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金色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明泽医院1000亩院区的每一个角落。中枢指挥中心内,150米见方的全域中枢屏依旧灯火通明,10K超高清分辨率将救援现场与院内救治的每一个细节清晰呈现。屏幕顶端,“十亿量子比特算力每秒”与“量子网络10.0x10? s?1”的核心参数持续闪烁,下方的算力占比条已调整为“30%救援支撑、5%科研、65%算力储存”,全力保障爆炸事故的救援工作。沈知行与苏晴一夜未眠,双眼布满红血丝,却依旧挺拔地立于操控台前,目光紧盯着屏幕上不断更新的救援数据。周明、林薇、赵磊、程昱、江晓五位助手也坚守岗位,指尖在控制台上来回翻飞,协调推进各项救援保障工作。
凌晨四点十五分,最后一批转运伤者的急救车队抵达医院北门,中枢屏上立即切换出车队实时画面。28辆急救车依次驶入临时开辟的救援通道,医护人员推着担架床快速冲向急诊楼,每辆车上的伤者信息已通过量子网络提前同步至急诊科分诊系统。“最后一批伤者共47人,其中危重症12人,均伴随大面积烧伤与有毒气体吸入症状,3人出现呼吸衰竭迹象。”林薇盯着屏幕上的伤者台账,快速汇报,“已调度烧伤科、呼吸内科专家团队在急诊科等候,准备联合抢救。”
“通知急诊科开通全部15个抢救室,启动‘一人一专班’救治模式!”沈知行沉声指令,指尖在遥控器上轻点,将急诊科实时画面放大至中枢屏主区域。屏幕上,医护人员正争分夺秒地为伤者清理创面、连接生命监测设备,呼吸机的运作声、除颤仪的提示声通过音频同步功能清晰传来,“程昱,确保急诊科所有医疗设备电力供应绝对稳定,启用最高优先级供电保障。”
“收到!已将急诊科供电优先级提升至特级,可控核聚变电站单独为其开辟2条专属供电链路,输出功率实时匹配设备负荷,目前电压稳定在380V±0.00001%,无任何波动。”程昱快速操作电力调度系统,屏幕右侧的电力分配图谱中,代表急诊科的区域亮起耀眼的红色,“应急冗余链路已处于热备状态,切换响应速度提升至0.001秒。”
江晓同步强化网络保障:“已为最后一批伤者的救治数据开辟5条加密传输通道,量子密钥刷新频率临时提升至0.005秒\/次,确保生命体征数据、检查报告实时同步至中枢屏与专家终端。目前网络传输延迟低于0.0005秒,无任何数据丢失风险。”
赵磊的后勤保障团队早已就位:“北门救援通道已安排200名安保人员维持秩序,引导急救车辆快速停靠;临时急救帐篷内新增10台移动IcU设备,物资仓库已将烧伤敷料、解毒药剂等应急物资直接配送至抢救室门口;餐厅中心准备的热饮与能量餐食已分批次送达急诊科,保障医护人员体力补给。”
苏晴握着对讲机,语气沉稳:“协调重症监护室,立即清空10张床位,接收刚转运来的危重症伤者;通知输血科,根据伤者血型检测结果,提前调配充足血液,确保手术用血无虞。林薇,实时更新各科室人力缺口,随时启动后备人力支援。”
“收到!重症监护室已完成床位清空与设备消毒,10名护士已在床位旁待命;输血科已调配各类血型血液共5000ml,储备量可满足20台大手术需求。”林薇快速回复,屏幕左侧的人力调配图谱实时更新,“目前烧伤科、呼吸内科人力缺口各5人,已从外科、内科抽调骨干医护人员补充,预计10分钟内到岗。”
凌晨五点,急诊科的抢救工作进入白热化阶段。中枢屏上,一名烧伤面积达85%的重伤者生命体征急剧波动,心率降至55次\/分,血氧饱和度跌破80%。“患者出现心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准备除颤!”急诊科主任的声音传来,屏幕上的医护人员迅速展开抢救,按压、除颤、给药等操作有条不紊。“请求心脏内科专家远程会诊!”
