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点”基地深处,警报的红光如同垂死巨兽血管中奔涌的最后一波狂潮,映照在冰冷光滑的金属壁面上,将陈垣和李琟的脸庞勾勒得明暗不定。服务器机房内,刚刚破译的“资源掠夺协议”与那段关于“逆向共鸣器”的匿名警告,所带来的震撼尚未平复,更为紧迫的危机已如实质般压迫而来。
“不能原路返回了。”李琟的声音斩钉截铁,他快速调出基地结构图的立体投影,手指在几条标红的、代表高度警戒区域的路线上划过,“安保系统已被全面激活,所有主干通道和常规通风系统都已布下天罗地网。我们唯一的生路,或者说,通往核心控制室的唯一可能路径,在这里——”
他的指尖停留在一条蜿蜒曲折、贯穿了基地数个非关键功能区的、标记为“低温介质输送与废弃能量排放复合通道”的狭窄路线上。这条通道环境极端,部分区域接近绝对零度,部分区域则充斥着未经完全处理的能量废料,正常情况连维护机器人都需严格防护才能短暂进入,属于基地防御体系中相对薄弱的“后勤盲区”。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动身闯入这条险峻路径时,陈垣的眉头紧紧锁起,一种强烈的不安感攫住了他。那份匿名警告,如同投入心湖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远未平息。
“等等,李琟。”陈垣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并非源于恐惧,而是源于一种接近真相边缘时、对可能存在的巨大谬误的惊悚,“这份警告……来得太巧了。”
李琟动作一顿,锐利的目光投向陈垣:“什么意思?”
“我们刚刚破解了那份核心协议,知道了‘逆向共鸣器’的存在,紧接着,就‘恰好’发现了这份匿名的、直接点明‘逆向共鸣器’致命威胁的警告。”陈垣的语速加快,大脑飞速运转,梳理着逻辑链条,“这像不像是……有人刻意在我们最需要方向、最渴望确认猜测的时候,递过来的一张‘地图’?一张指向所谓‘最终调试’核心控制室的‘地图’?”
他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视角:这份看似救命的情报,本身可能就是一个精心编织的陷阱的一部分。
李琟的眼神瞬间冰寒如刀。他没有立刻反驳,而是迅速调出那份匿名数据包的所有元数据,进行更为彻底的溯源分析。“发送时间戳,与我们触发协议文件高级加密警报,几乎完全同步。发送路径……经过十七个位于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匿名节点跳转,最终源头无法追踪,但数据包本身携带了一种极其微弱的、非基地系统的……能量标记残留。”
他放大那个能量标记的频谱分析图,那是一种极其隐晦的、带着某种非人精密感的冰冷波动,与“黛”的力量特征有某种程度的相似,却又更加……“人工化”,仿佛是为了模仿而刻意留下的破绽。
“有人在引导我们。”李琟的声音低沉而肯定,“利用我们急于阻止‘最终调试’的心理,为我们指明一条‘捷径’。而这条捷径的终点,恐怕不是核心控制室,而是……一个为我们量身定制的屠宰场。”
“是‘黛’?”陈垣感到脊背发凉,“她知道我们进来了?她在戏弄我们?”
“或者是‘日晖计划’内部,某个知晓‘黛’的存在、甚至可能与‘她’存在某种竞争或合作关系的派系。”李琟的思维如同精密的手术刀,剖析着各种可能性,“这份警告,可能是借刀杀人之计的延续。借我们的手,去干扰或试探‘黛’的‘最终调试’;或者,更简单,借‘黛’的手,或者那条通道里预设的绝杀机关,来清除我们这两个意外的搅局者。”
情报核实的过程,瞬间从“确认真相”变成了“甄别陷阱”。 他们手握两份关键情报:一份是冰冷残酷的“资源掠夺协议”(已验证为真),另一份是指明终极威胁和路径的“匿名警告”(高度可疑)。真相与谎言交织,前路迷雾重重。
陈垣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再次将精神沉浸入与地脉的微弱连接中,同时感受着怀中古玉和羽笔的悸动。他尝试着,不去关注那份警告文字本身,而是去感知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意图”。
一丝极其微弱的、混合着算计与冰冷期待的意念残留,被他捕捉到了。这意念并非“黛”那纯粹的、追求绝对静止的意志,而是更接近……一种隐藏在幕后的、渔翁得利般的阴冷注视。
“这条通道,不能走。”陈垣睁开眼,眼神恢复了清明与坚定,“至少,不能完全按照警告暗示的那条‘最优路径’走。那里一定有埋伏。”
“但这是我们目前知道的、唯一可能接近核心的区域。”李琟指出残酷的现实,“明知是陷阱,也可能必须闯一闯。关键在于,如何将计就计。”
他再次深入研究那条复合通道的结构图,寻找着可能被忽视的细节。通道并非单一管线,内部存在多个分支、检修腔室以及能量缓冲区域。那份警告所指的“最优路径”,是效率最高、但也最可能是死亡陷阱的一条。
“看这里,”李琟指向一个位于主通道侧下方、极其不起眼的、标记为“沉积物临时收纳腔”的小型空间,“这个腔室位于主通道能量废料排放口的下游,环境辐射和低温指标都远超安全阈值,正常情况下绝无生命体征,连机器人都会规避。但它有一个狭窄的维护入口,连接着一条早已废弃的、早期勘探留下的岩石裂缝,这条裂缝……绕过了三道主防御闸门,其末端,理论上可以迂回接近核心控制室的外围区域。”
这是一条绝路,也是一条生路。选择它,意味着要承受极端环境的致命考验,但也可能因此避开敌人预设的伏击点。
“我们需要做出选择了。”李琟看向陈垣,“是相信那份可疑的警告,走‘捷径’直面可能的陷阱;还是选择这条几乎必死的‘绝路’,赌一线渺茫的生机?”
陈垣的目光扫过屏幕上那条被标记为“最优路径”的猩红色线路,又落在那条隐藏在阴影中的、通往“收纳腔”的细小分支上。他想起了《战国策》中的一句话:“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谣言重复多次就能让人信以为真,而这份精心准备的“情报”,正是试图将他们引向市中的“虎口”。
“走绝路。”陈垣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我们不能按照敌人设定的剧本走下去。哪怕希望渺茫,也要把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
李琟点了点头,没有丝毫犹豫,开始迅速调整装备,准备应对极端低温与辐射的防护措施。他将一部分非必要装备丢弃,轻装上阵。
在离开服务器机房前,陈垣最后看了一眼那份匿名警告。他心中没有愤怒,只有一种明悟。对手的强大,不仅在于力量,更在于对人心和人性的精准把握。这场较量,从武力、智慧,延伸到了心理与意志的每一个角落。
他们推开机房的后部维修通道,毅然决然地投身于那条充满未知危险、却由自己选择的道路。身后,警报声依旧,而前方,是近乎绝对的寒冷与死寂。
情报的真假,往往不在于内容本身,而在于传递者的意图。勘破表象下的陷阱,需要的不仅是智慧,更是敢于踏入绝境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