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建皱眉插话:
“十年?会不会太久了些?”
祁同伟听了,只是轻轻笑了笑。
“新建哥,咱们现在生产的玩意儿,连城里人的需求都还没填满……这时候去开拓农村,会不会步子迈得太大了?”
“再等十年,正好赶上风口。”
刘新建一听,顿时明白了过来。
赵瑞龙叹了口气:
“每次回京州,忙得脚不沾地。
想请我喝一杯的人,能从城东排到愚园路。”
“来的大多数都是外地来的经销商。”
“他们对电动踏板车的渴求,比谁都急。”
“去年我们扩了产能,一年能出一百万台,可就算这样,订单还是接不过来。”
“年前几顿饭下来,明年的排期都满了。”
“我们都小看了这行的市场潜力。”
“伟哥,要不要再加一条生产线?”
“有经销商朋友提醒我,别的地方已经开始有人跟进了。”
赵立春对此格外上心:
“现在各大城市都在禁摩,摩托不让上路,踏板车就成了最后一公里的刚需。”
“小桥科技现在是行业领头羊,趁着势头正猛,是不是该再往前推一把?”
祁同伟沉吟片刻,问了一句:
“京州这边,还能招到足够的人吗?”
赵立春一时愣住。
赵瑞龙却不以为意:
“京州不够人,那就去别的地方建厂。”
“别的市巴不得我们把厂搬过去呢。”祁同伟笑了笑,“这事还得老爷子点头。
汉东省十三个市,关系盘根错节,你又不是不清楚。”
赵瑞龙有些纳闷:
“怎么突然就缺人了?以前也没见这么紧张。”
祁同伟摊了摊手:
“还不简单?大家看好京州啊。”
“可京州有个难处——城里文物古迹多,想建厂房,只能往郊区甚至乡下走。”
“但这样一来,工人上下班、人力开支、运输成本,样样都得重新算。”
“先回去合计合计吧。”
赵立春心里却泛起了嘀咕。
是啊,这才一年多,怎么京州的劳动力一下子就吃紧了?
去年他还在为失业率发愁,如今倒好,岗位竟然开始抢人了!
简直不可思议。
赵妈妈有点不高兴了:
“你们几个少说两句,工作的事回头再说,今天可是过年!”
这一句轻声埋怨,立刻让几个聊得起劲的男人收了声。
对啊,眼下哪是谈正事的时候?今天可是大年初一。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安排。
祁同伟吃完饭,带着老婆孩子一家家拜年,赵瑞龙的车又被顺理成章地借走了。
赵公子一脸无奈,只得提醒一句:
“伟哥,开车悠着点,别一脚油门到底啊。”
祁同伟哭笑不得:
“龙哥,这是市区,我又不是疯了才敢踩到底。”
上官校长早早就在家等着他们。
自从去年祁同伟来拜年后,今年初一他就推掉了所有应酬。
他不想让祁同伟尴尬。
“同伟,你和小艾现在可是我们学校的风云人物。”
上官奈笑呵呵地给孩子们一人塞了个红包,转头对两人说道:
“不知道多少学生想照着你们的路走一遍。”
柳叶教授却不怎么乐观:
“同伟是千里挑一的苗子,小艾也是不让须眉的女强人。”
“汉大的学生热情有,可论能力和眼界,差得太远。”
“想复制你们的路?基本没戏。”
上官校长轻轻摇头:
“你说没用,年轻人心气高,总觉得不比别人差。”
“同伟创业时才大二,小艾还是大一新生。”
“他们觉得,人家能做到,自己凭什么不行?”
“越是成功,越像一面旗子,底下一群人跃跃欲试。”
柳叶教授直摆手:
“算了吧,这些孩子在班里连侯亮平都拼不过,还想学同伟?”
“先把侯亮平追上了,再来谈梦想。”
祁同伟离开学校后,侯亮平便成了汉大政法系头一号人物,风头无人能及。
可他也曾想照着祁同伟的路走一遭,结果却摔得极惨。
钟小艾不解地问:
“老师,大家难道都忘了侯亮平的前车之鉴?”
上官校长轻轻叹了口气。
柳叶教授接过话头:
“如今侯亮平的声望早已不如从前了。”
“他过去的种种也被翻了个底朝天,还有些学生自发组织起来,专门研究他为何失败。”
钟小艾微微睁大了眼睛:
“师母,这会不会太过了?”
