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登州外海,一片广袤无垠的蓝色海洋上,一场盛大的海军编队演习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数十艘崭新的海船整齐地排列在海面上,宛如钢铁巨兽一般,气势磅礴。这些海船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和设计理念,装备了强大的火炮和先进的导航系统,是登州海军的骄傲。
演习开始后,舰队在牛进达的指挥下迅速行动起来。首先进行的是远程奔袭科目,舰队以惊人的速度穿越波涛汹涌的海面,展示了其卓越的机动性和航行能力。
紧接着,舰队进入了火力覆盖阶段。一艘艘海船纷纷调整炮位,瞄准目标,然后同时开火。刹那间,海面上炮声隆隆,火光冲天,炮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准确地击中了远处的目标,展示了舰队强大的火力和精准的射击技术。
最后,登陆作战科目正式展开。舰队迅速靠近海岸,放下登陆艇,士兵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岸边,迅速建立起滩头阵地。整个登陆过程紧张而有序,充分展示了登州海军的战斗素质和协同作战能力。
经过一系列科目的考验,这场大规模海军编队演习取得了圆满成功。牛进达站在旗舰的指挥台上,看着远处的海面,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成就感。他知道,这支舰队已经成为了登州的海上利器,将为国家的安全和繁荣保驾护航。
在阴天的环境下,指南针成为了导航的关键工具,它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指引着船只在茫茫大海上安全航行。与此同时,经过改进的投石机和弩炮也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威力,这些强大的武器为海战增添了更多的变数和策略选择。
不仅如此,水手们与陆战队之间的配合也日益默契,他们在训练和实战中不断磨合,逐渐形成了一支高效协作的战斗团队。这种紧密的配合使得海军的战斗力得到了显着提升。
牛进达作为海军的将领,向皇帝李世民上奏道:“陛下,如今我海军已初步具备跨海击敌的能力!然而,目前大型海船的数量仍然相对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的作战规模和战略选择。因此,臣恳请陛下下令加紧建造更多的大型海船,以满足战争的需求。此外,将士们士气高昂,求战心切,都渴望能为陛下荡平那些不臣服的敌人!”这份奏表充满了自信和决心。
李世民端坐在御书房的龙椅上,手中紧握着牛进达呈上的奏表,他的目光如炬,逐字逐句地审视着其中的内容。这份奏表详细地汇报了海军的训练情况、装备状况以及对东征战略的分析和建议。
随着阅读的深入,李世民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他对牛进达的见解深感赞同,心中对于东征的战略规划也越发清晰明了。他深知这场战争的胜负关键在于海军,而牛进达所提供的信息让他对海军的实力有了更为准确的评估。
看完奏表后,李世民毫不犹豫地提起朱笔,在奏表的空白处批示道:“朕览此奏,深感欣慰。海军诸将忠勇可嘉,其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实乃我大唐之幸。今特旨嘉奖海军全体将士,以彰其功。”
接着,他又传召工部尚书,严厉地命令道:“造船之事,关乎东征大局,务必加快进度,不得有丝毫延误。朕要看到更多的大型海船下水,以壮我海军声威!”
工部尚书领旨后,赶忙叩头谢恩,然后匆匆离去,不敢有丝毫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