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至五字宝塔诗:塔》(粤语诗)
文\/树科
心
谂嘅
搭起嚟
灵通地标
金木水火土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025.7.6.粤北韶城沙湖畔
《粤韵宝塔中的心灵之塔》
—— 析树科《一至五字宝塔诗:塔》
文\/阿蛋
在诗歌的广袤天地中,宝塔诗以其独特的形制独树一帜,宛如一座玲珑精巧的艺术之塔,从一字起始,层层堆叠,至多字收尾,构筑出别具一格的视觉与韵律美感。树科的《一至五字宝塔诗:塔》,不仅巧妙运用了宝塔诗这一传统形式,更以粤语为载体,注入了全新的内涵与情感,于简洁的字词间,营造出深邃的诗意空间。
形式之美:传统形制的现代变奏
宝塔诗,古已有之,其雏形可追溯至隋朝,发展至唐代逐渐定型。从一言起句,字数依次递增,直至七字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排列下来恰似一座底宽上尖的宝塔。如元稹的《茶》:“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此诗从 “茶” 字开篇,围绕茶的特性、喜爱者、煎煮过程、饮用场景等层层铺展,韵脚和谐,对仗工整,展现了宝塔诗传统形式的魅力。
树科的《一至五字宝塔诗:塔》在形式上遵循了宝塔诗字数递增的基本规则,却又有所创新。它以粤语入诗,为这一古老诗体注入了鲜活的地域特色。粤语独特的音韵体系,使诗句读来平仄起伏别有一番风味,与传统宝塔诗的韵律相互映照又独具个性。诗中每一行字数的安排,从 “心” 的单字起始,到 “谂嘅” 的双字叠加,再到 “搭起嚟” 的三字组合,以及 “灵通地标” 的四字表述,最后以 “金木水火土” 的五字收尾,层层递进,如同搭建一座坚实的塔,在形式上完美契合了宝塔诗的结构要求,同时又因粤语的运用,让诗歌在韵律的抑扬顿挫中彰显出独特的节奏感。
意象之妙:“塔” 意象的多元构建
诗中的核心意象 “塔”,在文学与文化的长河中承载着丰富的内涵。在古代诗词中,塔常与宗教、超脱、宁静等概念相关联。如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的楼台寺庙中的塔,是佛教文化的象征,代表着一种精神的寄托与信仰的追寻。而在树科的这首诗里,“塔” 的意象被赋予了更为多元且现代的解读。
开篇的 “心” 字,犹如一颗种子,为 “塔” 的构建奠定了情感与精神的基石。“心” 是一切思想与情感的源头,暗示着这座 “塔” 是源自内心的创作。“谂嘅” 在粤语中意为思考、念想,进一步强调了 “塔” 的构建是基于内心的思索过程。“搭起嚟” 直白地描述了搭建的动作,将抽象的思考具象化,使 “塔” 从无形的意念逐渐走向有形的构建。“灵通地标” 则赋予了 “塔” 一种现实与精神连接的意义,它不仅是一座实体的地标建筑,更像是一个能够沟通心灵与外界的通道,具有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 “灵通” 特性。而 “金木水火土” 这一传统五行元素的引入,为 “塔” 增添了古老文化的底蕴,暗示着这座 “塔” 如同宇宙万物一样,是由多种基本元素构成,蕴含着自然与生命的奥秘,使其意象更为丰富厚重。
内涵之深:心灵探索与文化融合
从内涵来看,这首诗宛如一场心灵的探索之旅。诗人从内心的思考出发,逐步构建起一座象征着自我精神世界的 “塔”。这座 “塔” 既是个体心灵的寄托之所,也是对外部世界认知与理解的象征。通过粤语这一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语言表达,体现了诗人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
在传统文化中,五行学说代表着世间万物的运行规律与相互关系。诗中的 “金木水火土” 将古老的五行文化与现代的心灵探索相结合,展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与融合。同时,“塔” 作为一个具有广泛文化意义的意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都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诗人通过对 “塔” 的重新诠释,将本土文化与多元文化元素相融合,使诗歌的内涵超越了单纯的地域范畴,具有了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
树科的《一至五字宝塔诗:塔》以其独特的形式、精妙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为宝塔诗这一古老诗体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在传承传统诗歌形式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粤语文化、现代心灵探索与古老的五行文化有机融合,创作出一首别具一格的现代粤韵宝塔诗,在诗歌的艺术殿堂中绽放出独特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