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十分可惜,原本按照高限制高将军的设想,在几年准备之后,会再一次西征,讨伐那不长眼的大食帝国。
只不过很可惜,大抵是天命如此。
高将军并没有等来实现自己的西征梦,反倒是渔阳平鼓动地来,直接让这煌煌大唐盛世彻底破产。
而这就得引出新的知识点安史之乱,以及这次安史之乱的最大元凶李隆基。
没错,安史之乱,最大的罪魁祸首,那只能是李隆基,绝对不是别人。
绝对不会是被他宠幸的杨贵妃也绝对不会是安禄山史思明。
最大的元凶就是李隆基!
最大的元凶就是李隆基!
最大的元凶就是李隆基!
天幕之下不同时空的李隆基对于天幕的评价那是相当气愤。
当然,晚年李隆基尤其是经历了马嵬坡之变的李隆基神色黯然。
他原本应该还是那个威名赫赫的帝王,然而,此时此刻不过是被拘禁在皇宫之中的囚徒罢了。
“玉环,都怪那个镊子,如果不是那孽子在灵武登基,朕也不会如此。”
此时晚年的李隆基还在把一切的责任都推给那个擅自登基篡位的李享,完全不想承担所谓的责任,也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对这个天下是有责任的。
当然也许他意识到了,只不过不想承认,想反驳而已。
当然不提晚年的李隆基如何愤怒的跳脚想要杀人,此时的天幕对他的讨伐,依旧在持续进行之中。
【李隆基唐玄宗作为历史上半民办婚最为彻底的帝王,它不仅创造着大唐的盛世,也让大唐的盛世彻底折断,由盛转衰。
它造成的危害,是我国历史上大乱影响最为深远的朝代之一,
根据专家的估计,因为此次灾难光是死去的人口都有3000多万,在那个蓝星人口不足5亿的时候,竟然就折损了3000多万人口
你们就说此时此刻的李隆基到底该不该死吧?】
【欢迎各位投票】
【该死or不该死】
【天目投票通道已经开启历朝历代的吃瓜群众都可以参与到此次的投票之中。】
……
【很好,经过一坤时的投票,其中已经有票,认为李隆基同学就该死,甚至是死在开元24年,及时让位给那个文弱的太子爷。】
【很好,是恶评,年轻的李隆基同学可以不看】
此时开元初年的李隆基同学看到这番恶评之后,内心感慨万分。
一旁的几位贤臣也在此时劝谏。
姚崇【陛下你看看,你以后怎么会变成这样,简直是难以想象】
他一边翻阅着继承于魏征的劝谏条例,以及《劝谏大唐帝王守则》,这是为争开辟的建成聊天群,邀请的是历朝历代的喷子,并为此专门写下的教科书。
成功地在诸天万界培育了数以万计的贤良喷子。
他们在自己的战线之中怒喷,位于王座之上的帝王。
……
【好了,说到安史之乱,那就离不得两件事情的主谋安禄山与史思明,尽管李隆基是最大的罪魁祸首,
但这两位老哥也是安史之乱中的主谋,并且成功地登上了皇帝之位】
【首先还是铺垫一下背景,因为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以及那一届的文武天团太tmd生猛,
直接打的四夷宾服,不愿意臣服的要么被俘虏了,要么已经成为历史上的一个标记。】
【由于唐太宗开了个好头,之后的唐朝将你们至少是初唐到盛唐,这一段的将你们都在积极外扩,
一有不顺心就出去屠屠一些周边的蛮夷,基本上是手拿把枪能够很好地拿捏周边的那些异族。
于是乎,就造成了大量的蛮夷孤儿以及大量的妻离子散,而安禄山史思明就是这种背景之下的孤儿,都是东北那一块地区的杂胡。】
【当然在困难的地方也还是需要生存下来,而安禄山,史思明两位绝世,凶人就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生活下来,当然也离不开他们的义父,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的支持】
张守珪尚节义,善骑射,是戍边将领。初以战功授平乐府别将,从郭虔瓘守北庭。
开元元年(713年),默啜可汗攻蒲类,张守珪随军应援,立有战功。
次年,突厥围北庭,奉命间道入京求援,请统兵自蒲类、轮台而击之,与城中郭虔瓘军合势,大破突厥军,加游击将军。由于屡败突厥,累转左金吾员外将军,为建康军使。
开元十五年(727年),任瓜州(治今甘肃敦煌西南)刺史、墨离军使,修筑州城,击退吐蕃侵扰,修复渠堰,以利灌溉。
开元十六年(728年),调任鄯州(治今青海乐都)刺史、陇右节度使。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移镇幽州(治今北京西南),任河北节度副大使,寻加采访处置使,屡胜契丹,斩契丹大将屈剌、可突干。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入朝,唐玄宗赋诗宠之,加拜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诏于幽州立碑纪功。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因匿部将乌知义败状、谎报军功,被贬为括州(治今丽水东南)刺史。
次年(740年),疽发背而死,赠凉州都督。
作为一名标准的大唐边境悍将张守归的之力那叫一个勇猛炫酷。
并且他文武双全,骁勇善战不仅能够镇压的蛮夷,还能把边境的瓜州治理的井井有条。
在他如此偌大的功劳之下,唐玄宗李隆基几次都想任命他为宰相,入朝辅政。
只不过很可惜,在帝制时代,对于这种有战功,有威望,有资历有能力的名将,而且又处在盛唐这种极为复数的盛世,这样的将领实在是太多了。
内卷如此严重,长期属于买方市场。
皇帝李隆基自然而然的就不会太过重视,至少如此多的猛将。
哪怕李隆基随意挑选几个都能出将入相,甚至把他们召集到长安,大嚎一声“出将入相的贤臣”,能够回应的至少有十几号。
所以很可惜,张守珪最终还是抑郁而终,尽管他的死因是发背疽,但肯定也与压抑的心情有关。
好了。至于张守珪如何成为安禄山与史思明的义父,那也是一件巧合。
在开元20年的时候,安禄山偷了张守归的羊,正好被逮住,只不过安禄山这个小胖子十分嚣张,指着张守珪的鼻子骂道“有能耐的你就砍了爷爷,我们两个蛮夷,不然就让我们把这羊带走。”
张守珪是谁?
出将入相的猛将。
在看到如此嚣张的小胖子安禄山的时候,那也是内心一乐,也许是出于挑逗的原因反正张守圭是把安禄山还有他的同乡史思明收为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