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区内的绝望氛围,如同不断上涨的潮水,持续侵蚀着所有人的心理防线。尽管能量屏障和个体治疗延缓了恶化的速度,但面对指数级增长的病例和快速消耗的特效药储备,被动防御的策略显然无法持久。林澈清楚,必须找到一种能够大规模、高效率清除“伪念”污染的方法,否则,隔离区这座孤岛迟早会被淹没。
契机出现在对一位晚期患者的深度监测中。医疗团队发现,当这位患者的脑波同步性因某种未知原因(可能是内部挣扎,也可能是外部能量波动干扰)出现极其短暂的紊乱时,其周围几名晚期患者的脑波同步性也同步出现了微弱但可检测的波动。这个现象,结合之前观察到的所有晚期患者脑波趋向于同一低频模式,指向了一个令人不安却又蕴含希望的可能性——“伪念”在这些深度感染者之间,构建了一个微弱但真实存在的“意识网络”或“能量共振场”。
“既然它们可以被连接起来,”林澈在紧急医疗对策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利用这个网络,进行反向操作?不是一个个地去清除,而是找到这个网络的‘共振频率’,进行一次……群体性的净化冲击?”
这个想法近乎疯狂。个体净化尚且需要小心翼翼,精准控制,对群体同时进行,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可能会造成所有患者意识的集体崩溃。但这也是打破目前僵局唯一可能的方向。
**理论构建与风险推演**
会议室内争论激烈。
“这太冒险了!”一位美国NIh的神经学家强烈反对,“我们甚至不了解这个‘网络’的结构和稳定性!贸然进行能量冲击,相当于对一座未知结构的桥梁进行定向爆破,很可能桥没炸掉,反而把所有过河的人都震落水中!”
“但这是我们目前观测到的,唯一可能存在的、能够同时影响多个患者的通道。”陈博士支持林澈的想法,“个体净化效率太低,而且‘伪念’似乎在学习和适应,‘清神化念汤’对重复使用的患者效果在递减。我们需要一种范式上的突破。”
沈雨霏从能量角度提供了支持:“我的探测数据显示,在隔离区内,尤其是A区(深度沉寂区),确实存在一个弥散性的、低频的‘伪念’能量背景场。这个场的强度虽然微弱,但极其稳定,并且与每个患者体内的‘伪念’核心存在着能量交换。如果我们能设法扰动甚至瓦解这个背景场,理论上可以对所有连接其中的个体造成影响。”
慧明大师沉吟片刻,道:“佛门亦有‘千灯互映,光光交彻’之说,亦有大型法会超度众生之仪轨。其原理,便是以共修之力,引动更宏大的慈悲愿力,净化一方场域。林施主所言,与此理有相通之处。然,此法需有至强至纯之心念为引,且需有稳固之‘阵基’,否则易受反噬,或被邪秽所趁。”
林澈综合各方意见,最终拍板:“风险固然存在,但坐以待毙风险更大。我们必须在可控范围内,进行一次尝试。目标,不是一次性治愈所有晚期患者,而是验证‘群体净化’的可行性,并尝试开发出一种简化的、可复制的仪式或技术。”
**“共鸣净化仪式”的开发**
接下来的几天,指挥部变成了一个大型的跨学科实验室。林澈、慧明大师、沈雨霏、陈博士以及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专家们,开始共同设计这个前所未有的“群体净化仪式”。
1. **核心原理**:以经过验证的、对“伪念”有特效的“清神化念汤”药性意念为核心净化源,不再通过雾化吸入个体,而是将其“能量签名”通过特定方式放大和广播。
2. **能量放大器**:利用现有的能量屏障发生器进行改造,使其从单纯的“防御\/削弱”模式,转变为“定向共鸣\/净化”模式。沈雨霏团队负责调整其能量输出频率,试图与那个弥散的“伪念”背景场产生共振。
3. **心念引导与稳定锚**:慧明大师负责设计仪式中的心念引导部分。他提出,需要一组经过严格筛选和训练的“引导员”,这些引导员必须心志坚定,精神纯净,能够在仪式过程中,持续观想和传递“清神化念汤”中蕴含的“火”行(破邪)与“木”行(生机)的净化意象,并将其与佛门的慈悲愿力相结合,形成一个稳定的、正向的能量输出核心。同时,他本人将作为主引导员和最终的安全阀。