“已接通心脏内科专家组终端,全域中心全屏显示模式同步推送患者实时数据与抢救画面。”江晓立即操作,中枢屏分屏弹出心脏内科专家团队的画面,专家们通过高清画面观察患者状态,快速下达指导指令:“加大肾上腺素剂量,持续胸外按压,准备气管切开术建立高级气道。”
沈知行目光紧盯着屏幕,双手不自觉地攥紧:“程昱,确保手术器械台电力供应,不能出现任何设备断电情况;赵磊,协调手术室,预留2个紧急手术间,一旦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立即转入手术治疗。”
“收到!手术器械台已接入专属供电链路,电力输出稳定;手术室3号、4号手术间已清空,麻醉科团队已就位,随时可接收患者。”程昱与赵磊同步回应。
经过20分钟的紧急抢救,患者心率逐渐恢复至100次\/分,血氧饱和度提升至90%,生命体征趋于稳定。“患者情况暂时平稳,可转入手术室进行进一步治疗。”急诊科主任汇报,屏幕上的医护人员立即将患者转移至手术推车上,快速送往手术室。沈知行与苏晴相视一眼,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舒缓。
此时,中枢屏上弹出爆炸现场的最新画面,明火已完全扑灭,有毒气体泄漏点已被封堵,环境监测数据显示,现场及周边区域有毒气体浓度已降至安全标准。救援人员正在对坍塌厂房进行最后清理,确认无被困人员后,开始搭建临时警戒区域。“夏国应急管理部已接管现场善后工作,后续环境修复与事故调查将同步开展。”江晓汇报,屏幕上同步显示现场善后工作方案。
清晨六点,医院已累计接收爆炸事故伤者203人,其中危重症62人、中度伤情101人、轻度伤情40人。38台急诊手术已完成23台,19名危重症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接受进一步治疗,其余伤者均已得到妥善安置。中枢屏上的救治进展图谱实时更新,绿色标识的“已稳定”伤者数量持续增加。
“可控核聚变电站运行状态依旧稳定,输出功率维持在1.0Gw,除核心医疗区域外,已逐步恢复非核心区域的正常供电。”程昱汇报,屏幕上的电站运行数据平稳跳动,“量子网络负荷已降至70%,可适当恢复部分科研算力支持。”
“暂时保留现有算力分配比例,优先保障救援工作。”沈知行摇头,目光扫过重症监护室的实时画面,“重症患者的后续治疗仍需要大量算力支持,科研工作暂缓。林薇,统计全院医护人员值守时长,安排轮休,确保救治力量持续稳定。”
“收到!目前已有30%的医护人员值守超过12小时,已制定轮休方案,分批次安排人员到休息室调整,后备人力已集结完毕,可随时接替。”林薇调出轮休台账,屏幕上显示各科室轮休安排表,“各科室副主任以上人员依旧全员在岗,确保救治决策不中断。”
周明汇报资金与物资保障情况:“救援专项应急资金已支出8600万元,主要用于医疗耗材采购、设备租赁与专家劳务费用。目前急救药品、烧伤敷料等核心物资库存充足,供应商已紧急调配第二批物资,预计上午十点送达。”
赵磊补充道:“院区环境监测数据全部正常,有毒气体未影响院区;安保团队已调整值守范围,重点加强急诊楼、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周边安保;餐厅中心已准备15万份早餐,将分时段配送至各救治岗位与轮休区域。”
苏晴看着屏幕上的救援总结数据,轻声说道:“这次爆炸事故救援,我们依托可控核聚变电站的稳定能源与量子网络的高效支撑,实现了‘零延误接收、零差错救治、零事故保障’。接下来的重点是伤者的后续治疗与康复,以及院内正常诊疗秩序的恢复。”
“通知各科室,上午八点召开救援后续工作部署会。”沈知行下达指令,“林薇负责汇总各科室救治情况,形成详细报告;赵磊协调康复中心,提前准备烧伤康复、创伤康复的专属区域与设备;江晓同步清理救援期间的网络日志,做好数据备份;程昱与周明分别梳理电力保障与资金使用情况,确保后续工作衔接顺畅。”
清晨七点,金色的阳光完全洒满院区,中枢指挥中心的蓝光与阳光交织,勾勒出温暖的轮廓。沈知行与苏晴走到指挥中心的观景窗前,看着院区里忙碌的身影——医护人员推着治疗车穿梭在病房楼间,后勤人员配送物资的车辆往来不息,急救直升机已完成检修,停在停机坪上随时待命。
“一夜的坚守,总算守住了这些生命。”苏晴轻声感慨,眼中满是疲惫却依旧明亮。
沈知行点头,目光坚定:“这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明泽医院存在的意义。可控核聚变并网后的首次重大应急救援,我们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但后续的康复治疗与秩序恢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此时,林薇快步走来汇报:“各科室救治情况报告已汇总完毕,重症监护室的62名危重症患者生命体征均已稳定,无病情恶化迹象;中度伤情患者已转入普通病房,开始针对性治疗;轻度伤情患者部分已完成处理,符合出院条件的将在上午办理手续。”
江晓同步汇报:“救援期间的128万组数据已全部加密备份至65%算力储存库,网络日志清理完毕,未发现异常访问记录;量子网络已恢复正常防护等级,算力分配比例保持不变,确保后续治疗数据传输安全。”
程昱与周明也相继完成工作梳理:“电力保障总结报告已生成,救援期间核心区域供电零故障,可控核聚变电站的应急调节能力完全满足需求;救援资金使用明细已整理完毕,所有支出均符合规范,绿色结算通道运行顺畅。”
