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决断,如同在北疆行营投下了一颗惊雷。鱼朝恩闻讯,气得脸色煞白,尖利的嗓音几乎刺破帐幕:“杜丰!你敢抗旨!你这是造反!咱家定要禀明陛下,诛你九族!”
然而,杜丰根本不予理会。军情如火,他亲率精心挑选的四千精锐——五百陌刀都、两千“砺锋营”骑兵、一千五百“纸鸢”弩手及辅兵,携带大量弩箭与改良的“轰天雷”,抛弃一切不必要的辎重,如同一支离弦的利箭,星夜兼程,直扑泾阳!鱼朝恩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军开拔,徒呼荷荷,一面疯狂修书向灵武告状,一面暗中盘算如何利用此事彻底扳倒杜丰。
泾阳:血刃筑城,砥柱擎天
泾阳城下,战况已至白热化。史朝义率领的五千叛军精锐骑兵,皆是百战余生的老卒,凶悍无比。他们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连日猛攻,守城唐军虽拼死抵抗,但兵力、战力均处劣势,城墙多处破损,摇摇欲坠。
杜丰部队赶到时,正值叛军发动又一波狂潮般的攻势。放眼望去,泾阳城仿佛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随时可能倾覆。
“陌刀队,列阵!堵住城墙缺口!”
“砺锋营骑兵,两翼散开,游弋袭扰,吸引叛军注意!”
“纸鸢弩手,抢占侧翼高地,覆盖射击!”
杜丰没有丝毫犹豫,立刻下达一连串命令。他深知,此刻任何迟疑都是致命的。
赵铁柱怒吼一声,率领五百陌刀手,如同移动的钢铁堡垒,迅速在城墙一处最大的缺口前列成密集阵型。沉重的陌刀再次扬起,冰冷的锋刃对准了汹涌而来的叛军骑兵洪流。
“轰!”
叛军骑兵狠狠撞上了陌刀之墙!人喊马嘶,血肉横飞!陌刀再次展现了其恐怖的威力,冲在最前的骑兵连人带马被劈得粉碎!然而,叛军实在太多,冲击一波接着一波,陌刀手们奋力劈砍,脚下很快被鲜血和尸体铺满,阵线开始微微晃动,不断有人倒下。
“顶住!为了身后的大唐!为了天子!”赵铁柱浑身浴血,状若疯虎,陌刀挥舞得如同风车,每一次劈砍都带起一蓬血雨。
与此同时,张顺指挥的“纸鸢”弩手在侧翼高地上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他们利用射程优势,密集的弩箭如同死亡之雨,精准地覆盖了叛军后续冲锋的队列和指挥位置,极大地迟滞和扰乱了叛军的攻势。杜丰亲率“砺锋营”骑兵,如同灵活的猎豹,在战场边缘不断游走,时而集群突击叛军薄弱侧翼,时而以弓箭远程骚扰,让史朝义无法全力攻城。
战斗从午后一直持续到黄昏。泾阳城下尸积如山,血流成河。陌刀队伤亡近半,赵铁柱身披数创,犹自死战不退;“砺锋营”骑兵也损失不小;连弩手们的臂膀都因连续射击而颤抖不止。
但他们的牺牲没有白费!史朝义部队在杜丰生力军的顽强阻击和侧翼持续打击下,锐气尽失,伤亡惨重,始终无法突破最后防线。眼看天色已晚,士气低落,史朝义不甘地看了一眼近在咫尺却无法攻破的泾阳城,又忌惮杜丰部诡异的战法和强悍的战斗力,终于咬牙下令撤军。
叛军如潮水般退去,泾阳城,守住了!
