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岛的北部,热带雨林茂密如织,午后的暴雨倾盆而下,冲刷着泥泞的土地。孙秀带着五十余名残兵,在雨林中艰难地前行——他们弃船逃生后,已经在雨林中走了三天,粮食早已吃完,只能靠野果和雨水充饥。
“首领,前面有个部落!”周循突然大喊,手指着远处的一片茅草屋。孙秀精神一振,加快脚步,向部落走去。部落里的土人看到他们,纷纷举起石斧,警惕地盯着他们——这是爪哇岛的巽他部落,从未与外界接触过。
孙秀从怀中掏出最后一把弯刀,递给部落首领拉贾:“拉贾首领,这是中原的铁器,锋利无比。若你能收留我们,我教你们打造铁器,还能帮你们打败附近的敌人。”
拉贾接过弯刀,用刀砍了一下身边的树干,树干瞬间被砍断。他眼中闪过贪婪的光芒,立刻下令:“把他们带进去,给他们食物和水!”
孙秀的残兵在巽他部落安顿下来后,很快就展现出了价值——他们教土人打造铁器,帮助土人打败了附近的马打兰部落,夺取了马打兰部落的耕地和牲畜。拉贾对孙秀愈发信任,还将部落的三百名勇士交给孙秀训练。
“首领,咱们现在有三百名土人勇士,还打造了五十把铁刀,要不要趁机攻占爪哇岛的其他部落,扩大势力?”周循建议。
孙秀却摇头:“不行。季汉的追兵很快就会来爪哇岛,咱们现在的实力还太弱,不能暴露行踪。咱们要低调发展,暗中联络爪哇岛的其他部落,等兵力足够了,再与季汉抗衡。”
他下令,让残兵们分散到爪哇岛的各个部落,用铁器和战术拉拢部落首领,同时严禁部落与外界接触,防止消息泄露。爪哇岛的部落大多相互敌视,很容易被孙秀挑拨和拉拢,短短一个月,孙秀就拉拢了五个部落,兵力达到一千余人,打造了两百把铁刀。
而关平率军抵达爪哇岛后,却陷入了困境。爪哇岛的部落众多,相互隔绝,语言不通,季汉的士兵根本无法打探到孙秀的行踪。“将军,咱们已经在爪哇岛搜索了一个月,还是没有找到孙秀的踪迹,再这样下去,粮草会不够的。”副将张苞忧心忡忡地说。
关平皱着眉头,下令:“派影卫混入爪哇岛的部落,学习他们的语言,打探孙秀的消息;同时,派使者去爪哇岛的大部落,承诺给他们丝绸和茶叶,若能提供孙秀的消息,还会给他们铁器。”
影卫们很快就混入了爪哇岛的部落,开始学习当地语言。可孙秀早已下令,严禁部落与外界接触,影卫们很难获取有用的信息。而大部落的首领们虽然想要季汉的铁器,却害怕孙秀的报复,不敢轻易提供消息。
三个月后,影卫终于传回消息:“将军,孙秀在爪哇岛的南部,拉拢了五个部落,兵力约一千余人,正在打造铁器和战船。”
关平大喜,立刻率领二十艘战船,一千五百兵力,向爪哇岛南部进发。可当他们抵达时,孙秀早已带着部落勇士,逃到了爪哇岛的东部——孙秀通过潜伏在大部落中的眼线,提前得知了关平的动向。
“首领,季汉的追兵又来了,咱们该怎么办?”周循焦急地说。
孙秀坐在帐篷里,看着爪哇岛的地图,指尖点在东部的巴厘岛:“咱们去巴厘岛。那里地形复杂,多火山和雨林,季汉的战船很难靠近,咱们可以在那里建立稳固的据点。”
周循点头,立刻率领部落勇士,向巴厘岛转移。关平率军抵达爪哇岛东部时,再次扑空,气得浑身发抖。“孙秀真是狡猾!”他下令,在爪哇岛的各个港口设置防御,派战船在爪哇岛周围巡逻,防止孙秀再次转移。
可关平心中清楚,这只是暂时的。爪哇岛地域广阔,部落众多,孙秀只要能继续拉拢部落,就永远有藏身之地。他向洛阳上书,建议派更多的兵力和翻译来南海,同时加强对东南亚岛屿的探查,彻底摸清孙秀的活动范围。
诸葛亮接到奏报后,与刘备商议:“南海的战事已持续多年,孙秀虽实力不强,却难以彻底清除,耗费了大量的兵力和粮草。臣建议,暂时放缓对孙秀的搜捕,转而加强南海的防御和建设,待时机成熟,再一举将其歼灭。”
刘备点头同意。关平接到命令后,虽然不甘,却也只能执行。他在南海的各个重要港口建立了永久防御工事,加强了与联盟各国的贸易和合作,南海的局势渐渐稳定下来。可谁也没想到,孙秀在巴厘岛站稳脚跟后,开始联络东南亚的其他势力,一场新的危机正在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