柳叶摇头:
“哪里过分?前人栽跟头,后人长记性。”
“侯亮平的问题被拆解得清清楚楚——他对基层的复杂性估计不足,做事死守条文,又没能真正走进群众心里。”
“现在学生们分析起来一套一套的,说得都有道理。”
“好像只要避开他的坑,自己就能一路顺风。”
钟小艾偷偷看了祁同伟一眼,见他神色淡然,仿佛这一切与他无关。
柳叶笑了笑:
“这些年轻人哪知道,差个十几年阅历,那可是天壤之别。”
“总以为一毕业就能呼风唤雨。”
“侯亮平明明已经摆了个教训在那儿,可他们谁也没往心里去。”
“当年同伟下去驻村,整整熬了六天,硬是靠实打实的付出把人心给捂热了。”
“他们懂什么?连基本的心理准备都没有。”
祁同伟笑着摆手:
“师母,您这话可真是抬举我了。”
柳叶不以为然:
“抬举?我说的是实情。”
“你本就是难得的人才,若不是上官校长豁出老脸去争,哪轮得到他收你当弟子。”
上官校长顿时耳根发红:
“咳咳……太过分了啊。”
柳叶笑得得意:
“同伟本来就有这个本事,让人抢着要。”
“你遇上这么个好学生,该偷着乐才是。”
祁同伟和钟小艾相视一笑,忽然觉得一向温婉的师母,竟也有几分豪气洒脱。
上官校长连忙岔开话题:
“同伟,你们集团明年能不能多设些长期的勤工俭学岗位?”
祁同伟略感意外:
“老师,您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上官校长叹道:
“大学扩招已成定局,小艾这届恐怕是最后一批包分配的了。”
“往后上大学不再有补贴,多数得自费。”
“对家境困难的孩子来说,压力不小。”
“我这个当校长的,只希望每个孩子都能顺利完成学业。
你们多给一个机会,就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祁同伟沉默片刻。
其实他自己上学时非但不用交钱,还能领补助。
学费全由国家负担。
否则,一个孤儿根本不敢奢望进大学。
可如今高校扩招,东大财政本就不宽裕,再维持这种政策,迟早撑不住。
他干脆点头:
“我们企业发展还算顺利,长期实习项目不少,用人需求也大。”
“不过老师,我们提供的岗位对知识水平要求比较高。”
上官校长一听,脸上顿时放光:
“那正好啊!汉大最不缺的就是高学历人才。”
祁同伟看向钟小艾,她会意接话:
“老师,明年我们预计能提供两三百个岗位。”
“实习生也会发工资。”
“当然,考核标准也不会低。”
上官校长乐得合不拢嘴:
“哎呀,这样最好!”
随即又有些犹豫,“不会耽误他们学习吧?”
钟小艾笑着摇头:
“不会的。”
“京州有不少我们的工厂,正缺一线工人和基层管理人员。”
上官校长立刻明白她的意思:
“这几届学生还是包分配的。”
钟小艾调皮一笑:
“老师放心,我们不会让您难做。”
“项目是长期的,今年不合适,还有明年后年。”
“等他们真正意识到机会的价值,自然会珍惜。”
上官校长终于安心:
“这样安排就稳妥了!”
他感慨道,
“你们师母常讲的一句话特别在理,我这一生能有今天,全靠三件事撑起来。
第一件,是当年蒙老师不弃,收我入门下;第二件事,就是娶了你们师母这样的贤内助;第三嘛,自然就是能成为您老人家的关门弟子。”
“这辈子,值了!”
祁同伟笑着说道:
“老师,今年我和小艾特意给您备了一份心意。”
上官校长和柳叶教授站在楼上,目光直直地落在楼下停着的那辆车身上。
两人一时怔住,半晌说不出话来。
过了好一会儿,上官才缓缓开口:
“这……这就是你卖给汉斯的那款车?”
祁同伟点头:“没错,正是它。”
“不过啊,汉斯那边抠门得很,只给了豪华款,没把顶配的拿出来。”
“不然的话,我肯定要给您弄一辆最好的。”
上官苦笑:“这也太贵重了吧?”
祁同伟摊了摊手:“他们一共送来四辆。
一辆给了赵伯伯,一辆送到了钱丰大人府上,还有一辆交给了松江知府,剩下这一辆,除了您,还能给谁呢?”
上官忽然眉头一动,问了一句:
“小艾的父亲那儿……没安排一辆?”
祁同伟轻轻叹了口气:“岳父和我都在官场行走,有些规矩得守。”
“这车再好,也不能轻易送上门去。”
“要不然,我早悄悄给他整一辆了。”
东大国度对官员品行的要求之严,足以让西方人瞠目结舌。
更别提一旦出事,追责之彻底,能让那些习惯了权术游戏的外国政客怀疑人生。
当官还要担责任?
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可这正是东大延续千年的传统。
上官脸上满是笑意,可心里仍有些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