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天秋从未如此感激过剧组严格的安保。
保姆车被记者和粉丝围得水泄不通,闪光灯透过深色车窗依然刺眼。小雨紧张地刷着手机,屏幕上是她和寒声在工作室外拥抱的照片——角度刁钻,显得异常亲密。
“《荧幕天使的秘密恋情:天才画家还是新戏宣传?》”小雨念出标题,声音发紧,“秋姐,现在全网都在讨论。”
满天秋接过手机,平静地浏览报道。照片拍于三天前,寒声送她到车前,临别时那个短暂的拥抱。配文暗示这是为新戏炒作,但评论区已经有人扒出她们过往的交集——寒声画展上的相遇,满天秋社交媒体上偶尔出现的寒声作品,甚至有人猜测《须尽欢》这个她们合作的艺术项目真正性质。
“经纪公司建议你否认,”小雨低声说,“说是为新戏体验生活,收集角色素材。”
满天秋没有立即回答,她的目光停留在照片上寒声的侧脸——那种毫无防备的温柔,是只在她面前才会展露的表情。
“寒声那边怎么样?”她问。
“李曼姐说寒声的工作室被记者蹲守,她这两天都没出门。”小雨犹豫了一下,“网上有些评论...不太友好。”
满天秋点开寒声的社交媒体账号,最新一条作品展示下已经涌入大量评论:
“靠炒作提升知名度的艺术家”
“难怪最近作品价格飙升”
“利用满天秋上位的吧”
“两个女人恶心”
她的心揪紧了。寒声的世界本该只有颜色和画布,现在却被强行拖入舆论的漩涡。
手机震动,寒声的名字在屏幕上闪现。
“我看到了。”寒声的声音异常平静,“你还好吗?”
这句话如此典型地属于寒声——即使自己身处风暴中心,首先关心的仍是满天秋的状况。
“应该是我问你。”满天秋轻声说,“那些评论...”
“颜色而已,”寒声说,“很快就会褪去。”
但满天秋听出了平静下的紧绷。对寒声而言,这种公众的关注无异于一场精神上的暴力。
“我有个提议,”寒声继续说,“来工作室。既然他们想要故事,我们就给他们一个。”
---
寒声的工作室罕见地灯火通明。
她不仅没有拉上窗帘,反而将所有的灯都打开,如同准备一场演出。画架被移到中央,上面放着一幅新完成的作品——《曝光》。
画中,两个女子站在强光下,她们的影子在身后交错融合。光线如此强烈,几乎要溶解她们的形体,但她们的手紧紧相握,成为画面中唯一的坚实点。
“我昨晚画的。”寒声说,目光与满天秋相遇,“在阅读了第一百条恶意评论之后。”
满天秋走近细看,发现画面背景中隐约有无数双眼睛,但那些眼睛都是空洞的,没有瞳孔。
“他们看不见真实的我们,”寒声轻声说,“只看见他们想看见的。”
工作室外,记者的声音隐约可闻。寒声突然拉起满天秋的手,走到窗前。在无数闪光灯亮起的瞬间,她没有躲避,而是平静地面对那些镜头。
“你确定要这样?”满天秋低声问。
“我一生都在学习如何直面真实,”寒声回答,手指与她紧扣,“包括这一种。”
第二天,这张照片登上各大娱乐版头条——两位当事人在工作室窗前坦然面对镜头,双手紧握,身后是那幅《曝光》。没有声明,没有解释,只有这个无声的画面。
舆论开始分化。有人谴责,有人支持,更多人是好奇。
令人意外的是,寒声的画廊接到了大量询问电话,不仅关于她的作品,还有不少人表达了对她们关系的支持。李曼既兴奋又担忧:“从未有过这么多关注,但这也意味着更多的审视。”
三天后,满天秋的经纪人安排了一场紧急会议。
“天秋,这是个危机,也是机会。”经纪人将一份企划案推到她面前,“有品牌提出合作邀请,希望你和寒声共同代言。还有电视台想为你们制作纪录片。”
满天秋翻阅那些文件,全都是关于“艺术与爱情”的主题,将她与寒声的关系包装成一种可供消费的浪漫故事。
