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阴影下的金融攻防战,让“新滨城银行”上下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焦虑。这不再是看得见的资金风险,而是隐藏在代码与数据背后的、无形的信任危机。每个人都感觉仿佛在与幽灵作战,你不知道下一个看似正常的客户邮件、一份完美的财报,是不是由AI精心编织的幻影。
林墨深知,在这种极致的不确定性面前,再强大的技术防御也可能存在盲区。而弥补这最后一道防线的,只能是人——人的经验、人的警觉、人的责任感。
他做了一件在银行家看来有些“出格”的事。他没有下发冰冷的技术通告,而是召集全行所有客户经理、信贷审批员,甚至包括后台支持人员,召开了一场名为 “守住信任:AI时代的金融直觉” 的特殊大会。
台上没有ppt,没有数据图表。林墨站在中间,灯光打在他略显疲惫但目光坚定的脸上。
“我知道,大家最近都很累,很困惑。”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安静的会场,“我们习惯了依靠数据、模型来做决策,但现在,有些东西正在试图欺骗我们的模型,污染我们的数据。”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每一张面孔。
“我想问问大家,在你们经手的业务里,有没有那么一刻,是某个‘感觉不对劲’的瞬间,让你避免了一次失误?也许是客户一个闪烁的眼神,也许是合同里一个不合常理的措辞,也许只是一个电话里背景音的不同?”
台下开始有细微的骚动,不少人陷入回忆。
“那份‘感觉’,就是算法永远无法替代的——金融直觉。”林墨的声音提高,“它不是玄学,是成千上万次实战积累在大脑里的隐性知识,是对人性、对商业逻辑最底层的理解!”
他分享了几个真实案例,包括那位因一个称呼差异而识破AI诈骗的客户经理。
“从今天起,我鼓励并且要求你们,相信你们的直觉!”他斩钉截铁地说,“任何让你感到一丝不安的业务,无论模型给出的评分多高,无论客户催得多急,都必须立刻启动‘超级复核’程序!不要怕麻烦,不要怕得罪人,守住底线,比做成业务更重要!‘新滨城银行’的招牌,靠的不是冰冷的算法,而是在座每一位坚守的职业良知!”
这场大会,像一剂强心针,注入到每个员工的心里。技术防御是盾,而唤醒的人心,才是盾后最锋利的矛。
与此同时,苏晴的冒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她伪装成寻求数据合作的技术顾问,冒险与“阿尔法数据工坊”的一名核心数据科学家建立了联系。几次小心翼翼的接触后,她发现这名科学家对工坊参与的某些“灰色项目”心存不安,尤其对近期将AIGc技术大规模用于金融欺诈感到道德上的挣扎。
在一次精心安排的“偶然”相遇中,苏晴抓住了对方心理防线的缝隙。她没有威逼,而是利诱,提供了一条通往某国际顶尖大学纯研究岗位的、干净且待遇优厚的出路。在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更好的未来前景面前,这名科学家动摇了,他答应在安全离开后,提供一份关于“智库A”如何利用“阿尔法数据工坊”进行AIGc金融攻击的内部技术框架概述,以及部分无法追踪的加密数据包。
这份情报,虽然无法作为法庭证据,但清晰地揭示了“智库A”的操作蓝图和他们下一步可能升级的攻击模式——利用AIGc模拟市场情绪,制造区域性、行业性的恐慌,从而进行更宏观的金融市场操纵。
拿到苏晴传回的加密分析报告,林墨倒吸一口凉气。对手的野心,已经超越了针对单一银行的欺诈,上升到了扰乱金融秩序的层面。
他立刻将情报与“金盾”系统的宏观监测数据结合,果然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在几个特定的区域性网络论坛和财经社群中,开始集中出现一些内容高度相似、情绪极度悲观、但溯源极其困难的帖子,都在唱衰某个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前景,而该区域恰好是“新滨城银行”信贷支持的重点之一。
“他们开始在舆论场‘测试水温’了。”赵工指着舆情监测曲线说道。
林墨做出了一个果断的决策:主动引爆风险。
他没有等待攻击完全展开,而是授意“新滨城银行”的研究院,联合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抢先发布了一份关于该工业区转型升级进展与未来机遇的客观评估报告,并主动披露了该区域企业正在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及政府和银行的支持方案。
同时,他指令银行的客户经理,主动联系该区域的所有重要信贷客户,不是催收,而是提供免费的、面对面的“风险诊断与发展规划”服务,实地了解企业困难,稳定军心,提前化解潜在的信用风险。
这一系列组合拳,如同在对手试图点燃的干柴上,提前洒下了水。当那些AIGc生成的悲观言论大规模出现时,市场因为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和官方信息的对冲,反应远低于对方的预期。试图借此兴风作浪的少量投机资金,如同拳头打在了棉花上,无功而返。
“智库A”精心策划的、由AIGc驱动的宏观扰乱计划,在林墨“人心+技术+主动管理”的立体防御下,再次折戟。
然而,苏晴从那名叛逃科学家那里获得的最后一条信息,却让林墨刚刚稍缓的心情再次沉重起来:
“小心……他们对你个人的‘分析’项目,代号‘执剑人’,已经进入最终阶段。”
算法的阴影之外,一把更精准、更恶毒的利刃,似乎已经悄然瞄准了他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