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官场刚刚经历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动荡,一大批官员被撤换。
对那些年资较老、又没有大错的中高层官员来说,这种时候正是晋升的好机会。
巡抚一职,多少人垂涎三尺。
为了讨好这位紧随圣上的近臣,他放低了姿态,甚至用上了“下官”这样的自谦称呼。
按察使是正三品的官衔,许显纯同样是正三品,但他不单是锦衣卫都指挥使,还兼任前军都督府的都督佥事。
尽管五军都督府早已失去实际权力,这类官职也多成了虚衔和荣誉头衔,但那终究是正二品的位阶。
哪怕再不济,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两人品级虽只差一级,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在本朝,武官的地位一向低下,三品四品的武将向七品文官下跪行礼并不稀奇。
而这位按察使竟主动“降尊”自称下官,可见他对武官的态度早已发生转变,不再像从前那样轻视。
这份转变,源于他身为士大夫与读书人的骄傲与矜持的悄然放下。
而这一切,只发生在一夜之间。
那一夜,皇上、锦衣卫、还有那一队杀气腾腾的士兵,给他的震撼实在太大。
许显纯显然对这个“下官”颇为满意。
他在锦衣卫圈子里长大,这些年也见识了不少官场人物,却从未听闻有文臣主动向武官示好,更别说是亲身体验这般待遇。
“臬台太客气了。咱们都是为皇上办事,只要差事办得妥帖,圣上自会看到。升迁之事,水到渠成罢了。”
按察使低头应了一声,做出一副诚恳的样子,表示不会辜负圣上的信任。
他清了清嗓子,又咳嗽两声,调整好状态后,拿起案上的令箭,站起身,对着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犯人厉声喝道:
“尔等欺瞒圣上,贪赃枉法,勾结恶霸奸商,残害百姓,侵吞国库,罪该万死。今日本官奉旨监斩,务必要还太原百姓一个清明世界。”
这个时候,自然要表现出忠君爱民的姿态。不只是做给皇上瞧,更是要在百姓面前树立清官形象。
他早已留意到,年轻的皇上格外重视民心。若想有朝一日坐上山西巡抚之位,或是调往京城,赢得百姓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而打了鸡血一般的围观群众听了这一席话更加亢奋起来,全都高喊着“杀贪官”、“砍头”!
那些即将被执行的官员听到后无不惊恐万分。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死亡来临前,必须忍受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
“奉大明皇帝陛下旨意,依罪论处这些贪官,行刑!”
话音刚落,他手中的令箭便掷出,随着一声清脆的落地声,早已准备好的侍卫和刽子手纷纷行动。
依照皇帝的旨意,先从低级官员开始,于是最先受刑的就是那些品级最低的。
他们被侍卫从跪着的人群中粗暴地拖出来,头发被抓起面向百姓。刽子手将刀在火上烧过,然后不轻不重地刺进他们的额头。
接着双手握住刀柄站稳,由上而下猛地一划,那些人立刻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叫。
他们本能地挣扎,试图挣脱束缚。
侍卫却用肩膀扣住他们的双手,用膝盖顶住腰背,不管他们怎么用力,都无法动弹半分。
脸皮被划开后翻卷起来,伤口处不断渗出鲜血和脓水,双眼已经睁不开,耳朵也因剧痛而听不见任何声音。
站在正前方的百姓看得最清楚,不少人当场呕吐不止,这样的情景,他们从未见过,连宰鸡杀猪的场面都几年难得一见。
但更多的人仍沉浸在兴奋中,亲眼看到这些曾经欺压百姓的贪官落得如此下场,心中激动万分,仿佛人生也因此有了意义。
有人当场高声喝彩,说这一刀划得太解气了。
对这些官员来说,痛苦才刚开始。
刽子手毫不停顿,再次将刀插入他们的面部,换个方向又划了一刀。
来回两次,直到脸上形成一个大大的“米”字,刑罚才算结束。
当侍卫松开手时,这些人已经瘫倒在地,痛得毫无力气。
嗓子早已喊哑,刑场上只能听见他们喉咙里发出的低沉、嘶哑,如同濒死野兽般的哀鸣。
侍卫又将他们的头按在斩首台上,那把悬挂的利刃正对他们的脖颈。
随着一名锦衣卫百户一声令下,绳索被解开,利刃猛然落下,瞬间将头颅与身体分开。
“好啊,杀得好!杀贪官就该这样杀!”
围观人群再次爆发出欢呼声,显然,他们的情绪又一次被推向了高潮。
“洪武爷显灵了、洪武爷显灵了,洪武爷又回来为我们这些老百姓撑腰了!”
一个穿着寒酸、看起来像个老学究的年轻人,手里还捧着一本《论语》,在人群中高声呼喊。
他虽是书生模样,可说话的语气却与乡野村夫无异,脸上满是激动。
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他喊得最起劲,嗓门也最响。
从他那神情和言语来看,仿佛与这些官员有不共戴天之仇。
第一批最底层的贪官被押上台后,行刑开始,紧接着,第二批官员也被拖了出来。
这些人不仅要被刺面,还要斩断手指。
等这些酷刑结束后,他们将被绑在铡刀下,刀口对准腰间,行腰斩之刑。
最后轮到的是曹吉祥与曾世近这两位主犯。
他们的刑罚最为残忍,时间也拖得最长。
刽子手先是一根一根地剁下他们的手指,再对他们进行刺面,而这一次的刺面方式与先前完全不同。
先前是用利刃在脸上划出痕迹,这次却是用铁爪在脸上乱抓,皮开肉绽,血肉模糊,痛苦之状难以言表。
二人的脸早已不成人形,皮肉翻卷,血肉模糊,惨状令人作呕,连久经沙场的老兵见了都忍不住想要呕吐。
接着,刽子手强行撬开他们的嘴巴,挥刀将舌头割下。
最后,二人被剥光衣物,施以凌迟极刑。
整套刑罚执行完毕,围观的百姓大呼过瘾,连连称快,都说此行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