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诚望着城下建奴,正犹豫是否撤退,正待决断之际,一名负责巡查的千总飞奔而来:
“将军,大事不好!我们被围了,四面全是建奴!”
这一消息如晴天霹雳。原本守城就已吃力,如今四面被围,彻底断了退路。
李秉诚原打算寻机撤走,如今连走都走不了。
“给我顶住,全都顶住!”
他别无选择,唯有死守,寄望辽阳援兵能及时赶到。
城下建奴吼声震天:
“进城杀光,一个不留!”
为了破城,八牙喇率先登梯,汉军营与包衣阿哈只能做垫脚石。
披甲兵紧随其后,黄台吉这次下了重注,动用旗丁攻城,这在建州战史上极为罕见。
“放!”
城头明军迅速瞄准攀爬的敌人,可对方披三层重甲,又持盾牌,火铳极难奏效。
眼看敌兵接近城头,李秉诚急令:
“快,重火绳准备!”
重火绳专克重甲,一枪命中,非死即伤。
很快,明军将重火绳推上城头,居高临下,连续发射。
嘭!
一声巨响,火光冲天,烟雾弥漫,威力惊人。
但缺点也明显……装填火药繁琐,若无足够数量,难以轮替。
火力一旦中断,敌军便有机可乘。
要守住城池,仅靠火绳枪肯定不够。野战和近战,又拼不过建奴,唯一的突破口,只能从他们的云梯入手。
没有云梯登城,人再多也无用武之地。
李秉诚立即命令家丁:
“把所有火油搬上来,浇在云梯上!”
第一波攻势被打退了,但建奴不会给明军任何喘息的机会。第二批士兵已经举着盾牌,再次开始攀爬。
这回建奴有了新策略,他们和你拼速度。他们清楚火绳枪的装填慢,而此时明军的火器正好处于填药阶段。
“快!顶上去!全都给我上!”
可惜已经迟了。一名明军刚冲上前,就被一个白甲兵砍倒在地。那白甲兵一跃,直接跳上了城墙。
白甲兵是建奴中的精锐部队,个个久经沙场,从尸堆里爬出来的老兵。
城防逐渐出现缺口,越来越多的建奴涌上城头,对着明军乱砍乱杀。
虽然明军兵力占优,但在狭窄的城墙上施展不开,反倒被这些骁勇之士压制,节节败退。
城头上的建奴越来越多,明军开始慌乱。
“别乱!长枪兵、火枪兵后退,其他人随我杀敌!”
话音未落,李秉诚便带着家丁冲入战局,与敌短兵相接。
白甲兵在人群中横冲直撞,眼看防线就要被撕裂。李秉诚连忙调派人手堵缺口,但家丁虽勇,仍不是白甲兵的对手。
“顶不住了,顶不住了!”
“快跑啊,城破了!”
有士兵开始四散奔逃,扔下兵器,转身就往城内钻。
一人带头,十人跟上,百人溃逃。只要有人先乱,整支军队就会瞬间崩溃。
此时的明军正是如此。在这个比谁更不堪的时代,胜负早已不是靠武力决定,而是看谁的心理防线能撑到最后。
李秉诚怒斩两名逃兵,握紧长刀高喊:
“临阵脱逃者,格杀勿论!”
可没人听他的。士兵们只顾奔命,争先恐后往城下跑。
这些人早被建奴的气势吓破了胆。先前还能死守,如今眼看防线将破,心防也随之崩塌。
李秉诚见大势已去,只能带少数家丁撤离。
建奴迅速占据城北,打开城门后,黄台吉下令岳托率军入城。
“将军,若这样逃走,朝廷怎会放过我们?”
李秉诚心头一震。是啊,丢了这么重要的据点,即便逃出生天,也难逃治罪。
更何况城外仍有建奴兵马,是否能逃出去,还是未知之数。
“现在军心已乱,士兵四散奔逃,我们还能做什么?”
众人面面相觑,谁也说不出一个主意。但他们仍不愿轻易认输,毕竟奉集堡还没到不可守的地步。
“将军!建奴已经进城了!”
李秉诚不再迟疑,带着百余名家丁翻身上马,一路冲了出去。不管事后有没有责罚,先冲出城再说。
他一边突围,一边收容散兵,等他赶到城南时,身后已重新集结起两千多人。
可城外早已埋伏着三千多建州骑兵,一见明军出城,立刻包抄而来。
李秉诚不敢久战,立马掉头奔向别处,可建奴紧咬不放。
那些没有马的士兵很快被追上。
他们此刻毫无斗志,只知逃命,又怎能跑得过敌军的骑兵?
建奴一路追杀十几里,斩首上千,方才收兵。若不是黄台吉早有命令不得深入,恐怕他们还会继续追击。
最终,李秉诚只带着不到五百骑,逃往辽阳。
奉集堡内,建奴大肆放火,四处抢掠。所幸百姓已被提前迁走,否则这里必成修罗场。
黄台吉进城后,立即下令清点伤亡。汉军营和包衣死伤过半,共计五千多人。
八旗披甲兵伤亡一千多,有些死于大炮轰击,有些死于攻城时的拼杀。八牙喇也损失惨重,战死两百余人。
他也不禁感慨,攻城果然代价太大。好在有炮灰先行冲锋,否则他统领的三旗恐怕也要被打残。
不过只要拿下奉集堡,这些损失也算值得。
......
李秉诚在路上又遇到一支军队,还以为是建奴设下的伏兵。他仔细一看,见是明军的大旗,心才稍稍安定。
他策马上前询问,原来是辽阳派来的援军。
“你是谁?”
“本将军是奉集堡守备总兵官李秉诚!”
祖大寿上下打量一番,确认无误后,略带疑惑地问:
“你怎么会在这?不是说建奴已经来了吗?”
“你也太多话了。赶紧随我回辽阳,我有要事上报台台!”
李秉诚正一肚子火,一个小游击也敢盘问他这个总兵?
“不用了,台台亲自来了,就在后头五里。”
李秉诚一听,立刻策马赶去。远远望见大军压境,他立刻下马跪地,等候发落。
祖大寿在一旁看得明白,奉集堡肯定是丢了。打了败仗还如此张狂,看他回去怎么被台台处置。
熊廷弼得知是李秉诚跪在军前,心中已有数,但仍要亲耳确认。
他一到,李秉诚立刻放声大哭:
“台台,末将请罪!末将无能,奉集堡已被老奴之子黄台吉夺去了!”
“奉集堡城防稳固,守军近万,怎么可能一天之内就丢了?是不是你临阵脱逃,主动弃城?”
李秉诚连忙喊冤,接着一五一十地讲述奉集堡失守的全过程,当然,过程中免不了添油加醋,突出“我李大将军如何率部突围”的英勇气概。
“够了,堂堂总兵,站在这儿哭诉像什么话?跟我回去!”
熊廷弼根本懒得听他多说。他对辽东这批将领的本事一清二楚,谁有几分真本事、谁只是靠嘴皮子过日子,心里早就有数。
原本他正整顿沈阳防务,就打算向皇上请旨换掉李秉诚。只是一时没有合适人选,再加上后来虎皮驿一战他勉强算立了点小功,这事才暂时搁下。
如今奉集堡失守,罪责重大,但眼下正是用人之际,熊廷弼也不打算当场处理。
虽说他是辽东经略,天子也把辽东军务全权交给他,但该守的规矩还是要守。他不是那种不分轻重的人。
奉集堡是辽沈防线的重要节点,他一直重点布防,没想到居然一天都没撑住,看来自己还是有些轻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