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暖阳,懒洋洋地照在五星高级社平整广阔的田野上。
虽然大部分庄稼已经收割完毕,但田地里依旧残留着整齐的茬口,以及一些特意留作绿肥的作物,显示出精细管理的痕迹。
社里新建的猪圈、鸡舍井然有序,偶尔传来的牲畜叫声显得中气十足。
社部门口,今天的气氛与往日不同。
老社长、诛皎以及社里的几位主要干部,都穿戴得整整齐齐,神情带着些许紧张和期盼,陪同着几位来自省里、地区的领导。
更重要的是,人群中还有两位身材高大、鼻梁高挺、穿着呢子大衣的外国友人,以及一位陪同的翻译。
这就是前来考察中国农村合作化情况的苏联农业专家!
这个消息早已在社里传开,社员们虽然依旧在各自岗位上忙碌,但眼神都不由自主地瞟向社部方向,带着好奇与自豪。
专家一行人在领导和社干部的陪同下,开始实地考察。
为首的苏联专家名叫伊万诺夫,约莫五十岁年纪,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眼神锐利而富有经验。
他首先来到了合作社的粮食仓库。
当仓库大门打开,露出里面堆积如山的、颗粒饱满的金黄稻谷和麦粒时,伊万诺夫专家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他走上前,抓起一把稻谷,在手中仔细捻动,又拿起几粒放入口中咀嚼,感受其硬度和品质。
通过翻译,他连连点头,对陪同的省农业厅干部说道:“这些粮食的品相非常好,颗粒饱满,干物质含量高,储存条件也相当规范。这在我考察过的许多集体农庄中,也是不多见的。”
老社长连忙谦虚地表示,这是社员们努力的结果,也是学习了先进的农业技术。
接着,专家们又参观了合作社的副业基地。
当看到那些膘肥体壮、毛色光亮的猪羊,以及产蛋率极高的鸡鸭时,另一位年轻些的苏联专家忍不住通过翻译询问饲养管理的细节。
诛皎上前一步,从容不迫地用清晰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合作社在科学配料、分群管理、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具体做法。
他说的都是符合科学原理且在实践中验证有效的办法,并未涉及任何超常之处。
伊万诺夫专家听着翻译的转述,目光不时落在诛皎这个年轻的副社长身上,带着审视与一丝赞赏。
最后,专家们来到了田间。
伊万诺夫蹲下身,抓起一把黑褐色的土壤,仔细查看其结构和墒情。
他又查看了田间的渠系布局和秋冬季的田间管理情况,包括绿肥种植和土地深翻的痕迹。
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通过翻译对省地干部和社干部们说道:
“同志们,我必须说,你们这个合作社的田间管理水平,超出了我的预期。”
他指着整齐的田垄和良好的土壤状况,“土壤的肥力保持得很好,水利设施虽然简陋,但规划合理,看得出是经过了精心的管理和维护。这绝不是短期能够做到的,需要持续的努力和科学的方法。”
他的目光再次转向诛皎,带着一丝好奇:“这位年轻的同志,我注意到,无论是粮食储存、牲畜饲养还是田间管理,你都能够清晰地阐述其中的道理和方法。你们合作社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你这样的懂技术、会管理的干部分不开。”
翻译将这番话转述过来,周围的领导和社干部们都向诛皎投去赞许的目光。
诛皎心中平静,面上保持着谦逊:“专家同志过奖了。我们只是按照党和政府的指引,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应该做的工作。还有很多需要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的地方。”
伊万诺夫专家闻言,脸上露出了笑容,通过翻译说道:“谦虚是美德,但成绩值得肯定。你们合作社的经验,尤其是这种将科学管理与集体力量相结合的模式,很有价值。”
考察结束,专家一行人在社部进行了简短的座谈。
伊万诺夫专家再次对五星社的成绩表示了肯定,并提出了一些关于进一步改进农机具使用、引进高产品种等方面的建议。
整个考察过程,五星高级社展现出的蓬勃生机、规范管理和优异成果,给苏联专家和陪同的各级领导都留下了深刻而良好的印象。
送走专家和领导后,社干部和社员们激动地议论开来。
“连苏联专家都夸咱们了!”
“咱们社这下可真是出了名了!”
“多亏了皎子副社长平时要求严,抓得细啊!”
老社长更是用力拍着诛皎的肩膀,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诛皎脸上也带着笑容,但心中却如明镜一般。
这次考察,无疑是对五星社工作的极大肯定,也将为合作社带来更多的关注和资源。
而更重要的是,通过与苏联专家的这次接触,一个未来的“知识来源”渠道,似乎已经若隐若现地出现在他面前。
他需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
夕阳西下,将五星社的田野和房舍染上一层金辉。
诛皎知道,合作社的名字,今天真正地传到了更远的地方。
而这,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