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恒温仪刚运转稳定,王警官就带着技术人员走进来,手里拿着赵坤同伙的监控截图:“研新,赵坤招了,还有个同伙‘瘦猴’没抓着,这家伙反侦察意识强,戴硅胶头套、戴手套,没留任何指纹。”
陆研新放下手里的基材检测报告,目光落在截图上——画面里的“瘦猴”穿着宽大外套,看不清体型,却在走路时微微踮左脚。他突然抬头:“不用找指纹,看他的步态,就能锁定他。”
“步态?”孙洁凑过来,“就走路姿势?能这么准?”
“比指纹还准,”陆研新指着截图里“瘦猴”的膝盖角度,“每个人的关节活动规律都是独一无二的,比如他踮左脚时,左膝弯曲角度35度,右膝42度,步宽28厘米,这是长期形成的肌肉记忆,就算穿宽大衣服、戴头套,也改不了——这叫‘步态生物特征’,比指纹的识别准确率还高15%。”
元宝突然对着截图低吼,意识传音:“我记得这个走路姿势!上次在工作室门口拍我们的人,就是这样踮左脚!味道跟赵坤的同伙味一样!”
王警官眼睛一亮:“技术队,立刻调取沿途监控,用步态识别系统比对!研新,你再给我们讲讲,这步态识别具体怎么用?”
“简单说,就是抓‘不变量’,”陆研新拿起笔在纸上画步态轨迹,“人走路时,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活动范围是固定的,比如‘瘦猴’踮脚,是因为左腿比右腿短1.2厘米,导致他走路时重心偏右,每步都会有0.3秒的重心偏移——这些数据能输入系统,自动比对监控里的行人,比人工搜快100倍。”
技术人员很快调出监控,步态识别系统运转起来,屏幕上出现十几个匹配候选人。元宝凑到屏幕前,鼻子对着画面嗅来嗅去,意识传音:“博士!第三个!就是他!味道跟上次的人一模一样!他在城郊的废品站!”
陆研新盯着屏幕里的候选人,指着他的步频数据:“步频每分钟82步,左膝弯曲角度35度,跟‘瘦猴’的特征完全吻合!废品站离工厂不远,他肯定藏在那!”
警车赶到废品站时,“瘦猴”正戴着硅胶头套整理废品,看到警察转身就跑。元宝立刻冲上去,对着他的左腿咬了一口——正是他踮脚的那条腿!
“别跑了,你的步态早就暴露了,”陆研新走过去,看着他掉在地上的硅胶头套,“你以为戴头套、戴手套就能不留痕迹?但你走路时左腿短、重心偏右的特征,比指纹还难改——我们的系统早就把你的步态数据录入库了,走到哪都能找到你。”
“瘦猴”瘫在地上,满脸不可思议:“就因为我走路踮脚?你们就能找到我?”
“不止踮脚,”王警官拿出平板电脑,上面是他的步态分析报告,“你走路时,右手会不自觉摆动15度,左手摆动5度,这是你小时候右手骨折留下的习惯——这些关节活动规律,是刻在骨子里的,除非你换条腿,否则永远藏不住。”
回到警局,技术人员给大家演示步态识别系统:“就算罪犯戴头套、穿增高鞋,系统也能通过骨骼活动轨迹还原真实体型——比如‘瘦猴’穿42码鞋,系统通过他的步长,算出他真实身高1.65米,跟我们现场测量的一模一样。”
孙洁看得惊叹:“现在的刑侦技术也太厉害了!以后骗子就算不留指纹,也躲不过步态识别!”
“这就是科技的震慑力,”陆研新笑着说,“就像我搞材料科研,用光谱仪能看穿材料的微量元素;刑侦用步态识别,能看穿罪犯的伪装——本质都是用技术抓‘真相’,不管他藏得多深,都有痕迹可寻。”
元宝蹲在旁边,对着“瘦猴”的照片低吼,意识传音:“以后我不光闻味道,还帮你们看走路姿势!坏人的走路姿势跟好人不一样!”
傍晚回到实验室,陆研新将步态识别的原理记在实验笔记上:“步态识别的‘不变量’原理,可借鉴到基材检测——无论基材表面如何伪装(如结霜、裂纹),其内部晶体结构的‘活动规律’(如原子排列)不会变,可用xRd衍射仪检测,精准找到韧性不足的根源。”
孙洁看着笔记,笑着说:“你这材料博士,连刑侦技术都能借鉴到科研上,太牛了!”
“都是相通的,”陆研新调试着xRd衍射仪,“抓罪犯要找‘步态不变量’,搞科研要找‘晶体不变量’,只要找到核心规律,再难的问题都能解决。”
夜色渐深,实验室的灯亮着,xRd衍射仪的屏幕上,基材的晶体结构清晰可见。元宝趴在仪器边,看着屏幕上的图谱,意识传音:“博士,这个晶体走路姿势跟上次的不一样!是不是更结实了?”
“是,”陆研新揉了揉它的脑袋,眼神坚定,“就像步态识别能抓住坏人,我们也能通过晶体结构,搞懂第九重波动的规律——他们想用伪装躲过去,我们就用技术拆穿他们。”
而此刻的警局,“瘦猴”看着自己的步态分析报告,终于认罪——他没想到,自己最引以为傲的“无痕迹作案”,最终栽在了走路的姿势上。
这就是科技刑侦的力量:没有完美的伪装,只有未被发现的“不变量”,只要留下痕迹,就终会被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