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沉沉,万籁俱寂,年妃寝宫中灯火渐次熄灭。她刚欲安寝,却忽闻窗外传来一阵细微的响动,似是有人在蹑手蹑脚地走动。
年妃心中一惊,屏息凝神,缓缓靠近窗边。透过窗棂的缝隙,她隐约看到一道黑影一闪而过,速度极快。年妃不敢大意,连忙命令贴身侍女封锁消息,自己则轻手轻脚地打开房门,追了出去。
庭院中月色如水,清冷的月光洒在地上,年妃四处搜寻,却不见那道黑影的踪迹。她心中暗自思忖,难道是自己听错了?就在这时,她突然发现假山后有个东西在闪闪发光。年妃走上前去,捡起一看,竟是半块沾血的玉佩。
这玉佩质地温润,雕工精细,上面的纹路甚是奇特,年妃从未见过。她心中不禁疑惑,这玉佩究竟是何人之物?为何会出现在这里?窥探者又究竟是谁?
年妃将玉佩藏入袖中,回到寝宫,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她深知此事非同小可,若不查个水落石出,只怕会给自己带来无穷的麻烦。
就在年妃陷入沉思之际,雍正皇帝突然造访。他神色凝重,一进门便询问年妃是否遇到了什么异常情况。年妃心中一紧,知道此事瞒不过他,便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雍正皇帝听完,脸色愈发阴沉。他冷哼一声,道:“竟敢在朕的后宫中窥探,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朕倒要看看,究竟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
年妃小心翼翼地说道:“皇上,臣妾觉得此事有些蹊跷。这窥探者行动敏捷,似是高手所为。而且,臣妾在现场只找到了半块玉佩,上面还有血迹,想必窥探者受了伤。”
雍正皇帝点了点头,道:“你说得有道理。朕会命人彻查此事,务必将窥探者揪出来!不过,你也要多加小心,以免遭到对方的报复。”
年妃心中一暖,道:“多谢皇上关心,臣妾会注意的。”
雍正皇帝又道:“对了,你说这玉佩上的纹路甚是奇特,你可曾见过类似的玉佩?”
年妃心中一动,想起自己曾经在一次宴会上见过一位宗室子弟佩戴着同样款式的玉佩。那宗室子弟名叫胤禵,是雍正皇帝的同母弟,因卷入权斗被软禁多年。
年妃犹豫了一下,还是将此事告诉了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听完,脸色微变,道:“胤禵?他怎么会和此事有关?”
年妃道:“臣妾也只是猜测,不敢确定。不过,这玉佩上的纹路确实和胤禵佩戴的玉佩一模一样。”
雍正皇帝沉思片刻,道:“此事非同小可,朕会派人暗中调查胤禵的近况。你暂时不要将此事告诉任何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年妃点了点头,道:“臣妾明白。”
雍正皇帝又叮嘱了年妃几句,便起身离开了。年妃望着雍正皇帝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她知道,这件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背后说不定隐藏着什么巨大的阴谋。
年妃独自坐在灯下,凝视着手中的玉佩碎片,陷入了沉思。她想起了多年前的那次宴会,当时的胤禵还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佩戴着这块玉佩,在宴会上谈笑风生。而如今,他却被软禁多年,不知过得如何。
年妃努力拼凑着记忆,想起胤禵曾经在一次谈话中提到过一个秘密组织。那个组织名叫“天地会”,据说势力庞大,遍布天下。胤禵当时说,这个组织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恢复汉室江山。
年妃心中一惊,难道这窥探者和天地会有关?如果真是这样,那事情可就严重了。年妃深知天地会的厉害,这个组织一直是清朝的心头大患,朝廷多次围剿,都未能将其彻底铲除。
年妃不敢再想下去,她连忙写信给心腹太监,要求他暗中调查胤禵的近况,以及天地会的动向。同时,她也严令心腹太监不得惊动任何人,以免打草惊蛇。
年妃将信交给心腹太监后,心中依然忐忑不安。她不知道这件事情会如何发展,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应对接下来的危机。
夜越来越深,年妃却毫无睡意。她静静地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月色,心中思绪万千。她知道,自己已经卷入了一场巨大的阴谋之中,而这场阴谋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她却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