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众人点头,温习接着说:“开放怀仁地道,一来,可以作为未来巷战的退路。
二来,可以消除邻里们的恐慌心理。”
芮康城听了,边想边说:“近来,的确有不少居民,通过学生向我们了解,进地道避难的事。
不过,他们只是打听,还没有一家开始行动。
针对这个情况,我们研究以后,给的统一答复是:择机开放!”
温可可补充说:“现在,南京面临的情况,和抗战之前完全不一样。
当年,南京城遭到了日本军机的频繁轰炸,有大量居民的伤亡和房屋损失。
城内,几乎天天拉防空警报。
邻里们这才陆陆续续搬进地道来避难。
现在这样风平浪静的,看不到任何风吹草动,大家是不愿意挪窝,住进地道里的。
而且,那些跑反的人,已经随国军部队撤离了。
那些不想走的,还按部就班地待在家里。
就算有人想住进地道,也只是想占个位子。
只要没有发生巷战,他们是不会天天住在地道里的。”
秦司远边想边说:“抗战时期,地道里,最多容纳过七八百人。
现在,地道已经被日军炸毁了一部分,只能容纳五六百人了。
我们学校,现有师生五百人。
如果接纳过多的难民,在上课期间,如果需要组织师生疏散。
而地道,已经被各种杂物占满,就会直接影响到师生们们的安全!”
白薇听了,分析说:“当年,很多人后悔没有提前跑反,被日军堵在了地道里。
现在,大家的想法是:吃一堑,长一智。
除非迫不得已,不再往地道里躲。”
齐飞白点头,若有所思地说:“这几天,在马路上,已经能看到很多人,拉家带口地往南边跑。
其实,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从江北过来的难民,并不是南京城里的居民。
只不过,这种情况,会给人造成假象,认为有大量的南京人跑反了。”
芮康城听了这些,心里已经有了主意,说道:“地道里面,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放了我们的储备物资。
还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放了课桌椅、黑板等大件教具。
剩下的地方,挤到了极致,也只能躲藏六百人。
面对可能出现的避难人潮,我有五点建议。
第一,利用下星期的时间,将大件教具,移至地道里的两个城内出口处。
这样安排,就可以随时把它们搬出地道,腾出地方给难民避难。
一个星期以后,我们可以对外宣传,开始接纳来怀仁地道避难的邻里;
第二,一旦,接纳的人数,到达了三百人,说明当时的战况,已经非常激烈。
极有可能,已经发生了巷战,而巷战已经波及到了怀仁学校。
到那个时候,我们立即组织人手,将地道口的大件教具,逐步移出地道,直到难民住满为止。
与此同时,我们就可以,开始在地道里上课。
第三,不允许在地道里,空占位置。
要把地道里的空间,尽可能地留给有需要的人。
第四,请怀仁医馆配合,在地道里设置一间医疗室。
第五,重启无线电室。
第六,安排地道里的值班表。”
温可可点头,补充说:“还要检查地道里的翻板、观察孔、水井、通风、厨房、厕所等设施,确保它们能顺利使用。”
秦司远从教学的角度,又提出:“确保电灯、油灯、蜡烛、手电筒等照明设施的顺利使用,不能影响同学们上地道课。”
蒙得一看着芮康城,说道:“怀仁医馆,确保在下个星期内,完成地道医疗室的布置。”众人点头。
梁有余坐在一旁,直到这时,终于有了机会。
他眨巴着眼睛,插话道:“也要确保竹毫哥哥,能进地道里避难!”
秦关意听了好笑,知道他这段时间,对透视画着迷,恋着跟范竹毫玩。
又知道,他的语言能力,恢复得不错,讲话已经驾轻就熟了。
只是脑子,时而清醒,时而糊涂。
一会儿,把自己当作小孩,随着蒙不迟,称呼身边的人。
一会儿,又能意识到,自己是个大人,摆出老前辈的架子。
于是,秦关意笑道:“对对对,让你的竹毫哥哥,在地道口画一个大水塘。
日本鬼子见了就害怕,就要绕道走。
不然,一不小心,就会掉进鱼塘里淹死。”
郭以刚补充道:“再画几条大水蛇,把会游泳的日本鬼子,也吓走。”
梁有余听了,眼睛翻了翻,心想:“我的重点,是说竹毫哥哥!
