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长安,天高云淡。位于城南的贞观学宫,在无数道或期待、或审视、或冷漠的目光中,迎来了盛大的开学典礼。高大的棂星门下,数百名身着统一靛蓝色棉布儒衫(由官坊特供的“贞观布”缝制)的学子肃然站立。他们大多面容黝黑,带着风霜之色,眼神中却充满了激动、忐忑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这些都是经过层层选拔、凭真才实学考入学宫的寒门子弟!
学宫正殿“明德堂”前,香烟缭绕。孔圣人塑像庄严肃穆。魏征与国子监祭酒孔颖达身着庄重朝服,主持隆重的释奠礼(祭孔典礼)。钟磬齐鸣,雅乐悠扬。在司仪的唱礼声中,数百名寒门学子齐齐跪拜于圣人像前,动作虽略显生涩,却无比虔诚。
“一拜至圣先师!开蒙启智,泽被万世!”
“再拜皇帝陛下!开科取士,恩同再造!”
“三拜师长教诲!传道授业,桃李芬芳!”
三拜九叩,每一次额头触地,都发出沉闷而整齐的声响。许多寒门学子抬起头时,已是热泪盈眶。对他们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场仪式,更是叩开了一扇曾经遥不可及、象征着知识与阶层跃迁的“天门”!他们终于有机会,站在这座由皇帝陛下亲手缔造、汇聚了当世顶尖学问的殿堂之内!
“平身——”魏征浑厚的声音响起。
学子们起身,目光灼灼地望向殿前。此时,身着常服、但难掩帝王威仪的陈默(李世民)在百官的簇拥下,缓步登上高台。
“学子们!”陈默的声音清晰地传遍整个广场,“今日,贞观学宫之门,为尔等而开!朕设立此学宫,非为虚名,乃为求实学,育真才!”
他目光扫过台下那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渴望的脸庞:“学问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乃圣贤教诲,万世不易之理!然,何谓‘明德’?何谓‘亲民’?何谓‘至善’?非空谈仁义道德可得!需格物致知,洞察万物之理;需知行合一,解生民之困厄!”
他指向学宫侧翼正在兴建的格物院建筑群:“朕设格物院,非为‘奇技淫巧’,乃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活字印书,开启民智,此非‘明德’?贞观霉素,活人无数,此非‘亲民’?新式农械,增产养民,此非‘至善’?格物致知,亦是大道通途!望尔等勤学笃行,不拘一格,博采众长,将来或入朝为官,造福一方;或钻研格物,利国利民;或悬壶济世,普惠苍生!不负朕望,不负此生!”
皇帝的话语如同洪钟大吕,激荡在每一位学子心头。寒门学子们激动得浑身颤抖,眼中闪烁着信仰的光芒,齐声高呼:“谨遵陛下教诲!勤学笃行,不负圣恩!” 声浪直冲云霄。
然而,在广场外围观礼的人群中,一些身着华服、被家族派来“见识”的世家子弟,脸上却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与冷漠。几家顶级门阀的代表,更是直接“抱恙”缺席了这场典礼。新旧思想的碰撞,寒门与世家的角力,在这座崭新的学宫里,已然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