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使者
解读了西北的“密码”,定下了“尽可能结交”的基调后,阳歌没有丝毫犹豫。等待对方再次前来试探,或将交往的主动权交给不确定性,绝非他的风格。汉部落必须主动出击,掌控交流的节奏。
组建使团的消息在核心层传开,人选成了首要问题。这个人选,必须胆大心细,意志坚定,能够从容应对荒原的险恶和天狼部落可能有的野性;他最好对巨鹰城邦乃至其代表的压迫体系没有太多好感或心理阴影;同时,他需要能清晰地理解并传达阳歌的意图。
几经权衡,一个人的名字浮出水面——坚骨。
这位原巨鹰奴隶,起义的领导者,如今已是汉部落战斗队伍中的一名骨干。他经历过最深的压迫,也亲手搏取过自由,对旧秩序毫无留恋。他性格坚韧彪悍,却又在汉部落的新生活中学会了纪律和忠诚。更重要的是,他来自底层,更能理解“价值”对于生存的意义,这与阳歌想要传达给天狼部落的信号不谋而合。
阳歌召见了坚骨。当得知将作为汉部落的使者,前往那个传闻中如狼似虎的部落时,坚骨古铜色的脸上没有任何畏惧,反而眼中燃起熊熊的火焰。这是一种被绝对信任所激发的使命感。
“首领,我该怎么做?”他的问题直接而干脆。
“带上眼睛,耳朵,和足够的勇气。但收起你的刀。”阳歌直视着他,“你的任务不是战斗,是说话。用礼物说话,用行动说话。”
使团规模被刻意控制得很小,算上坚骨,仅有五人。另一名核心成员,是一位名叫“绘”的年轻工匠。他或许不是部落里最强壮的战士,却有一双巧手和一颗沉静的心,尤其擅长在陶器、皮革上绘制各种图案和符号,甚至能粗略地记录事件。他将充当使团的“笔”,尝试用图画与天狼部落进行最原始的交流。
准备的礼物经过精心挑选,既展示实力,又投其所好:
· 盐: 整整三袋雪白细腻的上等盐,用厚实的皮囊封装。这是天狼部落已表现出渴望的“硬通货”。
· 棉布: 五匹新织的、柔软厚实的暖白色棉布。这在荒原上是无法想象的奢侈品,能直观展示汉部落超越生存的“创造能力”。
· 国礼: 一柄专门为此行锻造的钢制短刀。刀身修长流畅,经过千锤百炼和反复淬火,闪烁着幽蓝寒光,刃口锋利得可以吹毛断发。刀柄用硬木精心打磨,缠绕着防滑的皮绳。这把刀被安置在一个衬着柔软鹿皮的木匣中。它不仅是武器,更是汉部落最高工艺水平的象征,一件足以让任何崇尚武力的战士为之倾倒的艺术品。赠送此礼,寓意深刻:我们拥有制造最锋利爪牙的能力,但我们选择将其作为礼物,而非指向你们的武器。
此外,使团还携带了一些日常用品和少量作为样本的铁制工具(如小斧、凿子),以备不时之需。
出发前夜,阳歌亲自为使团送行。他没有过多叮嘱,只是将那份沉重的责任与信任,融入了简短的话语中: “记住你们代表的是整个汉部落。不卑不亢,展示我们的力量与善意。观察,学习,然后活着回来。”
坚骨重重捶胸:“定不辱命!”
绘则小心地检查着他那袋用炭笔和矿物颜料块,以及几张处理过的轻薄皮纸。
黎明时分,这支小小的使团,牵着两匹驮运礼物的驮马,在全体核心成员凝重的目光注视下,毅然决然地向着西北方向,那片苍茫未知的荒原进发。他们没有旌旗招展,却背负着整个部落的期待与未来。
如石的侦察队早已提前出发,他们不会直接护送,但会在使团行进路线的前方和侧翼尽可能提供远程预警和必要的接应。
路途的艰辛不言而喻。荒原的风沙、昼夜的温差、潜在的猛兽威胁,无不考验着使团的意志和体力。坚骨凭借着起义前后锻炼出的坚韧意志和生存本能,带领着队伍艰难前行。绘则一路不停手,用他的炭笔在皮纸上记录下地貌特征、水源位置、以及遇到的特殊动植物,这些都是极其宝贵的地理信息。
根据如石提供的方向和大致距离,他们跋涉了数日。终于,在一天黄昏,远方地平线上出现了如同白色蘑菇般散落的巨大帐篷群,袅袅炊烟升起,空气中隐约传来牲畜的叫声和模糊的人声。
天狼部落的驻地,到了。
坚骨示意队伍停下,在一处稍高的土丘后隐蔽。他仔细观察着远处的营地。规模比想象中更加庞大,帐篷连绵,人马如蚁,一种粗犷而旺盛的生命力扑面而来。
“就在这里。”坚骨沉声道,“再靠近可能会被当成入侵者。升起烟火,小的那种,让他们发现我们。”
一名队员熟练地收集枯草,点燃了一小堆篝火,然后迅速盖上湿草,制造出明显的、却不带攻击性的白色烟柱。
这柱孤烟在辽阔的荒原上格外显眼。
很快,营地那边传来了动静。一支约莫十人的骑兵队伍,风驰电掣般冲出,向着烟柱的方向疾奔而来。马蹄声如雷鸣,卷起漫天烟尘。
坚骨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物,示意队员们将武器全部放在原地,只举起代表着使节身份的——一根绑着一小块白布(棉布)的长杆。
他独自一人,迎着那队卷着杀气而来的天狼骑兵,一步步走了上去。绘跟在他身后稍远的位置,紧紧抱着那个装有钢短刀的木匣。
第一次正式的、主动的接触,即将开始。汉部落的使者,能否将这包含着盐、布、钢与和平期望的信息,成功传递到这匹西北苍狼的手中?
第一百八十二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