“寒声不会同意的。”她说。
“她必须同意,”经纪人的语气强硬,“这是控制叙事的最好方式。否则媒体会继续编造更离谱的故事。”
当晚,满天秋带着这些提案来到工作室。寒声正在作画,听她说完后,沉默了很长时间。
“你怎么想?”寒声最终问道,画笔没有停。
“我厌倦了表演,”满天秋诚实地说,“即使是表演我自己。”
寒声放下画笔,转身面对她:“我母亲曾经说过,真正的疯狂不是看见幻觉,而是相信表象就是真实。”
她走向那幅《曝光》,轻轻触摸画中两人紧握的手:“他们想要一个故事,我们就给他们一个——但不是他们期待的那种。”
---
一周后,寒声的个展《阈限之域》如期开幕。这是绯闻爆发后两人首次公开露面,媒体蜂拥而至。
展厅中央,是她们共同创作的一系列新作——《曝光》只是其中之一。还有《颜色低语时》《现实的锚点》《双星系统》,每一幅都记录了她们关系的不同面向:艺术的,精神的,情感的。
寒声站在《双星系统》前接受采访,这幅画描绘了两个恒星在引力作用下相互环绕,彼此塑造。
“很多人好奇你和满天秋女士的关系...”记者试探着问。
寒声的目光扫过人群,找到站在角落的满天秋,微微一笑:“我们是彼此的观测者,也是彼此的创造者。就像这两颗星,在彼此的引力场中重塑自身。”
这个回答被实时传播,既没有确认也没有否认,却比任何直接的声明都更有力量。
轮到满天秋时,记者的问题更加直接:“这是为新戏炒作吗?还是真实的感情?”
满天秋看着不远处的寒声,想起那些共同度过的日夜——颜色的低语,雨中的火焰,分离的思念,幻觉中的陪伴。
“在我的职业中,”她缓缓说道,“我学会如何表演情感。但在我的生命中,我学会如何真实地感受。”
她没有再说更多,但那个望向寒声的眼神说明了一切。
展览大获成功。艺术评论家们不再聚焦于绯闻,而是认真讨论这个系列作品的艺术价值。那种两个不同世界碰撞产生的创造力,那种在真实与表演边界上的探索,引起了广泛的专业兴趣。
深夜,当人群散去,她们独自留在展厅里。灯光暗下,只有安全指示灯发出微弱的光芒。
“今天,”寒声轻声说,“当记者追问时,我差点又看见了颜色的尖叫。”
满天秋握住她的手:“但你没有。”
“因为我想起你教我的——感受现实的质地。”寒声的手指轻轻回握,“你的手是真实的,地板是真实的,这一刻的安静是真实的。”
她们在空旷的展厅中漫步,在每一幅作品前停留。这些画作不仅是艺术,也是她们共同生活的编年史。
在《须尽欢》前,寒声停下脚步。这幅由她们共同完成的作品,如今已成为整个系列的核心。
“知道吗,”她说,“在认识你之前,我以为我的终点会是母亲走过的路——完全迷失在自己的世界里。”
满天秋靠在她肩上:“而现在?”
“而现在,我明白了。”寒声的声音在黑暗中清晰而坚定,“疯狂不是终点,而是路径。而爱...爱是在这条路上不会让我迷失的导航。”
她们在画前接吻,不再担心被谁看见。这一刻,不属于公众,不属于艺术,只属于她们自己。
窗外,城市的灯火如常。舆论的风暴或许还会继续,八卦的头条明天又会被新的故事取代。但在这个瞬间,两个灵魂在彼此的目光中找到了归宿——不是作为明星与画家,不是作为绯闻的主角,只是作为彼此相爱的两个人。
“下周,”满天秋在离开时说,“我想介绍你见一个人。”
“谁?”
“我父亲。”她的声音带着轻微的不安,“他看了报道,想见见你。”
寒声没有立即回答,只是轻轻抚摸她的脸颊:“好。”
这个简单的承诺,比任何公开的宣言都更需要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