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从包袱里摸出几块雀巢巧克力,递给梁有余,然后对冷双显说:“双显哥哥,我保证让你7号中午之前赶到香山,接下来的几天,想让我师傅给你讲讲教育方面的事,你愿意吗?!”
冷双显心想:“原来张可带我来这儿,不光是躲避他父亲,还想帮我找个导师,为我以后从教打一打基础。既然这样,我怎能辜负他的一片好意?只要不耽误去香山就行。”想到这里,便点头答应下来。
张可见了高兴,去拿来了碘酒和纱布,把冷双显左食指上的手帕解了下来,扔在簸箕里,再替他把手指重新消毒包扎好。
接着,他说道:“现今国内教育界,流传着‘香山张、门西温、迷踪有余梁’的说法。‘香山张’是指家父,北平香山的张百叶,他主张‘应用教育’,主张按需施教。‘门西温’是指温伯伯,南京中华门西的温普礼,他主张‘基础教育’,主张因材施教。”
冷双显问:“花露南岗小学的温故校长,是温普礼伯伯的家人?”张可点头说:“温故哥哥是温伯伯的长子。”冷双显听了点头。
张可又说:“‘迷踪有余梁’是我师傅梁有余,他居无定所,主张‘精英教育’,主张择才施教。我师傅是有名的工作狂,在学科教育上有独到的见解和方法,特别善于发现和挖掘各学科的精英人才。你跟着他学习教育理论,要准备吃点辛苦啦!”冷双显点头。
张可回过头,又对梁有余说:“师傅,这次要你办三件事。第一件,7号早上准备一辆汽车,跟我们去香山;第二件,帮我摆平家父;第三件,给双显哥哥上几天课,他一心从教,你给他做个全面评估,再做个提优补差的方案,最后把相关的书籍找全,让他带走。”
梁有余吃着巧克力,斜眼看着冷双显,头摇成了拨浪鼓:“不行不行,他这块材料,给家庭、给各种学校祸害了那么多年,中毒太深,臭习惯改起来费事,我可不能吃这个大亏。”
见张可要翻脸,他狡黠地笑道:“不过,如果你答应我一个条件,他还是有得救的。”
张可见他拿腔作势的样子,没好气地问:“什么办法?”梁有余不紧不慢地说道:“除了照片,你每天得给我烧三顿饭,顿顿必须不同样。”
听了梁有余前面几句话,冷双显被刺激到了,心想:我堂堂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生,怎么就成了一块中毒太深的臭材料?
再听下去,见梁有余是趁机要张可做美食,心里的那份不自在,给激发成了几分斗志。他心生好奇,想看看这个怪人到底有什么本事,凭什么能做自己的老师。
张可见两人都没有意见,喜道:“放心啦,师傅,我保证你吃了我的美食,称心如意,长命百岁。”说完,看了冷双显一眼,转身就出去了。
梁有余见张可走了,问冷双显道:“当老师有什么好?”冷双显说:“我喜欢孩子,喜欢给孩子制造对我的崇拜,更希望有一天,他们能制造出更多的、对他们自己的崇拜来,加倍地回报我。”
梁有余听了,眼珠滴溜溜乱转,想了一下说道:“你的话太绕人,不过没有废话!”说完,带着冷双显上了二楼。
来到上二楼书房,冷双显放眼看去,到处都是书,与其说自己进了书房,倒不如说进了个书库,整个二层楼,除了走廊,就是个连片的大房间,进门的角落里,放了两张大书桌,几张椅子和一张单人床。其他地方放满了书架,地上也堆满了各种书籍。
冷双显心想,温校长的书已经算多的了,这儿的,只怕比温校长的还要多出几倍来。
梁有余开窗叫来一胖一瘦两个年轻人,介绍他们给冷双显。然后对胖一点的年轻人说道:“孙耕奇,你马上去给冷双显找书,接下来的三天,他要什么书,你就负责找什么来。”接着,对孙耕奇说了一串书名,里面有不少英文书,孙耕奇答应了去准备。
接着,他在纸上写了一阵,吩咐瘦一点的年轻人:“毛寻册,你把手上的实验做完,从明天开始,用两天时间,把这些书买来,买书可以调用汽车。”毛寻册接过书单,仔细地看了看,指着其中的几本书,说不一定能买到,梁有余点头,让他先去准备,毛寻册答应着走了。
安排妥当后,梁有余对冷双显说:“搞教育要抓住根本。张老头、温老头那套基础教育、实用教育,都是有钱人的玩法。咱们穷人每个铜板都得花在刀刃上。”
冷双显暗自嘀咕:“住这深宅大院还叫穷?那我算什么?”
