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难道……还有?”
这一刻,连外邦使节都怔住了。
只有知情的工部尚书秦文用露出笑意。
眼神中满是期待。
他轻轻一拍手。
几名工部官员推着一辆大木车走了出来。
车上盖着黑布,看不清里面是什么。
众人只能咽了咽口水,心跳快得有些承受不住。
只看那架势就知道——
又来了。
又是皇长孙的手笔。
老爷子的声音,紧随其后。
“之前有外使问。”
“咱为何说,大明三代明君,都在今天。”
“现在。”
“你们该明白了吧?”
“大孙,为百姓做了多少?”
“衣食住行,样样都有!”
“先说衣,当初从钟山运出的黄金,让怀城百姓人人有衣穿,再不是破布遮身。”
百姓低头看了看身上的新衣,纷纷点头。
老爷子语气加快。
“再说食,三种新粮种,能养活多少人?”
“再说住,水泥一出,茅草屋从此成为过去,建城、修堤、兴水利,全都有大用。”
“还有新政,都是为百姓考虑。”
“实话告诉你们,军器监也有大改,也是咱大孙提的。”
“只是有些事,不能公开。”
“到如今。”
“衣食住三样,加上皇长孙的身份,新政、军械,全都涵盖。”
“方方面面,他都有份。”
“只剩一样。”
老爷子突然停顿。
“行!”
那个字音刚落。
百姓与众多外宾,面面相觑,一脸疑惑。
可是……
朱标、朱棢,甚至连朱棣都站了起来。
在武将中,蓝玉和傅友德像是想起了什么,一同起身!
文臣中,兵部尚书茹瑺、吏部尚书詹徽……
脸上难掩激动的神情!
所有人的目光,全都投向了一个人。
工部尚书——秦文用!
这一刻,大明最顶尖的君臣,齐齐把目光投向一处。
老爷子开口,声音浑厚,回荡在空中。
“诸位,有没有见过,不用牛马拉,也能自己走的……”
“宝贝?”
这话一出。
百姓全都愣住了。
接着,众人不约而同地望向前面那辆巨大的木车,它正被秦文用拉着。
外国使团的人也纷纷露出惊讶的神色。
他们虽然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但已经意识到,答案应该就在那辆木车上!
“不用牛马拉?”
“还能自己动?”
“这怎么可能?”
终于,有人忍不住质疑,满脸不信。
“该不会是下坡的时候,车子自己滑动吧?”
“不会吧,皇上会拿这种事开玩笑?”
“可那到底是什么?”
“我听我师父讲过,三国时卧龙先生做过一种东西,能走山路,也能不用牛马拉。”
“是不是那个……木牛流马?”
“它也不靠外力!”
“可那东西不是早就失传了吗?”
一时间,人群中议论纷纷。
所有人都不自觉地望向老爷子。
连主持仪式的老者也露出困惑的神情。
这时,老爷子看向众人。
笑了。
笑得很开心。
说真的。
这次工部的表现,让他很意外。
虽然比不上他孙子说的“飞驰电掣”、“昼夜可达”那种程度。
但仅仅只是“能动,还不靠外力”这一点。
已经足够让他着迷。
心中已有决定。
老爷子用坚定的语气说道。
“没错,它不需要人推,也不需要牛马拉,甚至,不靠任何外力。”
“也不是你们想的,只有下坡才能动。”
“更不是什么传说中的‘木牛流马’。”
“因为!”
“那些东西,速度远远比不上咱说的这个!”
“咱说的!”
“是那个……”
说话间,老爷子脸上浮现出一丝惊叹。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
“咱曾经梦到过一个画面。”
“如果湖广再度发生洪灾,不必官员们辛苦策马进京,八百里加急送消息。”
“也不用朝廷在几个粮仓之间犹豫不决。”
“只需我一声令下,物资立刻装车,飞速启程,半天都不到,就能从应天府直抵灾区!”
“甚至!”
“若北边的游牧部落胆敢南犯。”
“我大手一挥……”
“大明百万将士便会火速出动,日夜兼程,替我大明打出一片稳固的江山!”
“假如……”
话音落下。
老爷子的声音在场中回荡。
四周百姓脸上,早已写满震惊。
谁都没料到,老爷子竟会说出这番话。
或许,他说的内容太过天马行空。
人们也不禁露出一丝向往。
接着,老爷子的目光,落在各国使节身上。
语气坚定地继续开口。
“如果我决心重开西域,却有人跳出来反对。”
“那我直接搬出大明的火炮。”
“一日之内,便能与我军将士,出现在边境之外。”
“轰!”
“也要轰出一条通路!”
这一番话,掷地有声,气势如虹。
帖木儿帝国的使节们,脸色瞬间阴沉,目光冷了下来。
其他邻近小国的使者,也露出惊惧之色。
他们这才意识到。
这位老人,终究还是那位“洪武皇帝”!
若不是他年事已高,面容和蔼。
恐怕,他当年真会带着铁骑,踏出国门,直奔西域!
“大明皇帝!”
“您在开玩笑吧?世上怎会有这样的东西?”
帖木儿国的使臣塔里古忍不住出声。
此时,他们心中憋闷,被这老皇帝当众点名举例,还是一个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幻想。
这分明,是在给他们立威!
“我可不是开玩笑。”
老爷子语气难得地严肃。
“今日我让你们见识到,我大孙为大明带来的种种奇物!”
“衣食住行!”
“每一项,都足以改变世间格局!”
“正如这最后一件……”
“我要向天下人展示的,是大明,不,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造物。”
话音刚落。
老爷子不再迟疑,伸手掀开黑色帷幕。
刹那间,一件前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物件,出现在众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