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来了两位意外的客人,苏淮两口子就开始忙活起来。往火盆里加木炭,给两人倒热水,往桌上摆果子吃食……
好一通手忙脚乱,四个人才坐下来聊起话来。
“老秦,你们怎么突然来了?”苏淮问道。
“大家伙儿收到了你们的信。都琢磨着怎么回信。结果我们的信还没有写好,这个臭小子,一天到晚哭天抹泪儿的,非得要看看你们。连村里的木工坊都差点干不起来。就这么着,永贵叔知道咱俩的家离得近,就给我批了探亲假,让我带着这个臭小子出趟远门,顺道来看看你们。既然我要来了,那大家的邮票钱也就省了……”
秦少海说着过往。吴大通则安安静静地坐在一旁,眼睛不停地看着师父、师娘。
“通娃,是师父俄对不住你,走之前也莫跟你讲一声。”苏淮心里就只对吴大通有些愧疚。
“师父,可不敢这样说。俄……俄就是想你跟俄师娘咧,就是想再看看你们。所以俄……”
说到后面,吴大通就低下了头,可能是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
“你这个通娃。不说咧,既然找到了这达,就住上几天。对咧,老秦,你的探亲假能休到什么时候?”
“永贵叔大方得嘞。让我过完年再回去。这一路特么累死我了。来回捣腾着车,足足摸了四天,才找到你家。你可得好好给我补补,你看我都快瘦得没人样了。”秦少海先说甜后念苦。
“行,好酒好菜少不了你的。你们坐一会儿,我去给你们做饭。小蕊,你就在这儿陪着他们说说话吧。正好也问问吴霞他们的情况。”
……
————
孙氏在王家溜溜忙了一天,直到傍晚才把活干活。她拒绝了严氏的一再留饭,急急忙忙往家走。
刚进院门,就看到儿媳妇急匆匆朝外来。
“小蕊,大晚上你干嘛去?”
“妈,你回来了。我正要去严婶子家叫您回来吃饭呢。”
“小洛他们回来了没有?现在天黑得早,干起活来也不知道个时辰。”
“都回来了。对了妈,家里还来了我和苏淮的朋友。”
“啥?家里来客人了?你怎么不早点去叫我。这显得多失礼数。”孙氏一听,脚上加快了速度。
推门一进屋,就看到桌前坐得满满都是人,只有主座上空着。
秦少海看到孙氏进门儿,他赶紧起身,“大姨,您回来了。”
“回来了,回来了,快坐,孩子。”
“奶,你回来咧。”吴大通从末座上也起身问候着孙氏。
“?”孙氏被叫懵了。
自己是一直都想当奶奶,事实上也早当了奶奶,自己大哥家已经有了两个孙子两个孙女,苏家的侄子也有了儿子。可他们的叫法都跟这不同呀,一边叫自己姑奶奶,一边叫自己二奶奶。今天这奶奶的叫法,从何而来?
“妈,快坐,大家等着你一起吃饭呢。这位秦少海,我当知青时最好的兄弟,不是把兄弟胜似把兄弟。这位叫你‘奶’的,是我在大湾村收的徒弟,他叫吴大通。还真该称呼你奶奶。”
听了儿子的话,孙氏才明白过来。她左手拉住秦少海的手,右手摸着吴大通的头。慈祥地说道:
“孩子们,是从西北过来的?这一路上累坏了吧,赶紧坐下吃饭。小淇,你赶紧起来,跟我去锅屋。小蕊,你们是一起插队的知青,就一起吃饭吧。”
一看孙氏讲着老规矩,秦少海赶紧拉住了孙氏的手,“大姨,跟我您就别外了,咱不讲女人不上桌那一套。全当一家人一起吃个团圆饭。”
“这可不好。”孙氏连连摆手。
“那咋不好了么。大姨,快坐,我还得给您敬酒呢。”秦少海拉着孙氏的手,硬把孙氏送到了上座。
“妈,你就听老秦的吧。他都好几年没见过娘了。”
听了儿子的话,孙氏的心里一揪,不再多言语,默默地坐了下来。
一屋子的人,开开心心、说说笑笑,气氛很是融洽、和谐。
————
吃过饭之后,孙氏悄声对苏淮说道:“通娃咋穿得这么破?他是小秦的儿子?看岁数也不太像呀。小秦一嘴的鲁话咱能听懂,通娃一嘴哪儿的话?我也听不太懂呀。这通娃到底是咋回事?”
“妈,这个通娃就是大湾村人,他爹死得早,就剩下了这孤儿寡母的。还好本家吴永江……”苏淮讲了些吴家的事,当然,他掩住了张寡妇和四和尚那一段往事。
“呦,这孩子也真可怜。你和小秦说话去吧。我得拉着你媳妇,一起给孩子赶两身过冬的衣裳。”
西厢里,苏淮自己收拾的小书房里,苏淮和老秦这才坐定,好好说了一会话。
“苏淮,看你气色,这小日子过得还真是不错。是比待在大湾村里强。”
“你可拉倒了吧,我现在比村里的那头大黑驴还累。永江叔的身体怎么样?我挺记挂他的。”
“他好得很。现在脸皮也厚了,动不动就拎只兔子野鸡什么的,到我屋里蹭酒喝。我都快被他给喝穷了。”
“村里的小学怎么样?”
“提起这个小学,我还真得跟你好好聊聊。今年夏天,学校里一下子涌进来一倍的学生,全是外村的。好家伙,都是直奔着学校里的伙食来的。后山都快被掏空了,也没弄够孩子们的肉吃。老支书一下就急了眼……”
苏淮静静地喝着茶,仔细地听着秦少海讲着过往。
“……反正就是这样,学校的伙食差了不是一点儿半点儿。可是咱们这些知青确实得了好处,除了林卫红,其他的女知青都当起了代课老师。吴霞本来要面子不好意思的,还是李文海三次登门请了她去。对了,文海叔不当校长了,校长换成了吴霞。这回真变成了知青小学。”
苏淮的眼睛望着窗外,雪还继续下着,他仿佛透过这雪,看到了大西北那个小山村。一个让他两世都无法忘却的地方。
知青苦,但也是知青们一辈子最重要的经历。所以多少年之后,有不少的知青,还想去曾经生活了多年的地方,再去看看,再去看看那些曾经熟悉的人。
“苏淮,明天我就得走。你这儿虽好,但不是我的梁园。通娃就留你这里了。等我回去的时候,再过来带他一起走。”
“我不多留你。毕竟你家里还有老父老娘在。他们也天天盼着你能回家看看。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大后天再走。我带你和通娃在海城转转,再给你准备些海城的特产。多少也算是我对你父母的一点心意。”
“……”秦少海思乡情切,他听了苏淮的话有点犹豫。但是看到苏淮殷切的眼神,他重重地点了点头,“好,明天去退票,换成大后天的火车。这回总行了吧。我可告诉你,我得顿顿喝好酒。”
“那太没问题了。明天一早,我就去早市儿淘酒票去。”
见好友答应,苏淮自然高兴,什么要求都敢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