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东省委常委会会议室,气氛庄重而肃穆。
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进来,在光洁的会议桌上投下明亮的光斑,却驱不散空气中那股无形的凝重。
这次会议的议题之一,关乎京州市建委副主任孙连城的任命。
自从光明峰项目二期拆迁工作依法依规、顶着巨大压力顺利推进后,孙连城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副处级干部,因其“敢于坚持原则、勇于担当”的作风,进入了省委更高层面的视野。
尤其是在之前那次专项工作会议上,陆则川旗帜鲜明的力挺,沙瑞金一锤定音的支持,已经为他的晋升铺平了道路。
组织部门负责人宣读了拟任命孙连城为京州市建委主任(正处级)的提议,并简要介绍了其工作实绩和考察情况。
提议刚宣读完,会议室里出现了片刻的寂静。随即,一位素来与田国富遗留势力关系密切的常委,扶了扶眼镜,慢条斯理地开口了:
“孙连城同志的原则性,我们是肯定的。但是不是……太强了一些?建委工作千头万绪,需要协调方方面面,有时候过于耿直,不懂变通,会不会影响工作效率,甚至……破坏团结?”
他的话看似委婉,实则暗藏机锋,将“坚持原则”与“影响效率”、“破坏团结”挂钩,试图动摇提议的根基。
他话音刚落,另一位常委也适时附和:
“是啊,京州是省会,建委主任位置关键。孙连城同志缺乏主持全面工作的经验,一下子放到这么重要的岗位上,是不是有点……操之过急?是不是可以先在副主任位置上再锻炼一段时间,或者平调到其他岗位熟悉一下情况?”
质疑的声音接连响起,目标直指孙连城的资历和行事风格。这些人未必都与西山势力有直接瓜葛,但其中不乏保守观望者,或是曾被孙连城的“不通人情”得罪过的人,此刻趁机发声,试图阻挠。
李达康坐在位置上,脸色已经沉了下来,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是他发怒的前兆。他刚想开口,却被陆则川一个眼神制止。
陆则川面色平静,等质疑的声音稍歇,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关于孙连城同志,我想谈两点。”他目光平静地扫过刚才发言的几人,那目光并不锐利,却让被扫视的人不由自主地移开了视线。
“第一,什么是效率?牺牲程序、牺牲原则换来的速度,那是伪效率,是埋下隐患的短视行为!真正的效率,是在规则框架内,用最科学、最严谨的方法,达成最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成果!”
“孙连城同志在光明峰项目上顶住压力,坚持依法拆迁,看似慢了,实则夯实了基础,避免了后续无穷无尽的麻烦和可能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这才是真正的高效率!”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第二,关于经验和团结。经验是在实干中积累的,不是等来的!我们用人,不能只看资历,更要看品格,看担当,看是否敢于为了公共利益碰硬得罪人!”
“至于团结,我们讲的团结,是在坚持真理、遵守原则基础上的团结,不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更不是和稀泥!如果因为坚持原则、依法办事就被认为是破坏团结,那我们要这样的‘团结’何用?”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逻辑严密,直接将对方的质疑驳得体无完肤。会议室里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沙瑞金适时接过话头,他语气沉稳,带着省委书记的权威:
“则川同志的意见我很赞同。孙连城同志在关键时刻表现出的党性和原则性,尤为可贵。京州的发展正处在提质增效的关键期,尤其需要这样有风骨、敢负责的干部!我看,这个任命没有问题。就是要树立这样一种鲜明导向:让担当者有位,让实干者得利!”
书记定调,陆则川力挺,加上孙连城本身过硬的表现,原本那些质疑的声音彻底偃旗息鼓。
最终,任命孙连城为京州市建委主任的提议,获得一致通过。
消息传出,在京州建委办公室的孙连城接到正式通知时,这个一向硬气的汉子,眼眶瞬间就红了。
他推了推厚厚的眼镜,深深吸了一口气,只是对着省委的方向,郑重地敬了一个礼。他知道,这不仅仅是职位的提升,更是一种对他坚持道路的肯定,一种沉甸甸的责任。
然而,就在孙连城被提拔,陆则川沙瑞金联盟再次展示其掌控力的同时,在汉东省纪委,钟翰林的办公室内,气氛却有些微妙。
周明轩离开前移交的部分关于赵立春关联线索的绝密摘要,已经按照陆则川的指示,送到了钟翰林的案头。
钟翰林仔细翻阅着这份措辞谨慎却分量极重的文件,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深邃难测。他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
这份证据,指向的是京城层面的庞然大物。
处理得好,是泼天功劳;处理不好,便是引火烧身,甚至可能让整个汉东政局再次陷入动荡。
沙瑞金和陆则川将这份“烫手山芋”交到他手上,既是信任,也是考验。
他拿起内线电话,接通了祁同伟。
“同伟同志,关于近期一些……涉及省外经济线索的核查工作,”钟翰林的声音平稳如常,听不出波澜,
“我们还是要把握好节奏,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尤其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市场震荡和舆论发酵。有什么进展,我们及时沟通。”
他的语气十分平和,措辞依旧四平八稳,既强调程序,也强调稳定,不露半点个人倾向。这番话既让人抓不住任何把柄,却也让人难以窥见他对于深挖这条线索的真实态度与决心。
祁同伟缓缓放下听筒,眉心微结。
他看不透钟翰林——那人像一口深潭,水面平静,水下却一片混沌,看不清任何真相。直觉告诉他,在汉东接下来的博弈中,这将是一个必须严密关注的关键变量。
定海神针立住了明面的局势,然而深水之下,暗礁的轮廓正逐渐浮现。整个汉东的平静之下,一股足以颠覆格局的暗流,正在悄然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