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国的好盘算,注定是要落空的。现在正是农忙,地里的活都忙不过来,咋能再抽出个卖力的壮劳力,去搞那些副业。
对于王志国的难念经,吴永贵只好给他画大饼,说等不太忙的时候,就让他参加伐木队。
王志国只好失落地往家走。
正在生火做饭的林卫红,看到王志国回来,很自然地顺嘴问了一句:
“咋样?支书答应了没有?”
“莫。支书说农活忙,不让俄去。不过他答应俄咧,说地里的活差不多时,就让俄进伐木队。”
“嗯。你去洗洗吧。饭马上就好。”
看着被灶火烤得一头汗水的婆姨,王志国心里很是安慰。这样的日子可真好。
林卫红在王志国回村的那天晚上,她就认命了。已经结婚领证了,自己也已经被他睡了,那还能怎么样?这一切都是命里该然。
明白了这一点,那天晚上,林卫红平静地躺在炕上,由着王志国折腾。她只是事前叮嘱一句,别太用力,怕那里痛。结果没有多痛,反而有点舒服。
感受到了男人的好,体会到了男人的妙,林卫红觉得这样的生活也不错。至少自己再不被人孤立,还有人疼。
而且那种事情让人很上瘾,有些欲罢不能。林卫红有时候就盼着太阳早早落山,然后关上门过两个人的小日子。
今天王志国把他的打算说给林卫红听。林卫红还颇有些感动,觉得这个男人还是有些担当,嫁给他自己也不算吃亏。
所以回到家里,林卫红赶紧洗衣做饭。见男人回来,她也会柔声相问。
而恰恰林卫红的这种表现,让王志国心里很暖,让他有了家的感觉。
……
不过王志国很快就不后悔没进伐木队,他甚至还庆幸自己没去后山。
————
木工坊里堆的木板,与日俱增。苏淮粗粗算了算,照着木工坊目前的进度,这些木料用上一年不成问题。
于是苏淮决定解散伐木三人组。
当然,他肯定不会通过吴永贵等大湾村的领导来解散这个三人组。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这样才爽快。
这天,太阳挂西山,伐木三人组送来了最后一车木料。
苏淮随口说道:“三蛋,你们可真够能干的。这边天天满工分,这野物也没见你们少逮。”
“那可不。不过现在也不行咧,找野物得往里走嘞。”
“天天逮,哪个不躲你们。可别太远,仔细碰到凶兽。”
“莫麻达,也就在第三四个山头转转。再远俄们走不到嘞。”
“仔细就好。快回家歇着吧,明天还得继续嘞。”
“苏知青,那俄们走嘞。回头工分可别忘了帮俄们记上。”
“俄省得。”
简单的几句话,苏淮心里有了底。
等三人组走后,苏淮坐在木工坊院门外抽了支烟。借此,他把心念放进了空间里。
去年收进空间里九匹狼,废掉四和尚爷俩时用掉了六匹。
剩下的三匹狼,被苏淮安置在了海洋上的一个大岛上。这里环境不算多恶劣,但物产也不算丰富。
只是让苏淮没有预料到的是,在这种环境下,这三匹狼居然能够繁衍。
在空间时间的这二十四年里,老狼早就化成了尘土,第一代狼也已经退出。现在第二代、第三代狼,已经组成了三只狼群,互相攻伐着,抢夺本来就不富余的食物资源。
受地域限制,再加上没有苏淮的投喂,狼群并不大。三个种群,也仅仅有十五六头狼。
苏淮随便挑了一个狼群,把它们送回原来自己建的木围栏里。然后开始了特训。草人、鸡,空间时间两天投喂一次。
一切也算是准备就绪,剩下的事情就是苏淮如何人不知人不觉地潜入进山里,等着这仨货。
思前想后,苏淮明白自己做不到进山、出山不被人看见。
张蕊躺在苏淮的旁边,她感受到丈夫有心事,很自然地出声问道:
“苏淮,想什么呢?”
“没想什么。左右不过木工坊里那些破事儿。”
“不就是五金件不够了嘛。吴支书昨天就把介绍信写好送过来了,就收在放钱的抽屉里,今天事多,我忘了告诉你了。对了,吴支书还说,你可以先去找冯哥,让他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多买一些。”
闻言,苏淮眼前一亮。对呀,我可以绕路进山。左右不过多上二三十里路,对于有车人来说,这也不算个啥。
解开心结的苏淮,不由地搂住媳妇就开始又亲又啃起来。下面要做的事,一切都是顺其自然。
————
苏淮今天起得特别早,天还没亮,他就推着车出了家门。顺着大路朝着村外走去,一路上遇到不少早起的老人。
“苏知青,这早去哪达?”
“俄去趟县城。五金件莫了,俄得想办法多买上一些。”
“啥叫‘五金件’?金子做的?”
“就是做柜门用的折页,还有拉手。”苏淮耐心地解释道。
“哦,原来是这。苏知青,你受累咧。”
……
从村后走到村前大树,苏淮至少和四个老头聊上了几句,也有十几个人知道苏淮要进城。
出了村口,苏淮才蹬上自行车,朝着县城而去。过了一个拐弯,苏淮瞧不见大湾村,他一个急加速,开始飞驰而去……
伐木三人组迎着朝霞,又开始了元气满满的一天。
三个人推着板车,唱着歌子,大步朝着后山走去。
快到了山脚,三个人相视一笑,三蛋说道:“咱们是先去看收获,还是先伐树?”
“这还用问么。当然先去寻收成,顺便再多挖几个陷坑。回来再伐树也不晚么。”心急的孙钢蛋提着建议。
三个人一拍即合,放好板车,开始顺着山路往最里面走。
————
苏淮走得挺早,回到村里也不算太晚,至少村里才刚飘起做晚饭的炊烟。车后座上绑着一个大大的布包。
到了村头大树下,正遇到从小学校里走出来的李文海。
“文海叔,你这是下班了。”苏淮调侃一下。
“俄下个甚的班。苏淮娃,清早日头莫出你就走咧,咋到现在才回来么。”
“别提了。咱们村没有工业券,找了好几层关系,才多买了些五金件。这些差不多够用小半年的了,省得月月进城,次次麻烦。”
“明个一早去村委找俄。把账报一下。”大湾村会计兼小学校校长李文海,做起事来很是认真。
“俄肯定要去的。昨儿个你给的钱不够,俄给垫了不少嘞。钱还是揣在自己的怀里心安。”
“你个碎娃,明明大方的一个人,咋就喜欢装成个啬怂。亖远。”李文海笑骂了苏淮一句,然后抬腿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