4. **目标选择与监控**:选择博览中心A区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作为首次试验场。该单元内有50名处于相似晚期状态的患者。布设了远超常规密度的脑波、生命体征及能量场监测设备,确保能捕捉到最细微的变化。
5. **安全预案**:制定了详细的中止预案。一旦监测到超过一半的患者出现生命体征剧烈波动或脑波活动濒临熄灭的迹象,将立刻终止仪式。同时准备了大量急救药物和设备。
这个融合了现代科技、古老药学、能量理论与宗教修持的简化仪式,被命名为“共鸣净化仪式”。
**首次实践:希望的火花**
首次试验在一个深夜进行。指挥中心内,所有非必要人员均已清场,只有核心成员紧盯着屏幕。A区试验单元外,慧明大师带领着七名从志愿者中精选出来的引导员(包括两名资深僧侣、三名心理医生和两名意志坚定的康复期早期患者),围坐成一个圆圈。圆圈中央,放置着一个特制的玉鼎,里面盛放着少量高浓度的“清神化念汤”浓缩液。
林澈通过通讯器发出指令:“各单位准备……仪式开始!”
慧明大师闭目凝神,开始低声诵念一段融合了药师佛心咒与特定净化意象的经文。七名引导员跟随他的节奏,调整呼吸,将全部心神沉浸于那“温暖、光明、充满生机与净化力量”的观想中。沈雨霏启动了改造后的能量屏障发生器,调整输出频率,一股柔和但带着特定共振频率的能量波开始笼罩整个试验单元。
起初,监控数据几乎没有变化。患者们依旧僵直地躺着,脑波同步曲线平稳得令人窒息。
五分钟过去,十分钟过去……就在一些人开始感到失望时,沈雨霏突然低呼:“能量场有变化!‘伪念’背景场的稳定性开始出现波动!”
几乎同时,脑波监测屏幕上,那五十条几乎重叠的、平滑的低频曲线,开始出现了极其细微的、同步的“毛刺”!仿佛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颗颗小石子!
“有效果!”陈博士激动地喊道。
紧接着,更明显的变化出现了!几名患者的手指开始无意识地抽动,眼皮下的眼球开始快速转动(REm睡眠期特征,但在他们这种状态下极不寻常),甚至有一名患者发出了一声极其微弱的、如同梦呓般的呻吟!
而代表他们体内“伪念”能量核心的读数,正在以缓慢但确实可见的速度下降!那个弥散的“伪念”背景场,在“共鸣净化仪式”的特定频率冲击和正向心念的灌注下,仿佛被加热的黄油,开始变得不稳定,并逐渐消融!
仪式持续了约三十分钟。当慧明大师缓缓收功,引导员们也疲惫地睁开眼睛时,试验单元内的景象已然不同。
虽然距离治愈还非常遥远,但之前那种死寂般的同步性被打破了。患者的脑波呈现出更多个体化的、虽然依旧杂乱的波动。有近十名患者从深度沉寂状态转为了类似睡眠或昏迷的状态,生命体征更加平稳。更重要的是,所有患者体内的“伪念”能量核心读数平均下降了约15%!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指挥中心内,短暂的寂静后,爆发出一阵压抑不住的欢呼。许多人热泪盈眶,多日来的压抑和绝望,终于被这希望的火花驱散了一丝。
林澈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紧绷的脸上也露出了些许疲惫的笑容。他知道,这仅仅是第一步。仪式的效率、适用范围、长期效果、以及如何简化推广,还有无数问题需要解决。但“群体净化”的道路,已经被证实是可行的!
“立刻总结数据,优化仪式流程!”林澈下达新的指令,“我们要尽快将这套方法,应用到更多的隔离区,应用到那些尚未陷入晚期的患者身上!这是我们扭转战局的关键!”
群体净化的首次成功,如同在无尽黑暗中点燃了一支火炬。它不仅带来了切实的治疗效果,更重要的是,它重新点燃了人类面对这场无形战争时,几乎将要熄灭的希望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