梁有余又说:“刚刚那个孙耕奇,是个农痴,他对植物育种,有没完没了的好奇;还有那个毛寻册,对光电技术,迷到不吃不喝。他们都没有受过什么基础教育、实用教育,就单凭喜欢,就能在我的指导下,去搞领先世界的发明。我的任务,就在大方向上给他们支持,缺资料给资料,缺文化补文化,缺人手找人手,缺钱给钱。”
他接着说:“这些年,我见过三个想搞教育的,前两个都半途而废,希望你别让我失望。”冷双显岂能被人小看,他把胸一挺,说道:“梁师傅,我一定全力争取。”
梁有余听了直摆手,说道:“我算什么师傅?小坏蛋的照片和饭菜,是我的命根子,换我说几句话而已。”
说到这儿,见孙耕奇推来一车书,冷双显上去,和他一起把书堆放在书桌上。梁有余翻了一下,说道:“这一百本都是教育史和教育分类的书,给你一天时间浏览。明天这时候得给我列个新书单,至少要列一百本。”说完,就带着孙耕奇走了。
冷双显见梁有余没有废话,交待清楚就走了,喜欢他的教学风格,但看着那些书,心里直犯愁:“这么多书,就算一页一页地翻一遍,一天一夜也翻不完啊,何况还要开新的书单!”
只是,想起梁有余对自己的轻视,冷双显心有不甘。他硬着头皮,先把中文书、英文书和工具书分开,再把教育史和教育分类书籍分开。然后,翻看了中国教育史所有书籍简介,挑出一本具有代表性的读了起来。
冷双显读得很细,发现自己在教育上的一些思考,古已有之,古法可鉴。不过,也有一些想法,无成法可寻。与此同时,他还发现:古往今来,教育之道最讲究一个“活”字,讲究因时、因势、因人、因事而变通。他觉得,自己不仅是在读教育史,更是在读中国史,在读人类发展史。
冷双显一边读,一边查阅相关书籍,一边把看不懂、想不通的问题记了下来,在问题后面,注明了需要查阅的、手边没有的书籍。
直到当天中午,才堪堪把手上的这本书浏览完。
冷双显草草地吃了孙耕奇送来的午餐,接着,又翻读起中国教育史的另外一些书籍。读这些书的时候,他一直在和第一本书进行对比,它们或是工具书,或是对第一本书的补充,或是一些延伸阅读类书。一旦发现相同的内容,他就跳过去不读,发现不相同的、或者是新的内容,就翻进去细读。还没到吃晚饭的时间,居然把这些书全部浏览完了。
接下来,他又用了一点时间,挑出了一本中国教育分类的代表书籍来精读,同时把需要查找的资料书,记录下来。
刚读到一半,孙耕奇来送晚饭,冷双显发现里面有洪濑鸡爪,知道这饭是张可做的。他站着吃完饭,趁机活动活动腰肢,接着又读了起来。
不知道过了多久,他把中国教育分类的书籍,也对比着工具书浏览了一遍。
在精读中国教育史基础上,去阅读中国教育分类,容易了许多,只不过,教育分类的侧重点在分类分析上,浏览的时候,只要把握好这一点,就不会走弯路。
休息了一会儿,他开始读世界教育史,其中有中文版,英文版,中英文对照版。冷双显心想:“英文版那么难读,梁师傅偏要把它们加进来,那一定是非读不可的好书。”好在他英文功底扎实,借助几本工具书,一下就读上路了。
这本书,他读了很久,感觉比精读中国教育史那本书,花了更多的时间,好在全英文的书,只有这一本。
接下来,他开始翻读中英文对照版、中文版的书籍。中途,孙耕奇来过一次,送进来一杯咖啡和一小块蛋糕。
黎明时分,冷双显已经开始翻看世界教育分类的书籍,孙耕奇进来送早餐,发现他已经浏览完了所有书籍。
孙耕奇惊讶地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等他吃完早餐,进来收拾了餐具就出去了。
冷双显休息了一会儿,开始写今天的书单,写到一半,眼睛被一双带着香气的手蒙住了。
他回头一看,见一个绿衣少女笑盈盈地站在自己面前。只见她,相貌娇美,肤色白皙,身穿一件葱绿织锦的薄衫,一袭淡绿色纱裙衬在下面,颜色艳而不俗,娇而不媚,一双大眼睛,甚是灵动。
看着这少女,冷双显依稀觉得在哪儿见过,一时却又想不起来。他呆呆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那少女见了,笑盈盈地开了口:“双显哥哥,不认得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