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的初春,空气中还带着料峭寒意,但太极殿内却因一份宏伟计划而气氛灼热。
李世民(陈默)端坐龙椅,目光如炬,扫视着殿中衮衮诸公。他手中展开的,是一幅巨大的绢帛地图,上面用朱砂清晰地勾勒出几条粗壮的主线,如同血脉,从长安这个心脏泵向四方。
“诸卿请看!”李世民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此乃‘贞观驰道’之蓝图!以长安为枢,东连洛阳,北通太原,东北抵幽州,东南达扬州!沿途设驿站三百,遇水架桥,遇山开道!”
殿内响起一片压抑的吸气声。工部尚书阎立德出列,详细解说:“陛下宏图,旨在强军、通商、利民!驰道宽三丈,夯土为基,碎石铺面,力求平整坚固。建成之后,大军旬日可达边陲,商旅往来如织,朝廷政令朝发夕至!”
“陛下圣明!”武将行列中,李积、程咬金等人率先出列,声若洪钟。他们太清楚一条优良道路对军队机动性的意义了。
然而,文臣队列中,却是一片沉寂。户部尚书戴胄眉头紧锁,硬着头皮出列:“陛下!此计划耗资之巨,恐非国库所能承受!初步估算,仅长安至洛阳段,便需钱百万贯,役夫十万,耗时一年!若四线并举,倾国之力亦难以为继!且正值春耕,征发民夫恐误农时,动摇国本啊!”戴胄的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务实派官员的担忧。
李世民目光扫过那些沉默或面露难色的面孔,心中了然。他看到了门阀代表,如侍御史王珪(代表太原王氏)眼中一闪而过的冷意。这些盘踞地方的巨鳄,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中央力量通过便捷的交通,轻易渗透到他们的地盘。
“戴卿所虑,朕岂能不知?”李世民缓缓开口,声音带着安抚,却也透着不容动摇的意志,“然,此非一日之功,更非倾巢而动!朕意已决,先以长安至洛阳段为试点,积累经验,验证成效。所需钱粮,由内帑拨付三成,国库支取五成,剩余两成,鼓励沿途富商大贾捐资入股,未来驰道驿站之利,可分润之!至于民夫,以自愿招募为主,辅以囚徒、官奴,付以足额工钱、口粮,绝不影响农时!”
“入股?分润?”这新颖的词让不少大臣一愣,随即心思活络起来。门阀中人则面色更沉,皇帝这一手“利益捆绑”,分化瓦解的意图明显。
“陛下!驰道穿州过县,动土开山,恐伤地脉龙气,惊扰神灵啊!”一个依附于门阀的言官跳了出来,祭出了玄学大旗。
“荒谬!”李世民一声断喝,目光如电,“朕承天命,抚育万民!修桥铺路,便民利国,此乃大功德!何来惊扰之说?再有妄言鬼神阻挠国策者,以妖言惑众论处!”帝王之威瞬间笼罩大殿,那言官吓得面如土色,噤若寒蝉。
看着被暂时压下的反对声浪,李世民心中冷哼:“伤龙气?挡了你们盘剥地方、作威作福的路才是真!这路,朕修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