好让他们看到,我能以爷爷之尊,称范竹毫为哥哥。
敬佩我老人家,视辈分如粪土的博大胸怀。
但是,这两个小笨蛋,居然没有听出来,真是没劲儿!”
丧气之余,他又想:“不如干脆,再骂他们几句。
然后,再多说几句竹毫哥哥。
看他们,到底能不能听得出来!”
于是,他绷起脸,大声骂道:“你们两个小笨蛋,是让竹毫哥哥,在地道里的陷阱上画画。
日本鬼子走进地道,就能看到,竹毫哥哥在陷阱口上,画的好多金银财宝。
他们见财起意,忘了留意脚下,全部掉进了竹毫哥哥设下的图画陷阱,串成了糖葫芦!”
秦关意、郭以刚听了,觉着梁有余这个办法更好,跳着脚地叫好。
只是,他们还没有琢磨出,梁有余的真正用意,是在对范竹毫的称谓上。
梁有余见了,十分败劲,正想再骂。
却听蒙不迟站在一边,笑吟吟地开了口:“梁爷爷坏,装小孩玩!”
梁有余被他说中心思,精神一振,心想:“乖乖不得了!
这个小不迟,居然能知道我的想法。
难道是,我喝了他的尿,我想什么,他都能知道?”
想到这儿,他心有不甘,赶紧唬道:“装什么小孩玩,我就是小孩!”
没想到,蒙不迟若无其事地看了看他,又说:“不是我的尿喝多了,是爷爷笨!
只有视金钱如粪土这句话,没有视辈分如粪土!”
梁有余被蒙不迟的话,吓得一缩脖子,心中打鼓:“我的妈啊,我的天!
他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吗?
难道他的尿,是孙悟空身上的汗毛?
喝一口,肚子里面,就能长出一个蒙不迟蛔虫来?!”
他心惊肉跳,站在原地发了一会儿愣。
过了好久,才缓过神来,琢磨道:“管他是不是蛔虫,得找人来管管他。
要不然,他的本事那么大,我岂不是......”
他越想越害怕,径直走到蒙豆豆、艾叶面前,点着他们的额头,生气地问:“听说,你们两个,是蒙不迟的爸妈?!”
见蒙豆豆、艾叶笑着点头,他更加生气,指着蒙不迟,质问道:“谁叫你们生了这个活宝?
赶快给我收回去,不然,尽破坏我的好事!”
艾叶听了,尴尬地笑着,对着蒙不迟招了招手,说道:“不迟,你过来。
梁爷爷让我把你收回去,你同意吗?”
蒙不迟听了开心,跑过来,一边往艾叶的怀里钻,一边笑道:“好啊!好啊!晚上钻进去,白天再钻出来。”
艾叶听了大笑,搂着他亲了又亲,说道:“你把我的肚子,当成了你的被子啊?!
想进去就进去,想出来就出来?!”
梁有余见了,一脸嫌弃地说:“钻进去,就不要出来了,省得害我!”
秦关意听了,觉得好玩,跑过去抱住蒙不迟,对梁有余说:“梁伯伯,艾叶阿姨是不迟的妈妈。
妈妈的肚子,她的小孩,想钻进去就钻进去,想钻出来就钻出来,你可管不着!
你要是想钻,就钻你妈妈的肚子。”
梁有余听了,一想不错:“我可以钻我妈妈的肚子啊!”
于是,他向周围打量着,心想:“这些人,谁是我的妈妈呢?”
梁有余正想着,蒙不迟在一边,读出了他的想法,笑道:“梁爷爷,你别找了,这里没有你的妈妈!”
梁有余听了,哪里肯相信,摇头反问道:“谁说的?”
说完,就跑去,盯着梁九斤看了又看。
郭以刚见了,笑道:“梁爷爷,男的不能做妈妈!”
众人听了,见梁有余这么一个大英雄,受伤苏醒以后,竟然变得疯疯癫癫,大都笑不出来,只是盯着他,痴痴地看着。
梁有余想了想,觉得还郭以刚说的对,弃了梁九斤,又去盯周娴香。
周娴香看着梁有余那副认真的样子,悲从心来。
既怕梁有余认自己做妈,又心疼他。
于是,掰开他的头,说道:“老头子,我是九斤的妈妈啊!”
