帝国主力舰队那令人不安的静默,并未带来边境的绝对安宁。相反,如同猛兽在发动总攻前会用爪牙不断试探猎物,帝国派遣出的高速侦察舰、电子战单元和小股突击部队,对太阳系防御圈外围的骚扰与渗透,变得愈发频繁和具有攻击性。然而,与战争初期那种被动挨打、往往需要付出惨重代价才能击退甚至无法有效拦截的情况不同,如今的防御圈部队,在王也巡视带来的士气提振、新装备陆续列装以及日复一日残酷训练的淬炼下,开始以一种崭新的面貌,迎接这些挑战。
这些规模不大、却同样凶险的冲突,成为了检验防御圈成色的最佳试金石,而一连串干净利落的胜利,如同涓涓细流,最终汇聚成了信心的江河。
冲突一:“捕蝇行动”——“影舞”与“萤火”的完美合奏
地点:柯伊伯带边缘,代号“迷雾”的冰晶小行星群。
目标:一支由三艘帝国“剃刀”级炮艇和一艘新型电子干扰舰组成的骚扰分队。该分队凭借干扰舰释放的强电磁迷雾和灵能杂波,多次成功规避常规巡逻队,袭击落单的运输船和外围哨所。
参与单位:“影舞-11”、“影舞-23”侦察舰;一个“星尘”兵团快速反应小队,装备“萤火”单兵能量步枪及“龙牙”手持炮。
行动经过:
“影舞”舰并未像以往那样依靠自身传感器强闯“迷雾”,而是根据“奇点网络”蜂群AI提供的干扰源动态模型,如同两名默契的舞者,在外围以极高速进行不规则穿插机动,不断从不同角度向“迷雾”内发射被动声呐浮标和微型灵能信标。
干扰舰忙于应对“影舞”的佯动,其干扰模式出现了细微的、规律性的波动。这一波动被后方的“伏羲”AI瞬间捕捉并解析。
“干扰源锁定,坐标Gamma-7!‘星尘’小队,执行‘雷霆’突击!”
早已潜伏在附近一颗冰晶陨石背后的突击艇瞬间弹出。“星尘”战士们身着“刑天-II”装甲,在冲出突击艇的刹那,手中“萤火”步枪已喷吐出炽热的光束。新型能量武器对“剃刀”炮艇的薄弱护盾和装甲展现了良好的穿透效果。
同时,两名手持“龙牙”炮的战士,在队友掩护下,瞄准了那艘试图转向的干扰舰引擎喷口。两次精准的点射,伴随着剧烈的爆炸,干扰舰的尾部化作一团火球,整片“迷雾”随之迅速消散。
失去掩护的三艘“剃刀”在“影舞”舰的主炮和“星尘”战士的围攻下,不到五分钟便被尽数摧毁。
此战证明了防御圈在面对帝国新型电子战手段时,已拥有有效的反制能力和精准的打击手段。“影舞”的机动、“蜂群”的感知、“伏羲”的解析、“星尘”的突击,形成了一套行云流水的组合拳。参战官兵首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他们不再是各自为战,而是一个高效协同体系的一部分。胜利的捷报和战斗录像在内部传开后,极大地鼓舞了所有一线部队,尤其是侦察和电子战单位。
冲突二:“断爪行动”——“星尘”的初露锋芒
地点: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一处废弃的矿业中转站。
目标:一支试图在此建立临时前哨、装备了重型动力的帝国陆战队小队,约五十人,疑似为后续渗透行动做准备。
参与单位:“星尘”兵团第一突击营一个加强连,由陈煜亲自指挥;两架提供火力支援的“破军”重型机甲。
行动经过:
帝国陆战队凭借其动力装甲的强悍火力和防御,占据了中转站的坚固厂房,构筑了交叉火力点。
陈煜没有选择强攻。他命令“破军”机甲在远处进行威慑性炮击,吸引敌方注意力。同时,他亲自带领一个排的精锐,凭借《星辰引气诀》带来的强大体能和对能量的精细感知,如同壁虎般悄无声息地从中转站外部复杂管道和钢结构攀援而上,直接抵达厂房顶部。
“听我指令,三、二、一,破!”
