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深思熟虑。
扶苏决定让李丽质前往唐国,在为李世民贺寿的同时,也试着说服唐国支持秦国。
做出决定后,扶苏亲自安排了一支规模不小的使团,并令蒙毅率领三千无衣军随行,负责保护使团和李丽质的安全。
派遣使团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护送李丽质。
也是为了与唐国进行一次重要交易。
此次从匈奴缴获的十万匹战马尚待处置,正好用来换取唐国的兵器装备。
除此之外,扶苏还亲手写了一封信,并为李世民准备了一份厚礼,托李丽质一并带去。
......
三日后,一切准备妥当。
这天正是李丽质启程返回唐国的日子。
扶苏带着褒姒亲自出城相送。
咸阳城外。
使团已整装待发,三千无衣军也已就位。
此次使团代表换成了苏秦,蒙毅依旧负责护卫之责。
“一路小心,能成则成,不成也莫要勉强。你要信我。”
“就算得不到大唐的援助,我也一样有把握战胜宋国。”
扶苏话语坚定,目光中透着自信。
他不愿让李丽质背负太多心理负担。
“我懂。”
李丽质微微一笑,随即望向站在扶苏身旁的褒姒,轻声说道:“我不在的这段时间,你要多照顾扶苏,别让他太劳累。”
“丽质姐姐请放心,我会注意的。”
褒姒神情认真,轻轻点头答应。
李丽质接着靠近她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褒姒的脸颊顿时染上一抹红晕。
“你刚刚对她说了什么?”
扶苏微挑眉,带着几分好奇问道。
“秘密。”
李丽质冲他眨了眨眼,随后转身登上马车。
使团很快便整装出发,队伍浩荡。
扶苏一手轻揽褒姒柔滑的肩头,目送李丽质的马车渐行渐远,伫立原地良久,才缓缓收回视线。
“若我能将秦国变得更强大,丽质便不必为我奔赴他乡。”
他的眼中闪过一抹不甘,同时也燃起强烈的野心。
一切的根源,还是因为秦国还不够强盛。
终有一日,他会让秦国强大到无所畏惧,不再需要依附任何国家!
......
大唐,长安。
李世民四十岁寿辰将至,长安街头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喜庆气氛,行人也比平日多了不少。
大唐商贸繁盛,四方商贾云集于此,使得长安愈发热闹非凡。
置身于这座城市之中,才能真正体会到何为“盛世繁华”。
光是那高达十丈的城墙,就足以令人震撼。
越靠近城墙,压迫感越强。巍峨耸立的墙体仿佛沉默的巨人,令人仰望之时生出敬畏之心。
城门正面设有六道入口,唯中间一扇供行人通行,其余皆为车马所用。
人流如织,马车络绎不绝。
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名妇人牵着一位少女缓缓走近城门。
妇人年约三十,容貌清秀,只是面色略显苍白,似乎身子欠佳。
衣着虽朴素整洁,却洗得干干净净。
身旁的少女约十五四岁,面容清秀,一双桃花眼带着几分灵动与妩媚,令人眼前一亮。
“娘,这里就是长安城吗?”
少女声音清脆悦耳,她仰头望着高耸的城墙,眼中满是惊叹。
这是她第一次走进如此宏大的城池。
妇人轻声答道:“长安是大唐最繁华的地方,放眼天下,也只有宋国汴京能与之媲美。”
“城里达官贵人众多,进城后言行要小心,切莫冒犯了别人。”
她语气温和,却带着几分叮嘱的严肃。
“媚娘记住了。”
少女温顺地答应,随即搀扶着母亲,缓步朝城门方向走去。
那里设有入城登记与纳税的关口。
在那个年代,想要进入城池并不容易,须出示户籍或由官府颁发的通行文书。缺少这两样凭证,几乎寸步难行。
若无合法身份,不仅会被当作流民赶出城,还有可能被抓进衙门。
至于入城所需缴纳的费用,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仅需每人两文钱。
这更多是一种象征,用以筛除那些连这点小钱都拿不出的流浪者,防止他们进入城中乞讨。
而对于商人和运输货物的队伍,则是根据货物种类与数量收取不同额度的税金。
轮到这对母女时,妇人将准备好的文书递了上去。
守城士兵翻开一看,眉头微皱:“你们是文水县的人?从文水到此地足足百里,你们母女为何要远道而来长安?”
在天下太平的年代,百姓离开故土的情况并不多见。
除非遭遇战乱或天灾,但目前并未听闻此类事件发生。
“大人,小妇人因夫君过世,与家中叔侄关系不睦,无奈之下只能带女儿迁居长安。”
妇人语气悲切,眼含泪光,神情真挚。
听到这番话,守城士兵不禁心生怜悯。
寡妇受亲戚欺凌,在民间并不少见。他低声叹道:“苦难总爱找上最不幸的人。”
“你女儿叫什么名字?我这边登记一下。”
士兵接着问道。
户籍文书上并没有记录少女的名字,因孩童未满十六岁时,通常不会正式录入。
“小女随夫姓武,乳名媚娘。”
杨氏轻声答道。
士兵记下名字后,目光不经意地扫过一旁的武媚娘,见她容貌出众,神情清秀,不由得多看了两眼,随即收回视线。
“可以了,你们进去吧。看你们一路辛苦,税金就免了。”
“多谢大人恩典。”
杨氏感激地说道。
旁边的武媚娘也微微欠身,行了一礼,轻声道:“谢谢。”
那一眼,如水般清亮的眸子直望进士兵心中,让他一时恍惚,心神荡漾。
待他回过神来,母女二人已步入城中。
他只能收回目光,继续接待下一批入城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