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内,年味渐浓,皇宫内张灯结彩,准备迎接新年。刘备和诸葛亮并肩站在皇宫的城楼上,看着下方繁华的洛阳城——街道上车水马龙,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百姓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孔明,如今天下基本稳定,边疆无虞,中原富庶,是不是可以考虑统一天下的最后一步了?”刘备语气中带着期待,他已年过六十,身体不如从前,渴望在有生之年看到天下一统。
诸葛亮却轻轻摇头,从袖中取出一份密报:“陛下,天下虽看似稳定,实则暗流潜伏。东吴的残余势力孙秀(孙权的孙子)逃往海外的夷洲(今台湾),联合当地的土人,建立了据点,还派人联络漠北的鲜卑残部,想要卷土重来;另外,中原的一些士族暗中不满‘土地赎买’政策,偷偷囤积粮食,联络海外余孽,想要伺机叛乱。”
刘备接过密报,脸色瞬间凝重起来:“这些暗流若不清除,统一天下的大业就会受阻。孔明,你有什么对策?”
诸葛亮指着地图,缓缓道:“陛下,臣有三策应对:第一,加强海外防御,派海军前往夷洲,探查孙秀的据点,防止他们袭扰沿海;同时,在扬州、交州的沿海地区修建海防堡垒,派士兵驻守,防范海外余孽登陆。第二,清查中原士族,派御史前往各州,清查士族的粮食囤积情况,超过规定数量的,一律没收;同时,安抚士族,允许他们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参与朝政,化解他们的不满。第三,加强情报网络,在漠北、海外、中原各地设立情报站,密切监视残敌和士族的动向,一旦发现异动,立刻采取措施。”
刘备点头:“就按你说的办。另外,派大将率军驻守边疆,防止漠北残敌与海外余孽勾结。”
随后,诸葛亮开始部署:
1. 海外防御:任命关羽的儿子关平为“海军都督”,率领五千水军,乘坐战船前往夷洲探查;在扬州的会稽、交州的南海等沿海郡县,修建十座海防堡垒,每座堡垒驻守五百士兵,配备投石机和弓箭,防范海外登陆。
2. 中原清查:派御史中丞蒋琬前往中原各州,清查士族的粮食囤积情况。蒋琬严格执行政策,没收了三家囤积粮食超过规定数量的士族,同时推荐了十几名有才华的士族子弟参加科举,化解了士族的不满。
3. 情报网络:任命参军马谡负责情报工作,在漠北的肯特山、海外的夷洲、中原的兖州等地区设立二十个情报站,每个情报站配备十名斥候,密切监视残敌和士族的动向。
这些措施的推行,有效遏制了暗流的发展。关平的海军在夷洲发现了孙秀的据点,虽然暂时没有进攻,但摸清了他们的兵力和布防;蒋琬的清查让中原士族不敢再擅自囤积粮食,不少士族子弟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成为季汉的官员;马谡的情报网络也及时掌握了残敌和士族的动向,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异动。
建安三十三年正月,刘备在洛阳举行新年朝会,满朝文武齐聚一堂。刘备看着下方的大臣,语气坚定:“如今暗流已被遏制,天下稳定,朕决定,在今年秋天,发动统一天下的最后一战,平定漠北残敌和海外余孽,实现天下一统!”
朝会结束后,诸葛亮留在议事厅,与赵云、赵广、李严、马谡等大将商议作战计划。地图上,漠北的肯特山和海外的夷洲被红圈标出,这是最后需要平定的两个据点。“各位将军,这一战关乎天下一统,咱们必须全力以赴,确保万无一失!”诸葛亮的语气坚定,眼中闪烁着对天下一统的渴望。
窗外,洛阳城的烟花绽放,照亮了夜空。季汉的统一天下之路,正在一步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