梁有余听了,脑子突然清醒了一下,摇了摇头,说道:“你是我的老婆子!
就是九斤的妈妈,这我还不知道?!”
梁九斤听了,心里难过,走过来,扶住梁有余,指着艾叶劝道:“老爸,奶奶真的不在这儿,不信问我亲妈!”
艾叶点头,也说:“梁前辈,你妈妈真的不在这儿。”
梁有余听了,像是又糊涂了,对着艾叶说:“你是我儿子的亲妈,我是我儿子的亲爸,我们俩个就是……
不对啊,我的老婆子,是娴香啊!”
艾叶被他这么一说,闹了个大红脸,再也不敢接话了。
梁有余看了看艾叶,又看了看蒙不迟,心想:“不迟是艾叶的儿子,应该不是我的妈妈。”
想到这儿,觉得自己解开了一个难题,他心里一宽,洋洋得意起来。
于是,梁有余走到蒙不迟面前,眼睛看着他,一眨不眨,心想:“我想什么,你小子都知道。
干脆,我想到什么,就直接说出来,看你能拿我怎么办?!”
蒙不迟似乎,又读出了他的想法,冲着他,笑得更加开心了。
梁有余见了,吓得一哆嗦,说道:“你这个小魔头,快来帮我,找我的妈妈!”
蒙不迟听了,莫名其妙,说了一句:“妈妈的妈妈是婆婆!”
梁有余听了,嘟囔道:“不错,九斤的亲妈是艾叶。
艾叶的妈妈,是九斤的亲婆婆,就是我的长辈。
她一定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
不如,我现在就去问问她!”
想到这儿,梁有余走到洪佩兰面前,拱手问道:“洪前辈,你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吗?”
洪佩兰见梁有余这么一个叱咤风云的大英雄,被日本鬼子害成现在这个样子,整天和孩子们,胡乱地混在一起。
心里一酸,她眼含热泪,说道:“梁前辈,你来南京以后,从来就没有说过,你有妈妈。
在我们这一带的老百姓心中,你就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齐天大圣啊!
就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啊!”
梁有余摇头,又嘟囔道:“不对啊?
观世音菩萨的妈妈,是骊山老母。
难道我的妈妈,也是骊山老母?
我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怎么能和不男不女的观世音菩萨同伍呢?”
蒙豆豆见梁有余越想越当真,担心他走火入魔,不能自拔。
于是,打岔道:“梁前辈,骊山老母是功德无量的远古尊神,具有极为强大的法力。
她每过几个世纪,都要下凡一次,教出各个时代中的英雄。
比如,战国时代齐宣王的妻子钟无艳,唐代薛丁山的妻子樊梨花,宋代高君保的妻子刘金定,杨门女将穆桂英,许仙的妻子白素贞。
也许,你不是观世音菩萨,而是骊山老母教出来的徒弟。
等她老人家下一次下凡,你去找她问问。
她应该知道,你的妈妈到底在哪里!”
梁有余想了想,又嘟囔道:“不错,我是骊山老母教出来的徒弟,她应该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
不过,她的这些徒弟,都是女的。
我是一个男的,怎么又能做骊山老母的徒弟呢?”
梁九斤听了,叹了一口气,顺着梁有余的思路,说下去:“李白是男的,他就是骊山老母的徒弟。”
秦关意见梁有余这次发癫,与自己有关,心中不忍。
于是,跟着梁九斤,去开解梁有余,说道:“不错!
李白小的时候,虽天资过人,却不爱读书,经常旷学去外面玩。
骊山老母不忍看着他浪费天赋,就化身为一个老妪,在李白玩闹时,拿着铁杵打磨。
李白见了,十分好奇,去问她在干什么。
黎山老母回答说,要把铁杵磨成针。
李白问她,这么一根大铁杵,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绣花针。
黎山老母听了,趁机点化李白说,只要有恒心和毅力,铁杵终究会被磨成针。
李白听了大受感悟,从此发奋读书,最终,成了一代诗仙。”
蒙不迟听了点头,笑着问道:“梁爷爷,找不到你妈,多我一个徒弟,陪你一起玩,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