残阳如血,映照着这片修罗战场。杜丰驻马阵前,看着麾下将士疲惫却坚毅的面容,看着城头守军劫后余生的欢呼,心中百感交集。这一战,他赌上了自己的前途甚至性命,但终究是为这摇摇欲坠的大唐,撑住了一线生机。
“打扫战场,救治伤员,统计战损。”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异常沉稳,“将捷报……和请罪折,一并快马发往灵武。”
他知道,真正的风暴,此刻才刚从灵武开始酝酿。
长安:绝境寻踪,星火未熄
长安城的搜捕风潮在持续了十余日后,终于因为始终未能抓到“真凶”以及前线战事的吃紧而渐渐松懈下来。毕竟,维持如此高强度的戒严,对叛军自身也是巨大的负担。
凌素雪如同受伤的孤狼,在黑暗的角落里舔舐着伤口。左臂的伤口因得不到妥善处理而开始溃烂化脓,高烧不时袭来,让她虚弱不堪。她凭借着裴十三最后留下的那几个模糊地点标记和顽强的求生意志,在几处废弃的民宅、破庙之间艰难转移,躲避着偶尔出现的巡逻队。
裴十三的死,像一块巨石压在她心头。那个沉默寡言、身负血海深仇的前不良人,用生命为她争取了一线生机。这份恩情,她无以为报,只能继承其遗志,继续在这座死寂的帝都里战斗下去。
在躲藏于一间堆放杂物的破旧柴房时,凌素雪强忍着眩晕和手臂的剧痛,再次仔细研究那份染血的城防图残片。上面除了标注一些隐秘的通道和可能的藏身点外,在边缘处,还有一个用极淡墨迹圈起来的、几乎难以察觉的地点——务本坊,国子监旧址。
国子监?凌素雪心中一动。安禄山占据长安后,国子监这等文教之地早已荒废,学者星散,典籍蒙尘。裴十三为何特意标记此处?难道这里还隐藏着什么秘密?
求生的本能和对未知线索的探究,驱使着凌素雪决定冒险一探。务本坊靠近皇城,叛军驻军相对较多,风险极大。但她已别无选择。
又是一个深夜。凌素雪用破布紧紧缠住溃烂的左臂,强提精神,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无声息地潜入了杂草丛生、断壁残垣的国子监旧址。这里比青云观更加破败,大部分建筑都已坍塌,只有少数几间库房和曾经的藏书阁还勉强维持着骨架。
她按照裴十三图上模糊的指示,摸索到藏书阁后方一处几乎被藤蔓完全覆盖的假山附近。仔细搜寻良久,才在一处石缝的底部,摸到了一个冰冷的、似乎是铁环的东西。
用力拉动,伴随着沉闷的“嘎吱”声,假山底部一块看似完整的石板竟缓缓移开,露出了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向下延伸的黑黢黢洞口!一股混合着霉味和尘土的气息扑面而来。
密道!国子监下面竟然有密道!
凌素雪心中剧震,没有丝毫犹豫,立刻侧身钻入,并从内部将石板复位。洞内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她摸索着墙壁,小心翼翼地向深处走去。通道狭窄而潮湿,不知走了多久,前方隐约传来微弱的光亮和人声!
她立刻屏住呼吸,将身体紧贴墙壁,悄然靠近。光亮来自一扇虚掩的石门缝隙。透过缝隙,她看到了一间宽敞的地下石室,室内点着几盏油灯,竟有十数人聚集于此!这些人衣衫褴褛,面有菜色,但眼神却异常明亮,他们围坐在一起,中间摆放着的,赫然是几卷摊开的书籍和一张绘制着长安街巷的草图!
更让凌素雪震惊的是,她听到了他们的低声交谈:
“……史思明与安庆绪矛盾已深,此乃我等机会。”
“务本坊的存粮只够半月,需设法与外界取得联系。”
“裴帅失踪前曾说,若有‘星火’至,或可引为外援……”
“可惜上次联络点被毁,不知‘星火’是否尚存……”
凌素雪的心脏狂跳起来!这些人,是潜伏在长安的另一股抵抗力量!而且,他们知道裴十三(他们口中的裴帅),甚至可能在等待“星火”!
她不再隐藏,轻轻推开了石门。
石室内瞬间寂静,所有人都警惕地站起身,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门口这个突然出现的、面带病容却眼神锐利的女子。
凌素雪缓缓举起那枚带有火焰烙印的、裴十三给她的信物,声音因虚弱和激动而微微颤抖:
“星火未熄……我,来自蜀中杜节度处。”
石室内,死一般的寂静之后,爆发出压抑已久的、充满希望的低呼。凌素雪知道,她找到了,在这绝望的深渊之底,找到了可以并肩作战的同伴,找到了让星火真正燎原的薪柴!
泾阳的血战暂时稳固了摇摇欲坠的朝廷,而长安地底深处的这次相遇,则为未来的反攻,埋下了一颗至关重要的种子。砥柱与星火,在经历了最严酷的考验后,以不同的方式,向着光复神州的共同目标,再次迈出了坚定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