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极!实在妙极!\"
\"竟有如此高明的计策,这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啊!\"
\"李公子此计当真令人叹服!\"
\"佩服!老夫心服口服!\"
太极殿内,李世民望着群臣目瞪口呆的模样,心中甚是满意。
这李公子果然非同凡响!
借助商人力量修筑道路的计策,连房玄龄、长孙无忌这等才智超群的能臣都为之震撼。
待众人从震惊中缓过神来,立即热烈地投入到关中交通网络的讨论中。
\"陛下,若能将关中各处都铺设水泥道路,朝廷政令便可通达每个村落!\"
\"从此世家大族再难把持地方!\"
\"朝廷的恩泽必将惠及关中每个百姓!\"
自古以来便有\"皇权不下县\"之说。
在大唐尤甚,县城以下的乡野几乎全被世家掌控。朝廷征税都要看这些世家的脸色。
究其根源,最重要的还是交通不便。
从长安到某个乡村,不仅道路崎岖难行,若无当地人引路,根本难以寻觅。
有些偏远之地,甚或连改朝换代的大事都无人知晓。
这般交通状况,想要朝廷政令直达乡野,无疑是痴人说梦。
但如今有了水泥道路,局面将彻底改变。
水泥路平坦宽阔,风雨无阻,朝廷政令可直达每个村落,赋税也不再需要经世家之手。
可以说,水泥路延伸到哪里,朝廷的统治就能覆盖到哪里!
因此,无论是李世民,还是长孙无忌、魏征等重臣,都对关中道路网的建设充满期待。
\"李公子又为大唐立下不世之功啊!\"
\"待道路网建成,不封侯爵实在说不过去了!\"
\"臣等定当全力配合李公子完成这项大业!\"
此前李沐屡立奇功,李世民本想直接封侯,却被其婉拒,只求了些宅院田产。
如今若能将关中道路网建成,必将震惊寰宇。
到时再不封赏,恐怕天下百姓都不会答应!
李世民已打定主意,这次定要强行为李沐加官进爵。
不过眼下最要紧的,是扫清一切障碍,确保工程顺利。
李世民神色一凛,目光威严地扫过群臣。
\"诸卿都仔细想想,关中还有哪些世家不服从朝廷管教?\"
\"各地官府可有 无能之辈会阻碍工程?\"
\"山川地理可有何处需要提前整治?速速报来!\"
《协力除障》
众人商议道:\"需先扫清这些阻碍,好让李公子放手施为!\"
解决官场掣肘,正是李沐委托给李二郎的要务。
关中地势平坦,铺设水泥道路本非难事。只要无人作梗,人力物力齐备,成效指日可待。
正如后世所见,筑路之难从不在于工程本身,而在各方角力与琐碎纠缠。这些关节一旦疏通,水泥大道的修筑自然畅通无阻。
在座诸位皆是宦海沉浮之辈,其中关窍心知肚明。
长孙无忌凝眉沉思良久,终是下定决心:\"陛下,关中虽余些许小世家,然已无抗衡朝廷之力。只需一道圣谕,彼辈断不敢再阻修路事宜。\"
\"倒是各州县衙门中,仍盘踞着不少世家子弟。这些人眼见朝廷威权日盛,纵不公然反对,只需敷衍塞责或暗中作梗,便足以坏事。\"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者,正是此类!
这些世家出身的官吏身居要职,稍动手脚便能搅动一方风云,令修路之事寸步难行。故而,他们实为关中通衢大计的最大绊脚石!
作为天子的肱骨之臣,长孙无忌决意直言进谏。他郑重拱手高声道:\"臣请陛下先行肃清关中州县所有世家...\"
————
明眼人都知晓,清洗世家势力将引发何等震荡。
身为大唐君主的李二郎,自然比任何人都清楚其中利害。但这是为李沐铺就的康庄大道!纵有千难万险,他又有何惧?
\"准奏!\"
李二郎振袖而起,目光如炬:\"长孙卿此议,朕准了!\"
他不再等待群臣表态——此事必须乾纲独断!若李沐知晓天子为交通大计掀起如此风浪,定当感慨万千。
太极殿内众臣神色肃然,无人敢有异议。平素从谏如流的君主,在此等大事上既已决断,便不容置喙。
正如当年玄武门前,凡逆王者皆化齑粉。 生杀予夺之威,正在于此!
群臣凛然拜伏:\"臣等谨遵圣命!\"
这整齐的唱和,宣告着大唐官场即将迎来新纪元。
很快,各州县官吏的背景文牍被逐一核查。所有世家出身者,无论政绩优劣,一律调离原职。
其中实心用事者外调它处;庸碌无为者革职查办; 害民者锒铛入狱。此番雷霆手段,将关中官场涤荡一清。
然而当清查结果呈报御前时,李二郎怒不可遏。
\"啪!\"
砚台在殿砖上迸裂四溅。
\"蛀虫!尽是祸国蠹虫!\"
蓝田县令胆大包天!竟逼死十三条人命,强抢三十七名良家女子,其罪当诛!
\"朕决不容许大唐有这样的祸害!\"
\"来人!即刻捉拿蓝田县令,押赴长安刑部问罪,依律严惩!\"
满朝文武皆被天威震慑,无不噤若寒蝉。
就连素来直言敢谏的魏徵此刻也面色煞白,默不作声。他实在难以相信,世家子弟竟会堕落至此。要知道这位县令可是博陵崔氏的子弟,本该知书达理,怎会如此丧尽天良?
