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金雨蒙一起来的,还有哈百泉。
他们推着借去的躺椅,以及万向轮底盘,来大院还给梁九斤。
梁九斤接了,去房间里放好。
接着,金雨蒙把一包生的牛肉馄饨,递给了周娴香。
周娴香接过来,笑着说道:“每次都这样客气。”
金雨蒙听了,笑道:“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说完,看着哈百泉。
哈百泉见了会意,扬了扬手中的两个纸袋,说道:“周妈妈,我们想到一个办法,也能挣钱,买万向轮了!
等买了万向轮,也请卢伯伯,做一个可以放躺椅的底盘。
这样,每个星期,我们就可以推着妈妈,去清真寺做礼拜了。”
金雨蒙听了,嫌他嘴快说得过了,轻拍了他一下,说道:“让你说墨条的事,说什么万向轮?!
这个办法,还不知道行不行呢,就被你骚包出来了!
也不怕周妈妈他们笑话!”
梁九斤和蒙不迟听了,非常好奇,都说:“有什么好办法,说给大家听听!”
金雨蒙看着他们,说道:“在文具室干了一段时间,我才知道一件事情。
你们从夫子庙文具市场批发回来的墨条,批发价格根本谈不下来。
文具室每天卖那么多墨条,基本不挣钱。
回家以后,我们和爸妈提了这件事。
他们听了说:其实,不用花多少钱,就可以自己做墨条!”
梁九斤听了,兴趣大增,站起身来,说道:“哦,还有这种事?!
我们一起,找冯叔叔说去!”
金雨蒙、哈百泉点头,带着两个纸袋,就要跟他走。
梁有余在一边,听说了好玩的事情,连忙挣扎起身子,说道:“我也要去!”
梁九斤见了,忙和蒙不迟一起,扶着他走。
三人走在哈百泉身边,梁九斤对着他拿的两个纸袋,嗅着鼻子问:“你带了牛肉和松木灰来?”
不等哈百泉回答,蒙不迟看着纸袋,笑道:“不对,是牛皮、牛骨头和黑面粉。”
梁有余向来敬佩梁九斤的嗅觉,蒙不迟的透视术。
见他们观察到的东西,大相径庭,一时之间,他又分辨不清,到底谁对谁错,不便草率地支持他们中间的哪一个。
于是,想着金雨蒙和哈百泉知道答案,梁有余心生一计。
只听他咳嗽一声,对着两人,模棱两可地问道:“拿这些东西过来,要玩什么游戏?”
金雨蒙、哈百泉听了,一时之间,也说不清楚,微笑着没有回答。
进了文具室,众人向冯照山问了好。
然后,哈百泉把纸袋放在案板上。
梁有余见了,马上动手,打开了其中的一个。
他刚伸长了脖子,还没有看清楚,就连连地扇着鼻子,躲到了梁九斤身后。
只听他被呛得咳嗽了几声,问道:“臭,怎么那么臭?”
袋子里散发出的气味,梁九斤早已经闻到。
他捏着鼻子,上前一看,才笑道:“不迟说的对,果然是牛皮和牛骨头。”
哈百泉点头,打开了另一个纸袋,让梁九斤再看。
梁九斤见里面是一些黑粉,回过头,笑着对蒙不迟说:“不过,这个袋子里面,可不是黑面粉,是锅底灰。”
蒙不迟听了,并不在意,反而笑道:“梁爷爷,锅底灰可以抹脸玩!”
梁有余听了,精神大振,大喜道:“好啊,涂个大黑脸吃馄饨,多吃多占,没人发现!”
