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星轨初现,大荒图志
随着百工竞巧,人族器物精良,生存根基日益稳固。然而,战首坚爪与记录官慧眼等智者,并未沉溺于眼前的繁荣。碧波水府的警示、瘴疠之灾的凶险,都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人族对这方大荒的了解,还太过浅薄。若不能知晓天地之广、异族之强、险地之危,便如盲人行于悬崖,终有倾覆之患。绘制一幅尽可能详尽的“大荒图志”,成为了关乎族群长远存续的迫切需求。
以往,人族的活动范围有限,对世界的认知多来自口耳相传的零碎传说和猎人、行商模糊的足迹记忆。这些信息杂乱无章,且往往谬误百出。如今,有了相对稳定的后方和初步的文字记录能力,系统性地探索与记录成为了可能。
坚爪与慧眼商议后,决定成立“舆图司”,由慧眼亲自执掌,专司勘探地理、记录风物、绘制地图之责。舆图司的成员,不仅需要强健的体魄和过人的勇气,更需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表述能力和一定的绘图技巧。他们从“轩辕卫队”的斥候、经验丰富的老猎人以及心思缜密的年轻学子中选拔而出,组成了数支精干的勘探小队。
勘探之路,充满未知与凶险。王苟华深知此事重大,在暗中给予了至关重要的帮助:
* 昆仑镜的远瞰:他时常登高或以神识催动昆仑镜,远眺四方。镜面虽无法呈现精细地貌,却能模糊映照出山川大势、河流走向、以及某些区域异常的能量波动(如瘴气弥漫的沼泽、冰寒刺骨的雪原、生机勃勃的绿洲等)。他将这些宏观信息,通过极其隐晦的方式(如让慧眼在观察星象或沉思时“灵光一现”),传递给舆图司,为他们指明大致的勘探方向和需要警惕的区域。
* 静心塔的启迪:舆图司成员出发前,常被要求在心塔静坐。王苟华引动塔的宁静力场,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的专注力与记忆力,使其在野外能更清晰地观察细节,更牢固地记住路线与特征。
* 神农鼎的庇佑:王苟华通过虔心,为每支勘探队配发了少量以净瘴灵液为基础炼制的“清心解毒丸”和“止血生肌散”,大大提升了他们在遭遇毒虫瘴气或受伤时的生存能力。
* 伏羲琴的微光:在勘探队深入险地,心神疲惫或产生恐慌时,王苟华偶尔会隔空奏响一缕蕴含“宁静”与“勇气”意境的微弱琴音,抚平他们的不安,坚定其信念。
凭借这些无形的助力与人族勇士自身的坚韧,勘探工作艰难却稳步地推进着:
* 北方:勘探队依托北凛城,向冰原深处探索,绘制了霜狼族主要活动区域的大致范围,标记了数处危险的冰裂缝隙和极寒死地,并发现了小片耐寒药草的生长地。
* 西方:队伍沿着山脊行进,记录了高原、丘陵、峡谷的分布,初步摸清了石肤族、山鹰部等山地部落的聚居点,并发现了重要的铜铁矿脉露头。
* 南方:在净瘴灵液的保护下,队伍谨慎地沿着沼泽边缘测绘,详细记录了瘴气的分布与变化规律,标记了数处净瘴银蕨的可能生长点,并对碧波水府提及的“大泽”方向进行了远观记录。
* 东方:探索镜湖周边广袤的森林与平原,发现了新的猎物迁徙路线、可食植物分布区,并与其他几个人族小部落建立了联系。
每一次勘探队归来,慧眼都会亲自询问详情,将获得的信息与原有记载核对、补充,用统一的符号和初步规范的文字,仔细描绘在特制的、经过鞣制处理的巨大兽皮之上。他不仅记录地形,还标注水源、物产、危险区域、遇到的异族(或其踪迹)以及气候变化特征。
数年光阴流逝,一幅越来越详尽的大荒图志初具雏形。它悬挂在舆图司的大堂内,上面布满了蜿蜒的线条、各种形象的标记和简洁的文字注释。虽然仍有许多区域是空白,标注着“未知险地”或“传闻有异族”,但人族对自己所处的世界,终于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框架性认知。
这幅图志,成为了人族决策的重要依据。开辟新的猎场、规划迁徙路线、设立哨所、与异族交往,都有了更可靠的参考。它让人族的目光,从有熊城周边,真正投向了这片广阔而神秘的大荒。
王苟华有时会悄然出现在舆图司,凝视着那幅凝聚了无数勇气与智慧的地图,心中感慨。这幅图志,不仅是地理的记录,更是人族文明向外延伸的触角,是迈向更广阔天地的第一步。他知道,随着人族脚步的延伸,图志上的空白会逐渐被填满,而更多的挑战与机遇,也必将随之而来。
(第七十五章 完,约2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