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露还凝在星归阁的竹帘上,谢怜便提着小竹篮往花池走。篮里铺着昨夜备好的湿润苔藓,几株慕情送来的冰蓝芽苗静静躺着,叶片上的淡蓝纹路在晨光里泛着微光,像沾了点未化的雪。小海娃跟在他身后,手里攥着把小小的木铲,脚步轻快得像踩在春风里:“谢怜哥哥,我们今天就能把芽种下去吗?我已经跟它们说好了,要让它们快快长大!”
谢怜笑着点头,蹲在花池西边的空地上——这里依着溪水,晨光能从清晨照到午后,泥土也松软,确实是种芽的好地方。他伸手拨开表层的土,指尖触到湿润的泥土,带着春日的温软:“你看,这里的土很松,芽苗的根能很快扎进去。我们先挖几个小坑,再把芽苗轻轻放进去,好不好?”
小海娃立刻举着木铲蹲下来,学着谢怜的样子挖坑。木铲太小,他得用两只手握着才稳,挖出来的坑虽不算规整,却满是认真。坑刚挖好,花城便端着陶罐走过来,罐里是过滤后的溪水,还飘着几片新鲜的竹叶子:“用这个浇芽,能让根长得更稳。”他说着,将陶罐递到小海娃手里,又帮谢怜把芽苗从篮里取出,动作轻得像怕碰断叶片。
三人分工合作,谢怜扶着芽苗,小海娃小心翼翼往坑里填土,花城则提着陶罐,等芽苗种好后,便用细水流轻轻浇在根部。溪水顺着泥土缝隙往下渗,芽苗的叶片立刻挺得更直,边缘的淡蓝纹路也亮了几分。小海娃蹲在芽苗旁,小手轻轻碰了碰叶片:“芽苗芽苗,这里就是你的新家啦!我每天都会来看你,还给你唱歌!”
正说着,院门外忽然传来熟悉的脚步声,伴着清脆的铜铃响——是老水手提着竹篮来了,篮里装着刚从溪边采的新鲜菱角,还沾着水珠:“听说你们种了新芽,我来看看!顺便给你们带点菱角,中午能煮着吃,清甜得很。”他走到花池边,看着刚种下的芽苗,忍不住点头:“这芽长得壮实,用溪水浇,再晒足太阳,不出半月就能长新叶。”
小海娃立刻拉着老水手的手,指着花池边石桌上的画:“水手爷爷你看!这是我画的星归阁的花,我要送给慕情哥哥!等他来的时候,芽苗说不定就长新叶了,到时候我要把画和新叶一起给他看!”老水手凑过去看画,看着画里缠着粉布条的稻草人,忍不住笑出声:“画得好!慕情那小子要是见了,保管高兴。”
午后的日头暖得正好,谢怜和花城坐在檐下翻《花盟新岁记》,书页里夹着的月牙泉剪影,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金光。小海娃则趴在石桌上,给昨天的画添新内容——他在花池西边画了几株小小的芽苗,芽苗旁还画了个举着木铲的小人,正是他自己;又在画面角落添了个背着竹篮的身影,衣摆上画了点淡蓝,不用问也知道,是盼着慕情来的模样。
“谢怜哥哥你看,我把芽苗画进去了!”小海娃举着画纸跑过来,纸上的色彩比昨天更热闹,连空气里仿佛都飘着画中的花香,“等慕情哥哥来,我要告诉他,这是我们一起种的芽,还有我们一起等他来看花。”
谢怜接过画纸,指尖拂过画里的芽苗,眼底满是温柔:“好,等他来,我们就把画给他。说不定到时候,这画里的芽苗,就真的长成开花的样子了。”
傍晚时分,小海娃提着小水壶去浇新种的芽苗,却发现芽苗旁多了只小小的竹牌——是花城用竹片刻的,上面写着“冰蓝新植”四个字,还系着根粉布条,与画里稻草人的布条一模一样。小海娃惊喜地举着竹牌跑过来,声音里满是欢喜:“谢怜哥哥!花城哥哥给芽苗做了竹牌!这样大家就知道,这是慕情哥哥的芽苗了!”
谢怜看着竹牌上的字迹,又望向花池西边的芽苗——夕阳的余晖落在芽苗上,叶片的淡蓝与粉花的暖粉相映,像把雪山的清辉与南田的春光,都系在了这方小池里。风从溪边吹过来,带着菱角的清甜与花香,翻起《花盟新岁记》的书页,空白处似已悄悄等着新的字迹——或许是芽苗长新叶的模样,或许是故人踏春而来的身影,又或许,是稚子捧着画,终于将心意递到故人手中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