可那些令人发指的罪行就摆在眼前,任谁看了都要怒火中烧。此刻即便同为世家出身的魏徵,也找不出半句辩解之词。
\"世家...怎会变成这样?\"魏徵暗自叹息,\"千百年的家学教养,难道都已荡然无存了吗?\"
更令他痛心的是,蓝田县令绝非个例。此番清查关中官场,曝出的种种恶行简直骇人听闻——贪赃枉法、强占民田、 民女,几乎是家常便饭。放眼各地父母官,能守住本分的已是凤毛麟角!
相比之下,寒门出身的官员虽也有害群之马,但数量远不及世家子弟。这让魏徵对世家彻底心灰意冷。
\"这样的世家, 也是咎由自取!\"
\"从今往后,我魏徵只效忠陛下,为大唐百姓谋福。至于世家之事,再不过问!\"
就在满朝激愤之际,随着圣旨颁下,刑部官员立即四散而出,奔赴关中各地拿人。管你是哪家子弟,只要罪证确凿,一律捉拿下狱!
------
蓝田县令正搂着美妾 作乐,突然闯进的甲士惊得他魂飞魄散。
\"大胆!\"
话音未落,赤身 的县令已被一脚踹翻。冰冷的刀刃架在脖子上,吓得他瑟瑟发抖。
\"押走!\"
转眼间,这个昔日作威作福的县太爷就被扔进囚车,只裹着件单衣狼狈而去。
与此同时,关中各州县纷纷传来官吏 的消息。百姓们看着这些鱼肉乡里的 被押解过市,无不拍手称快!
在关中蓝田县,县令被长安派来的士兵闯入府邸逮捕,引发全县震动。
\"苍天有眼!这狗官 百姓,害得多少人家破人亡,今日总算伏法了!\"
\"听说他霸占民女三十七人,囚禁在府中作乐!\"
\"该千刀万剐的禽兽!\"
\"唯有以命抵命,才能告慰亡魂!\"
百姓们群情激愤,争相向囚车里的蓝田县令投掷 。囚车中的县令尚未反应过来,已然狼狈不堪,歇斯底里地咆哮:
\"放肆!\"
\"我乃博陵崔氏子弟,尔等岂敢如此!\"
\"这群贱民竟敢......我要你们 !\"
他仗着世家背景肆无忌惮,在任期间鱼肉乡里。百姓虽恨之入骨却无可奈何。如今李二整治关中吏治,终将其绳之以法。
见其仍不知悔改,民众怒火更甚, 如雨点般砸向囚车。
\"死到临头还敢猖狂!\"
\"不杀此獠,难平民愤!\"
面对滔天民怨,县令终于胆寒,蜷缩在囚车角落不再言语。他百思不得其解:朝廷为何敢动崔氏之人?
\"莫非崔氏威名已不足恃?\"
\"还是朝廷决心与世家决裂?\"
\"定是长安那个姓李的小子蛊惑圣听!\"
此刻在大唐世家中,李沐之名已令各族闻风丧胆。正是他屡次重创世家,使朝廷得以扭转局势。如今李二方能放手整饬吏治。
百姓们不知其中曲折,只知圣明天子惩治 ,纷纷向长安方向跪拜:
\"陛下明察沐毫!\"
\"真乃旷世明君!\"
这场整肃震动关中,百姓拍手称快,世家则如坐针毡。
博陵崔氏祠堂内,族长崔宗山听闻禀报,面色陡变:
\"什么?蓝田县令被拿了?\"
蓝田县的县令,是崔宗山的侄子。
------------
崔宗山的怒火并非个例,诸多世家同样愤慨不已。
朝廷大规模清洗关中世家官员的举动,令所有世族坐立难安。他们明白,若不奋起反抗,今后世族在朝堂眼中将毫无分量,任人宰割。
世家子弟被逐出官场,意味着逐渐远离权力核心,退出历史舞台。这一点,凡是清醒的世族中人,皆难以接受。
清除世家官员或许仅是开端,后续尚不知有何手段等着他们。
崔宗山愤怒之余,更感到深深的恐惧。他清楚,仅凭博陵崔氏一家之力,绝无可能对抗朝廷决心。唯有联合所有世族之力,方有一线生机!
\"即刻联络各世家主事者,齐聚长安向朝廷 !\"
\"大不了玉石俱焚!\"
于是各地世家掌权者纷纷向长安聚集,意图联手 李世民的行动。这一切,自然未能逃过皇帝的耳目。
......
长安城,太极宫内。
李世民端坐龙椅,听闻房玄龄奏报后勃然大怒。
\"世家!尽是大唐蠹虫!\"
\"纵容如此多祸国殃民之徒,不思悔改便罢,竟还敢结党胁迫于朕?\"
\"当真不知死活!\"
先前清查关中世族官员时,查出诸多 污吏,虐民之徒。如蓝田县令这般鱼肉乡里者不在少数,当时便令李世民怒不可遏,下令缉拿归案。
如今这些 背后的世家非但不思己过,反而企图联合对抗朝廷律法,这是李世民绝不能容忍的。他目光如冰,眼中怒火燃烧。
\"朕未追究尔等包庇之罪,尔等反倒主动挑衅?\"
\"莫非以为朕的刀锋不利?!\"
昔日因大唐根基薄弱,不得不依赖世家支持,李世民屡屡忍让。即便明知世族横行无忌,动摇国本,也只能隐忍不发。
就如长安粮价之争,虽已大获全胜,却仍不敢将涉案世族尽数处决——那将导致局势彻底失控。
但今日,李世民不愿再退让。
\"区区世家何足道哉!\"
\"大唐离了你们,照样运转!\"
\"甚或更上层楼!\"
李世民钢牙紧咬,决意与世家斗争到底。这一次,他要彻底粉碎世族气焰,将其永远踩在脚下!
如今大唐兵强马壮,国库充盈,无惧对抗。百姓安居乐业,民心所向,朝廷威望如日中天。如此形势,若再畏首畏尾,才是真正的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