金雨蒙摇头笑道:“梁爷爷,没人和你们抢。
周妈妈已经下了牛肉馄饨,一会儿就让你们吃上嘴。”
梁有余听了,不要梁九斤扶,自己和蒙不迟,一老一小,慢吞吞地走去了厨房。
见他们走了,哈百泉才对冯照山说:“冯爷爷,我爸妈说,这些东西得来容易,不要什么钱,可以做墨条。
牛皮、牛骨头是牛羊市场的废料,以及馄饨铺熬汤,剩下的骨头渣子。
下馄饨的汤锅,熬骨头汤的钢精锅,锅底上,都有锅底灰,没几天就能结一层。”
见冯照山皱着眉,一边听,一边看着锅底灰,没有说话,像是嫌锅底灰太少。
哈百泉又说:“爸妈说,在他们宁夏老家,有很多白皮松。
当地人用土法熏出松灰,当成锅底灰用。
然后,再用牛皮、牛骨头熬成牛胶。
最后,把松灰和牛胶混合在一起,就可以做成墨条了。”
金雨蒙想促成这件事,看着冯照山,补充道:“我们家下馄饨,用的是南京附近的黑松和雪松。
爸妈说,黑松和雪松,熏出的锅底灰,和白皮松熏出的差不多,应该也可以用。
他们让我们带一些来,给你看一看。
如果可以用,他们就过来,教我们用土法熏灰!”
冯照山听了,还是没有表态。
他先用手指,捏了一小撮锅底灰,用力在指尖抹匀。
接着,放在鼻尖上,仔细闻了闻。
回过身,取了一个筛子,一瓶淡黄色的液体,一片玻璃,一个空玻璃瓶,一把小铲子。
只见他轻轻地铲了一些锅底灰,放在了玻璃片上,用铲子把灰压匀,又用筛子筛出了细粉。
接着,又拿来玻璃瓶,往细粉里,倒入淡黄色的液体。
然后,用铲子反复调试,直到锅底灰,变成了颜色均匀、稀稀的黑油。
最后,他拿来一枝毛笔,蘸了调制好的黑油,在一枝刻好字的毛笔杆上,仔细地描了起来。
不一会儿,只见黄色的笔杆上,描出了五个又黑又亮的字:付爷爷文具!
冯照山拿着描好字的毛笔,放在煤油灯上,稍微烤了一下。
然后,用手搓了搓上面的字,再凑近鼻子闻了闻。
接着,让梁九斤取了些棕色的粉末来,放在黑油里调开。
他闻着调开的黑油,才看着金雨蒙和哈百泉,缓缓说道:“刚才,我用桐油和麝香试了一下。
你们带来的锅底灰,是做油墨、墨条的好东西!”
金雨蒙、哈百泉听了,激动地相互握着手,相视一笑。
冯照山看了看他们,又说:“锅底灰灰粉细密,色泽浓郁。
牛皮、牛骨头是市场的废料和熬汤渣子。
两样东西,都不花多少钱。
用它们来制作油墨和墨条,除了桐油和麝香,基本没有什么成本。
我们先做一批出来,试着卖一下。”
金雨蒙听了,高兴地说:“单靠从锅底上收集,锅底灰的数量太少。
回去,我们就让爸妈抓紧时间过来,用土法制灰。”
冯照山听了,摇头说:“不急。
文具室的油墨,只用来描金,用量很小。
馄饨铺和大院的锅底灰,已经够用了。
等做墨条用的牛胶熬出来,我们先试做一批。
如果牛胶可以用,再请他们过来不迟。”
“油墨……用……得也多!”梁有余带着蒙不迟,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回到了文具室。
听到冯照山说的话,梁有余含糊不清地说着。
他嘴里含着馄饨,和蒙不迟在前面走着,周娴香端着馄饨碗,在后面追着他们喂。
冯照山知道,梁有余时而清醒,时而糊涂。
出事之前,他是全国有名的科学家。
所以,对他说的话,向来重视。
于是,他看着梁有余,问道:“何以见得?”
梁有余的记忆,还没有完全恢复,对一些不常用的词,心里知道,嘴里却说不出来。
再加上,他想说的话,有点复杂,嘴里吃的馄饨又有点烫,被冯照山这么一问,急得更加不知怎么说。
于是,他在心里歪怪道:“冯照山你个大笨蛋,难道油墨只能描金吗?!”
嘴里,却“还还还”地根本说不出来。
见他憋了半天,也没有憋出话来,周娴香又喂了他一颗馄饨,笑道:“还要吃一颗,是吧!”
梁有余见了,气得鼻子不来风,嚼着馄饨,在一旁生闷气。
蒙不迟见了,笑道:“梁爷爷,你在骂冯爷爷,说他是个大笨蛋!