陈煜一声令下,数名力量最强的战士同时运足真气,狠狠跺向脚下看似坚固的合金屋顶。伴随着刺耳的金属撕裂声,屋顶被硬生生撕开数个缺口!下方的帝国士兵还没反应过来,如雨点般的高爆手雷和“萤火”步枪的精准点射便从头顶倾泻而下。
内部瞬间大乱。陈煜身先士卒,从缺口一跃而下,手中高周波战刃带着凌厉的破空声,瞬间将一名试图举起重型武器的帝国士兵连人带甲劈飞。其他“星尘”战士紧随其后,在狭窄的空间内,他们个体战力强、反应速度快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帝国士兵笨重的动力装甲反而成了累赘。
外部的主力部队同时发起猛攻。里应外合之下,这支帝国陆战队小队在十五分钟内被全歼。
“断爪行动”是“星尘”兵团成立后首次独立主导的、与帝国地面精锐部队的正面交锋。其干净利落的胜利,彻底奠定了“星尘”作为联军尖刀的地位。它向所有人证明,地球的战士不仅能在星空中与敌周旋,更能在地面战斗中,以超越敌人的战术和个体战力取得压倒性优势。陈煜和他的部下们用战绩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也使得“星尘”兵团成为了无数新兵向往的标杆。
冲突三:“拔刺行动”——技术与意志的较量
地点:小行星带“铁壁”防线,代号“铁砧”的大型防御平台附近。
目标:数艘极其狡猾的帝国“幽影”突击舰。它们利用小行星带复杂的环境,不断对“铁砧”平台的传感器阵列和外部设施进行“打了就跑”的袭扰,虽未造成重大损伤,却严重干扰了平台的正常运作,疲敝守军。
参与单位:“铁砧”平台守备部队;附近巡逻的“长城级”驱逐舰“定远号”;“奇点网络”前线分析节点。
行动经过:
“幽影”再次利用一颗巨大小行星的阴影悄然接近,向“铁砧”平台发射了数枚高速穿甲弹后,立即转向,试图遁入另一片碎石带。
然而,这一次,它们的轨迹被“奇点网络”的节点提前预判。“定远号”根据共享数据,早已将主炮提前瞄准了其可能的规避路线。
就在“幽影”转向的瞬间,“定远号”的怒吼撕裂了虚空!粗大的能量光柱并非直射敌舰,而是精准地轰击在其前方一片密集的碎石区!
轰!
无数碎石在爆炸中化作最致命的弹幕,劈头盖脸地砸向那几艘“幽影”。虽然未能直接击毁,但猛烈的撞击严重破坏了它们的隐形涂层和外部传感器,使其速度骤减,身形暴露无遗。
“铁砧”平台的近防炮和导弹阵列早已饥渴难耐,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机会,火力全开!如同猎犬终于咬住了狡猾的狐狸,失去隐匿和速度优势的“幽影”在密集的火力网中挣扎了片刻,便相继化作绚烂而短暂的太空烟花。
“拔刺行动”展示了防御圈体系化作战的威力。它不仅仅是依靠某一件新式武器或某一支精锐部队,而是将前沿感知、AI预判、舰队火力、平台防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守军们发现,那些曾经让他们头疼不已的“蚊子”,在完善的体系面前,同样脆弱不堪。这场胜利,极大地增强了防御部队坚守阵地的信心,证明了“铁壁”防线,正在变得越来越坚固,越来越智能。
这一连串发生在不同区域、针对不同敌人、运用不同战术的小规模胜利,其意义远不止于击毁了几艘敌舰、歼灭了几个小队。它们像一剂剂强心针,注入了地球联军的血脉之中。
士兵们眼中曾经的迷茫和恐惧,逐渐被坚定和自信所取代。他们开始相信手中的武器,相信身边的战友,相信背后的指挥体系,更相信自己所守护的文明拥有战胜强敌的潜力。训练场上,自觉加练的人多了;战术讨论中,敢于提出新想法的人多了;面对帝国的骚扰,从容淡定的应对取代了过去的紧张失措。
联军不再满足于被动防御,开始尝试制定一些主动的、小范围的诱饵和反击计划,试图捕捉更多的帝国侦察单位,以获取情报和技术样本。这种心态的转变,是战斗力提升的最重要标志。
民间通过有限渠道得知这些捷报后,对军队的信任度大幅提升,后方的支持也更加有力。军民一心、同仇敌忾的氛围愈发浓厚。
当然,高层指挥官们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们知道,这些胜利只是针对帝国的“触须”,那沉默的主力舰队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但这些小胜积累起来的信心,如同不断垒砌的基石,让整个文明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必然更加残酷的风暴时,能够挺直腰杆,握紧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