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北部的南阳郡,薄雾尚未散尽。周邵身着季汉裨将军的官服,正陪着南阳太守巡查粮道——自假意归降后,他凭借“熟悉江南旧部”的优势,主动请缨镇守南阳,负责荆州北部的粮道运输,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实权。
“周将军,这段粮道连通江陵与洛阳,若是出了差错,咱们都担待不起啊。”太守捋着胡须,语气中满是依赖。他不知道,周邵早已在粮道沿线安插了二十余名东吴旧部,暗中记录粮草运输的时间、数量,甚至悄悄截留了每月三成的粮草,囤积在南阳城外的隐秘山谷中。
“太守放心,末将已安排人手日夜巡逻,绝无差错。”周邵拱手应道,目光却扫过粮道旁的密林——那里藏着他半个月前收编的三百名山贼,此刻正扮成樵夫,监视着粮道的一举一动。
深夜,南阳城外的山谷里,火把摇曳。周邵看着堆积如山的粮草,身边站着东吴旧将留赞的儿子留略——留略带着五百余名东吴残兵,从豫章郡辗转而来,是周邵最近收到的重要力量。
“周将军,咱们已联络到荆州北部的十个东吴旧部据点,共一千二百余人,再加上您截留的粮草,足够支撑五千人三个月的消耗。”留略压低声音,递上一份名册,“只是季汉的关兴将军驻守襄阳,对咱们盯得很紧,咱们若是贸然行动,恐怕会被他察觉。”
周邵接过名册,指尖在“武陵蛮夷”四个字上停顿——半个月前,他通过父亲周泰的旧部,联络上了武陵的五溪蛮首领沙摩柯之子沙渠。五溪蛮因季汉推行“编户齐民”政策,不满土地被收编,一直心怀怨恨,若能拉拢他们,便能获得强悍的蛮夷兵力。
“明日我亲自去武陵,见沙渠。”周邵眼神坚定,“只要五溪蛮肯出兵,咱们便有五千兵力(旧部+山贼+蛮夷),再联合凉州的司马昭,足以在荆州掀起风浪。至于关兴……”他冷笑一声,“咱们可以利用粮道做文章,让他首尾不能相顾。”
次日清晨,周邵以“巡查粮道沿线蛮族部落”为由,离开南阳,前往武陵。沙渠早已在部落外等候,他身着兽皮铠甲,腰间挂着镶嵌宝石的弯刀,身后跟着两百余名蛮夷勇士,眼神中满是警惕。
“周将军,你说季汉苛待我蛮夷,愿与我联手反汉,可有诚意?”沙渠开门见山,语气中带着试探。
周邵从怀中掏出一张地图,铺在地上:“沙渠首领,我承诺:若能推翻季汉在荆州的统治,我便将武陵南部的五座城池划归五溪蛮,允许你们保留部落习俗,不必编入汉民户籍;另外,我每月给你们提供两千石粮食、五百匹丝绸,作为军需。”
沙渠看着地图上的城池,眼中闪过贪婪:“好!我信你一次!我五溪蛮有三千勇士,随时可出战!但你若敢骗我,我定率蛮夷踏平南阳!”
周邵大喜,与沙渠歃血为盟。返回南阳后,他立刻下令:加快截留粮草的速度,同时让留略训练旧部和山贼,等待司马昭的消息。而此时的关羽,仍在江陵整顿江南防务,对南阳的暗流毫无察觉;诸葛亮虽派陈泰暗中监视降将,却因凉州、幽州的防备压力,无法集中精力盯防周邵,一场新的叛乱,正在荆州北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