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李姑娘的琴声清雅动人,令人难以忘怀。今日还请姑娘再为我奏一曲。”
扶苏语带笑意地开口。
“自然愿意。”
李师师轻展笑颜,转身取来一架古筝,轻步走到扶苏面前,坐定后开始拨动琴弦。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歌声婉转,琴音袅袅,如涓涓细流,令人不自觉沉浸其中。
扶苏斜倚在榻上,双眼微闭,静静聆听李师师的演奏,脸上原本略显疲惫的神情逐渐柔和,最后竟真的在琴声中安然入眠。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
“赵公子……”
李师师缓缓收手,正欲抬眼询问扶苏感受,却发现他已沉睡。
她微微一怔。
扶苏来此多回,却从未在她弹琴时睡着。今日竟是头一遭。
“看来他真是累了。”
李师师心下轻叹,暗自揣测扶苏这些日子是否太过操劳。
但她并未深究,更不会贸然询问。有些事,他不说,她自当不问。
思及此处,她轻手轻脚地起身,片刻后拿着一条薄毯回来,轻轻为他披上。
“公子扶苏……”
她蹲下身,看着他沉静的面容,心湖微澜。
她看得出,他是个温和有礼之人,待人谦和,从不轻薄女子。
如此性情,让她心生几分敬意,也添了几分复杂的情绪。
只是,她也有自己的使命,身不由己。
眸光微闪,她站起身,打算去准备些点心,等他醒来时可以食用。
就在这时,一道轻微的声响打断了她的思绪。
低头一看,原来是几张图纸从扶苏袖中滑落,散落在地。
她微微蹙眉,弯腰拾起,随意翻开几张,眼神顿时一凝。
紧接着,惊讶与激动之色迅速浮现脸上。
“这些是……这些是……”
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跳加速,手都不自觉地微微颤抖。
虽不识其中奥妙,但图纸上所绘之物,一眼便可看出是极为厉害的武器样式。
扶苏随身携带之物,必非寻常之物,恐怕是秦国极其重要的机密。
她怎么也想不到,今日如往常般接待扶苏,竟意外获得如此重大的发现。
她强压住内心的激动,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熟睡的扶苏,确认他未曾惊醒。
迟疑片刻,她终究还是将图纸收入怀中,悄然离开房间。
但她并未察觉,那位“沉睡”中的扶苏,嘴角已悄然扬起一抹淡淡的笑意。
约莫一个时辰后,扶苏才缓缓睁开双眼。
此时,李师师已坐在一旁的茶案前,正静静烹茶。
见他醒来,她转过脸来,笑容温婉,“公子休息得可好?奴家特地为您煮了提神的茶。”
“这几日公子怕是劳累过度了,连听琴都能睡着。”
话音刚落,便将一杯温度恰到好处的茶水递给扶苏,语气中透着关切。
“冶造局事务繁重,确实不易。”
扶苏接过茶水,轻啜一口,随后轻轻揉着眉心,神色略显疲惫。
“冶造局?公子难道还是朝廷中人不成?”
李师师一脸疑惑,仿佛真的不明所以。
扶苏闻言微微一笑:“你不必再隐瞒了。”
此言一出,李师师身形一僵。
“奴家……奴家怎么了?”
她强作镇定,勉强露出一丝笑意。
心中却飞快思忖。
难道她的真实身份被识破?还是说她刚才拿走图纸的事被人察觉?
不,这不可能……
“你早就知道本宫的身份,不是么?你还装作不知。”
扶苏看着她,神色轻松地说道。
听了这话,李师师心头一松,如释重负。
她原以为自己行踪败露。
没想到扶苏指的是此事。
她随即跪倒在地,低声说道:“殿下气宇轩昂,每次前来皆有两名护卫随行,又自称赵公子,奴家即便想装作不知也做不到。”
“奴家并非有意隐瞒,还请殿下恕罪……”
说罢,眼中竟泛起泪光。
这眼泪并非作假,刚才着实被吓得不轻,如今正好顺势流露。
“其实你知晓也无妨,本宫只是喜欢听你唱曲罢了。”
扶苏将她扶起,温和地说道。
李师师擦着眼泪,柔声问道:“那殿下不会嫌弃奴家吧。”
“奴家只是一名青楼女子,而殿下却是秦国储君……”
“你与我亦师亦友,不必拘礼,只是切莫向外人提起。”
“否则,本宫身为太子,常来此处,若被父王知晓,免不了一顿责备。”
扶苏轻笑道。
李师师这才收住泪水,露出笑意,面颊上浮起一抹娇羞。
身份揭晓之后,两人之间少了隔阂,气氛更显自然。
“殿下近来为何如此操劳?冶造局之事为何还需殿下亲自过问?那不是只负责打造兵器的么。”
李师师好奇地问。
如今扶苏已对她坦诚身份,表示信任,她也不再遮掩,顺势开口询问。
“前些时日本宫从周国带回墨家众人,其首领献上一件利器,名为机关弩匣。”
“若能成器,大秦便可称雄诸国,因此本宫必须亲自督造。”
扶苏缓缓说道。
李师师听后心头一震。
机关弩匣?
莫非就是她方才看到图纸上的那件器物?
正思索间,扶苏忽然伸手探入袖中,神色一变。
“本宫的图纸去哪了?”
李师师心头又泛起一阵不安,面上却露出担忧的神情,轻声问道:“什么图纸?殿下丢了什么要紧的东西吗?”
她暗自祈祷扶苏不会起疑。
扶苏目光扫过地面与床榻两眼,随后摇头道:“没什么,大概是落在冶造局那边了。”
听闻此言,李师师才终于放下心来。
同时心中也泛起一丝涟漪,只因扶苏并未将怀疑投向她。
扶苏将茶水饮毕,抬眼望向李师师,缓缓开口:“李姑娘,孤月底便要启程前往边疆,抵御匈奴。”
“这一去,恐怕要许久才能再回咸阳,今日特来向你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