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过去,晨曦透过窗户洒在李浩的书桌上。他缓缓起身,眼中的迷茫已被坚定取代。整理好衣冠,李浩大步走出书房,对等候在外的侍卫说道:“备马,进宫面圣。”说罢,他目光望向皇宫的方向,仿佛已做好了迎接一切的准备。
皇宫内,李世民自昨日回宫后,便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思索之中。他在寝宫内来回踱步,脑海里不断浮现出李浩这些年可能遭受的种种苦难。每一个画面,都如同一把利刃,刺痛着他的心。
“朕怎能如此糊涂,竟让吾儿受了这么多年的委屈。”李世民喃喃自语,眼中满是愧疚之色。
夜色渐深,李世民却毫无睡意。他坐在床边,望着窗外的明月,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弥补李浩。
终于,在晨曦初露之时,李世民决定在御书房召见李浩,将身世真相和盘托出,并打算把皇位传给他。
御书房内,檀香袅袅,烛火摇曳。李世民坐在书桌前,手中紧握着那份揭露真相的密函,眼神中既有期待,又有一丝忐忑。他不知道李浩得知这一切后,会作何反应。
不多时,侍卫前来禀报:“陛下,李浩殿下已在门外等候。”
“快宣他进来。”李世民赶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冠,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
李浩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御书房,看到李世民后,恭敬地行礼道:“儿臣参见父皇。”
李世民看着李浩,眼中满是复杂的情感,有愧疚,有欣慰,更有浓浓的父爱。他快步走上前,扶起李浩,说道:“吾儿,快起来。”
李浩起身,看着李世民,发现父皇的眼神中多了几分从未有过的温情与愧疚,心中不禁疑惑。
李世民拉着李浩的手,走到书桌前,让他坐下,然后缓缓说道:“吾儿,昨日朝堂之上,那份密函所言句句属实。你确实是朕的嫡长子,当年是朕被李建成那逆贼蒙蔽了双眼,才让你和你母妃遭受了如此不公的待遇。”
李浩心中一震,虽然昨日在朝堂上已得知一些端倪,但此刻从李世民口中亲耳听到,仍觉得难以置信。
李世民继续说道:“这些年,朕每每想起你所受的苦难,都心如刀绞。朕对不起你,更对不起你母妃。”说着,李世民的眼眶微微泛红。
李浩看着李世民的模样,心中五味杂陈。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可,如今真相大白,却不知该如何面对这份迟来的父爱。
“父皇,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如今儿臣只希望能为大唐效力,守护百姓。”李浩缓缓说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欣慰地看着李浩,说道:“吾儿有此胸怀,实乃大唐之幸。朕今日召你前来,还有一事相商。”
李世民顿了顿,目光坚定地看着李浩,说道:“朕打算将皇位传于你,希望你能承担起振兴大唐的重任。如今大唐内忧外患,边境有西域魔影虎视眈眈,朝堂之上也有各方势力纷争不断。朕相信,只有你才能带领大唐走向繁荣昌盛。”
李浩听闻后,震惊不已。他怎么也没想到,李世民竟会突然提出将皇位传给他。
“父皇,此事太过突然,儿臣……儿臣实在不知该如何回应。”李浩面露难色,心中思绪万千。
李世民看着李浩,语重心长地说道:“吾儿,朕知道这对你来说有些突然。但朕观察你许久,你有勇有谋,心怀天下,是最合适的皇位继承人。朕希望你能认真考虑,不要辜负朕的期望。”
李浩低头沉思,心中陷入了两难的抉择。一方面,他深知皇位意味着巨大的责任和权力,接受皇位,他便能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抱负,帮助大唐崛起;但另一方面,他向往自由的生活,对宫廷中的权力斗争深感疲惫。而且,他对李世民多年来的误解仍心存芥蒂。
李世民静静地看着李浩,没有说话,他知道,李浩需要时间来思考。
良久,李浩抬起头,看着李世民,说道:“父皇,容儿臣再考虑考虑。”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好,吾儿,你且回去好好想想。无论你做出何种决定,朕都尊重你的选择。但朕希望你能尽快给朕一个答复,大唐如今局势危急,容不得过多耽搁。”
李浩起身,再次行礼道:“儿臣明白,父皇放心,儿臣定会尽快给您答复。”
说罢,李浩转身离开御书房。他的脚步略显沉重,心中的困惑与纠结丝毫未减。
李世民望着李浩离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吾儿,希望你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带领大唐走向辉煌。”
御书房内,再次恢复了平静,只有檀香的香气依旧弥漫在空气中,仿佛在诉说着这一场关乎大唐命运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