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子纠缠态制备与验证】的成功,如同在青岚宗科研高原上炸响的一声春雷,其意义之深远,远超之前任何一项实用技术的突破。它不仅仅证明了一种超越常识的物理现象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它为青岚宗认知世界、乃至未来触碰更高层级,提供了一把理论上无视空间距离的钥匙!
实验室内的狂欢持续了许久才渐渐平息。但研究人员眼中的兴奋并未褪去,反而转化为更加炽热的研究动力。秦洛下达的两个任务——优化纠缠对制备、设计超距通信原型机——立刻成为了整个【天道观测站】的最高优先项目。
然而,从“原理验证”到“工程实现”,中间横亘着巨大的技术鸿沟。
首先,制备效率与稳定性。 依赖小九九的尾巴力场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且其力场强度有限,难以大规模应用。必须找到一种能够稳定制备纠缠灵子对的、可复制的物理方法。
材料学小组再次临危受命,他们尝试了上百种不同的灵晶材料、催化剂、能量注入方式,最终发现一种产自极寒冰原深处的“双生冰髓”,在其特定晶格节点上,在超低温灵能激光的精确激发下,有极低概率能自然产生纠缠灵子对!虽然效率依旧低下,但至少摆脱了对小九九的依赖,具备了工业化扩产的理论可能。
其次,纠缠态维持与传输。 纠缠态极其脆弱,环境的任何微弱干扰(热波动、背景灵子噪声、甚至观测行为本身)都会导致其“退相干”,使神奇的超距关联消失。需要设计极其苛刻的隔离环境。
他们借鉴了“方寸净域”技术和“灵能超导晶体”的特性,设计出了微型的“量子隔离舱”,能够将纠缠灵子对短暂地存储在其中,维持其相干性。但对于远距离传输,如何保证灵子在传输过程中不被干扰,又是一个噩梦级的难题。现有的灵光纤损耗太大,直接发射灵子束又难以精准控制。
最后,信息编码与读取。 即便解决了制备和传输,如何利用这种关联性来传递信息?最简单的方案是利用纠缠态的坍缩特性(例如,灵子A坍缩到“上旋”态,则灵子b必定瞬间坍缩到“下旋”态),用“上\/下”来代表“0\/1”,实现最基础的二进制信息传递。但这需要超高速、超精密的测量装置,能在灵子坍缩的瞬间完成读取,否则信息就会丢失。
算天门的弟子们开始设计专用的“量子态读取灵阵”,其响应速度要求达到了皮秒级别,对材料和算力都是极限挑战。
每一个环节都困难重重,每一个难题都需要跨领域的合作与突破。整个青岚宗最顶尖的智力资源再次被集中起来,围绕着这个看似不可能的“超距通信”梦想,奋力攻关。
时间在一次次失败、调试、再失败、再调试中飞速流逝。
就在这艰苦的攻关过程中,秦洛的思维再次发生了跃迁。他不再仅仅将“灵子纠缠”视为一种通信技术,而是将其与玄灵子透露的“世界真相”联系起来。
“纠缠……这种超越空间的关联……”秦洛看着光幕上那脆弱的关联信号,目光深邃,“它暗示了空间本身,或许并非我们感知的那样是连续和绝对的。在更基础的层面上,空间可能是离散的、衍生的,甚至可能只是一种幻觉?”
“如果两个粒子可以在无视空间距离的情况下瞬间影响对方,那是否意味着,它们本质上处于同一个‘点’,或者通过某个我们无法感知的更高维度联系在一起?”
“那么,‘跨位面通信’的关键,或许不在于‘穿透’空间壁垒,而在于找到一种方法,能够同时与两个世界的‘某个基础层面’建立这种‘纠缠’联系?”
这个想法,将“跨位面通信”的难度,从“凿穿一座大山”,提升到了“找到一条隐秘的维度隧道”的级别。虽然听起来更玄乎,但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他甚至大胆猜想:“天庭回信”所使用的技术,是否就是某种高级形式的、能够跨越世界层级的“量子通信”?
研究的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了。他们开始不仅仅盯着通信本身,而是更加注重对空间本质、微观灵子特性、乃至维度理论的基础研究。【项目甲】、【项目乙】的重要性再次凸显。
就在这种一边攻坚工程技术,一边深化理论探索的氛围中,第一代“超距通信原型机”的零部件开始陆续加工出来。
娇贵无比的“双生冰髓”激发器。 复杂精密的“量子隔离舱”。 响应速度恐怖的“皮秒级读取灵阵”。 还有那缠绕着无数灵路、试图实现初步信息编码与解码的控制核心……
它们被小心翼翼地组装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看起来无比复杂、无比脆弱、却又散发着未来科技感的实验装置。
秦洛将其命名为——【璇玑·量子之心】。
名字很霸气,但其初始目标却极其卑微:在实验室内部,实现最短距离(十米)、最基础(单比特)、最慢速(每分钟一次)的超距信息传递!
即便如此,若能成功,也将是颠覆性的!
这一日,所有核心研究人员齐聚实验室,屏息凝神,等待着【量子之心】的第一次全系统联调测试。
秦洛亲自站在主控台前,深吸一口气。 “各单元准备。” “激发器就绪!” “隔离舱稳定!” “读取灵阵校准完毕!” “控制核心运行正常!”
“第一次超距信息传递测试,目标:传递二进制信号‘1’,启动!”
命令下达! 双生冰髓激发器发出微弱的嗡鸣,一道极其细微的灵能激光精准注入。 一个纠缠灵子对成功产生,并被分别注入两个量子隔离舱,通过一段极短的、被高度屏蔽的灵能流引导,送至十米外的接收端。
发送端,实验员小心翼翼地触发测量装置,对发送侧的灵子进行偏振测量,强制其坍缩。
几乎在同一瞬间! 十米外,接收端的监测光幕上,代表接收侧灵子状态的信号,猛地从一个模糊的概率波,跳变到了一个确定的、与发送端对应的状态!
成功了! 一个比特的信息,无视了十米的空间距离,实现了瞬间传递!
虽然慢如蜗牛,虽然只有一比特,虽然距离只有十米…… 但它确确实实成功了!证明了这条技术路线的绝对可行性!
实验室里再次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这一次,比上次原理验证时更加激动,因为这是工程上的胜利!
秦洛看着那跳变的信号,心中豪情万丈。
他知道,从这十米开始,一条通往无限远处的通信革命之路,已经铺下了第一块基石。
今天的十米,可能是明天的百里。 今天的一比特,可能是明天的海量数据流。 今天的实验室内部,可能是明天的……跨越世界层级!
他转过身,面对激动的研究团队,声音清晰地传遍整个实验室:
“诸位,我们做到了!” “这只是第一步,也是最艰难的一步。” “接下来,我们要让距离延伸,让速率提升,让信息流淌!” “我们要让青岚宗的声音,响彻四海,甚至……”
他顿了顿,目光仿佛穿透了实验室的穹顶,望向了那无尽苍穹。
“……响彻那云霄之上的世界!”
通讯革命的序幕,于此,正式拉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