上午八点,救援后续工作部署会通过全域中心全屏显示模式召开,全院330专科+75科室楼的负责人通过屏幕参会。沈知行站在操控台前,目光扫过屏幕上的每一个分会场:“本次城东化工园区爆炸事故救援已取得阶段性胜利,203名伤者全部得到妥善救治。接下来,各科室要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重症患者的精细化治疗,组建专项专家组,每日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二是中度与轻度伤情患者的康复干预,康复中心要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加快患者恢复;三是尽快恢复全院正常诊疗秩序,优先处理积压的门诊与住院需求,确保普通患者就医不受影响。”
苏晴补充部署:“医疗质控部门要全程监督后续治疗过程,确保医疗安全;后勤保障部要持续做好物资供应与环境保障,为患者康复与正常诊疗提供支撑;科研中心可逐步恢复科研工作,重点推进与烧伤治疗、创伤康复相关的研究项目,为临床治疗提供技术支持。”
会议结束后,中枢指挥中心的工作重心逐步从紧急救援转向后续保障。沈知行与苏晴依旧坐镇中枢,通过全域中枢屏实时监控各科室工作进展。屏幕上,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正在为患者进行伤口换药与生命体征监测,康复中心的治疗师已开始为中度伤情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门诊楼前已有患者有序排队,医院正逐步恢复往日的秩序。
上午十点,第二批应急物资顺利送达医院,赵磊通过全域显示模式安排物资入库与分发:“本次到货的烧伤敷料10万份、急救药品500箱已全部清点完毕,将优先配送至烧伤科与重症监护室,剩余物资入库储备。”
程昱此时汇报:“可控核聚变电站已完全恢复正常运行状态,输出功率根据全院用电需求自动调节,目前供电负荷稳定在40%,冗余电力储备充足,可完全满足医院正常运营与后续治疗需求。”
江晓同步更新网络状态:“量子网络运行稳定,速率维持在10.0x10? s?1,已为门诊系统、住院系统恢复正常算力支持,确保患者挂号、缴费、检查报告查询等流程顺畅。”
周明完成资金结算:“第二批应急物资采购费用4500万元已支付完毕,救援专项应急资金剩余3.69亿元,将专项用于伤者后续治疗与康复费用,确保患者无需担心医疗费用问题。”
中午十二点,全院门诊接诊量已恢复至日常水平的70%,医保报销系统正常运转,中枢屏上显示当日门诊接诊量已达18万人次。沈知行与苏晴终于有时间来到餐厅中心,简单吃了份午餐。餐厅里,医护人员们也在轮休用餐,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疲惫,却难掩救援成功后的欣慰。
“沈院长、苏院长,这次救援能这么顺利,多亏了可控核聚变电站的稳定供电,还有全域中心全屏显示模式的高效调度。”一位参与抢救的烧伤科医生走上前,真诚地说道,“以前遇到重大应急事件,总担心电力不够、设备掉链,现在完全没有这个顾虑了。”
沈知行笑着点头:“科技的意义就是为守护生命赋能。这次并网后的首次实战,也让我们看到了能源革新与医疗融合的巨大潜力。后续我们还要继续优化系统,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下午两点,夏国能源局与应急管理部联合考察组抵达明泽医院,通过中枢屏查看了爆炸救援的全过程复盘数据。“明泽医院可控核聚变电站在重大应急事件中的表现远超预期,稳定的能源供应为救援工作提供了核心支撑,值得在全国医疗系统推广借鉴。”能源局负责人看着屏幕上的电力保障数据,由衷赞叹,“量子网络的高效传输与算力调配,也为应急救援的全域协同提供了范本。”
沈知行通过全域中心全屏显示模式,向考察组详细介绍了救援期间的能源保障、网络支撑、人力调配等工作:“这次救援的成功,离不开国家对新能源技术的支持,也离不开全院上下的协同作战。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体系,依托可控核聚变与量子网络技术,打造更高效、更稳定的医疗救援防线。”
下午四点,考察组结束调研,对明泽医院的救援工作与技术应用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将联合推广相关经验。中枢指挥中心内,沈知行与苏晴再次站在全域中枢屏前,看着屏幕上平稳运行的各项数据——可控核聚变电站输出稳定,全院诊疗秩序井然,伤者治疗与康复工作有序推进。
“这次爆炸救援,既是考验,也是机遇。”苏晴轻声说道,“它让我们验证了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价值,也让明泽医院的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沈知行握住她的手,目光望向屏幕上明泽医院的全景画面,阳光之下,这座顶尖三甲医院在核聚变能源的滋养下,焕发着蓬勃的生机:“这只是开始。未来,我们要依托这份强大的技术支撑,攻克更多医疗难题,守护更多人的生命健康,让明泽医院成为真正的生命港湾。”
五位助手也走到两人身边,看着屏幕上的累累硕果,脸上满是自豪。周明感慨道:“从并网成功到紧急救援,这短短一天一夜,我们见证了能源革新与医疗事业的完美融合。”
林薇点头:“每一个数据的平稳跳动,每一次救援的高效推进,都离不开团队的坚守与技术的赋能。”
夜色再次降临,中枢指挥中心的蓝光依旧沉稳。可控核聚变电站平稳运行,量子网络高效传输,明泽医院1000亩院区的灯火依旧明亮。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援之战,这座医院不仅守住了生命防线,更开启了能源革新与医疗发展深度融合的全新篇章。沈知行、苏晴与五位助手将继续坐镇中枢,守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也期待着更多科技赋能医疗的崭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