你想问冯爷爷,油墨只能描金吗?”
梁有余听了,看了看蒙不迟,心想:“差点忘了,这小子会读心术!
正好,我说不出来的话,就放在心里想,让他说给冯笨蛋听。”
蒙不迟看着梁有余,立即读出了他的心思。
只见蒙不迟开心地笑了一下,对着梁有余一点头,又笑道:“梁爷爷你快想啊,别骂人家冯笨蛋!”
梁有余见自己暗骂冯照山的话,也被他说了出来,气得冲他一瞪眼,心想:“说事情重要,以后再和你个小魔头计较。”
于是,他收了杂念,想道:“我从玉门油田,带回了一个油印机,就放在地道里面,没有用过。
你们赶快把它找出来,放油墨进去。
有了油印机,怀仁学校就能印考试卷,那多省钱啊!”
蒙不迟经常在文具室里玩,对梁有余说的话,大都知道。
只是,对“玉门油田”和“油印机”这两个词,还不太熟悉。
于是,他把梁有余的其他想法,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梁爷爷在想:‘我从…...,带了一个…...回来,就放在地道里面,没有用过。
你们赶快把它找出来,放油墨进去。
有了油印机,怀仁学校就能印考试卷,那多省钱啊!”
周娴香听蒙不迟说出的话,缺东少西不完整,顺手也喂了他一颗馄饨。
然后,问梁有余道:“地道里面有什么东西,可以印考试卷?”
众人听了,也想知道,都看着他。
梁有余见了,急得又是跺脚,又是抓头。
只是,他越急越说不出来,只能干着急。
最后,干脆让梁九斤出去,叫芮康城、蒙豆豆、艾叶过来。
蒙豆豆听他们说了原委,马上笑道:“梁爷爷当年,从玉门油田带回来四个人、三样东西。
四个人,分别是邱达光教授、章文樱教授、邱序时和邱序章。
三样东西,分别是显微镜、潜望镜和油印机。”
芮康城点头,分析道:“能印考试卷的东西,应该是油印机。
显微镜和潜望镜,学校一直在用。
只是,油印机不知道放在了哪里,我们一直没有用过!”
梁有余听他们说对了,心情一放松,记忆也恢复了一些。
只见他点着头,嘟囔道:“玉门油田,油印机。”
接着,又含糊不清地说:“木......箱......就是油印机。”
周娴香听了,心想:“木箱就是油印机?!
难道油印机被我当成了木箱,拆了当木柴烧了?”
于是,她问道:“除非油印机全部都是木头做的。
不然,就算拆的时候不知道,烧的时候还不知道吗?”
众人一听也对,忙进了地道的竖井里,让梁九斤顺着油墨的气味,仔细找一下。
果然,没过多久,梁九斤就发现了放潜望镜的木箱。
打开木箱,见木箱里面,还有一个木架。
蒙豆豆把木箱四面的挡板,轻轻地放下来。
木箱就变成一个操作台,木架完全露了出来。
众人再看,只见木架下面,扣着一个大木盒。
木盒侧面是一叠蜡纸,十几个油墨罐。
打开木盒,里面是一台日本昭和八年生产的手推油印机。
另外,还有一个木柄推桶和几支铁笔。
众人大喜过望,七手八脚,把油印机抬进了文具室。
芮康城见了,更是喜上眉梢,他说:“这下,可解了学校的燃眉之急。
省了一大笔油印费不说,还省了外出油印的时间。
誊印社经常缺纸,缺油墨。
每一次印考试卷,我们都担心,不能及时印好。”
冯照山边看边笑,说道:“只要牛胶合用,油印机用的油墨,我和金雨蒙、哈百泉,负责保质保量地提供。
并且,油印价格减半,保证不耽误学校印考试卷。”
芮康城听了,更加高兴!
哈百泉见了眼前的这一切,心里乐开了花。
他站在一边,想提一下买万向轮的事,又不好意思。
蒙不迟读出了他的心思,替他说道:“到时候,不要忘记给百泉哥哥,买四个万向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