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漫过昆仑山巅,尕玛村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凤紫鸾披着藏袍推开医疗站的门,就看见打谷场上已经热闹非凡——扎西带着几个年轻人正围着那台\"铁牛\"脱粒机转,机器上盖着的蓝布被山风吹得呼啦啦响,露出底下擦得锃亮的金属外壳。
\"凤院长!\"扎西远远地挥手,藏袍袖子沾着晨露,\"周技术员说今儿个要试种冬小麦!\"他身后跟着的几个小伙子,个个脸蛋冻得通红,却掩不住眼里的兴奋,脚边放着几个鼓鼓囊囊的麻袋,隐约露出青灰色的种子。
君陌离从医疗站旁边的工具棚里钻出来,军大衣上还挂着几根草屑。他大步走过来,从兜里掏出一本卷边的笔记本:\"昨儿晚上核对过播种量了,每亩地二十斤种子,按县农技站说的比例掺了三分之一的陈麦种。\"他翻开其中一页,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数字,有些笔画力透纸背,显然是一遍遍修改留下的痕迹。
凤紫鸾接过笔记本,指尖触到一行小字:\"建议开沟深度三指,间距尺二。\"她抬头望向远处的农田,那里已经有村民在用铁锨翻整土地,冻土块在阳光下泛着白,像一块块破碎的玉石。
\"老阿爸,\"村长拄着拐杖走过来,念珠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县里来的同志说,这冬小麦要是种成了,来年能多打两成粮哩!\"他的声音里带着藏不住的期待,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凤紫鸾正要说话,忽然听见一阵咳嗽声。转头看见扎西妹妹搀着一个老阿妈走来,老人裹着厚厚的羊皮袄,脸色却比周围的雪地还要苍白。\"凤院长,\"小姑娘急得眼眶发红,\"我阿妈说胸口闷得慌,想请您去瞧瞧。\"
\"我这就去。\"凤紫鸾合上笔记本,快步跟着扎西妹妹往村里走。经过打谷场时,她看见君陌离正蹲在田埂边,和几个老农比划着什么。老木匠多吉手里攥着一把土,正絮絮叨叨地说:\"这土得再晒晒,去年雨水多,底子潮......\"
医疗站的帐篷里,炉子烧得正旺。凤紫鸾给老阿妈量完血压,又听了听心肺,轻声道:\"老阿妈,您这是受了点寒,加上高原反应,我给您开副药,再好好歇歇。\"她转身去抓药时,听见老阿妈拉着扎西妹妹的手念叨:\"这冬小麦要是种成了,来年多打粮,孙娃子就能吃饱肚子上学堂喽......\"
午后,阳光终于驱散了晨间的寒意。打谷场上,君陌离正帮着扎西调试播种机。这台从县里调来的\"铁家伙\"比脱粒机小一号,机身漆成了象征丰收的绿色,进料口处还贴着\"农业现代化\"的红字标语。几个年轻小伙子轮流上前操作,每当机器发出均匀的\"哒哒\"声,围观的人群就会发出一阵叫好声。
\"注意间距!\"君陌离突然提高声音,\"每垄间隔尺五,别太密了!\"他跑过去调整播种机的轮距,军大衣下摆被机器带起的尘土染成了灰色。凤紫鸾抱着药箱走过来,看见他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
\"凤院长!\"扎西兴奋地跑过来,手里举着一把刚播下的种子,\"您看,这麦种埋得正好!\"他的藏袍袖口沾着泥土,指甲缝里黑乎乎的,却笑得格外灿烂。凤紫鸾接过种子,发现每粒都饱满圆润,泛着健康的淡黄色。
远处,村长带着几个老阿妈正在往田里撒肥料。她们用木锨将发酵好的牛羊粪均匀地铺在翻整过的土地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混合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多吉老人蹲在田埂边,用烟袋锅敲了敲土块:\"这土松得刚好,明年准能出壮苗!\"
傍晚时分,最后一垄地播种完毕。君陌离站在田边,望着延伸向远处的整齐田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凤紫鸾递给他一碗热气腾腾的酥油茶,茶香混着青稞的甜味在空气中弥漫。\"明天该去学校了。\"她轻声说,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笔记本边缘——那里夹着一小块今天从新播的田里摘下的麦种,比芝麻还小,却承载着来年的希望。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亮医疗站时,凤紫鸾已经收拾好了讲台。临时教室设在医疗站旁的一间空屋里,几张木桌拼在一起,黑板是用木板刷了墨汁制成的。君陌离站在门口,正帮着几个小家伙整理衣领——这些孩子有的是村长的孙子,有的是扎西的表弟,今天是他们上学的第一天。
\"上课!\"凤紫鸾拍了拍手,孩子们立刻挺直了腰板。她先教大家唱国歌,稚嫩的童声在高原的晨风中格外清脆。唱完歌,君陌离走上前,从兜里掏出一面小国旗:\"这是咱们的国旗,红色代表革命,五颗星星......\"他的声音洪亮而温和,孩子们仰着小脸,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下午,凤紫鸾开始教孩子们简单的卫生知识。\"饭前要洗手,\"她拿起一个木盆,\"指甲要剪短,不然藏着细菌......\"孩子们乖乖地排着队洗手,扎西妹妹站在一旁帮忙分发肥皂——那是县里慰问时送的,珍贵得像宝贝。
与此同时,打谷场上的冬小麦田迎来了第一批访客。县农技站的老周骑着自行车来了,车后座上绑着几个鼓鼓囊囊的布袋。\"这是除草剂,\"他一边卸货一边叮嘱,\"等麦苗长到三寸高的时候用,按我写的比例兑水......\"君陌离认真地记着笔记,时不时抬头提问。
\"老周,\"他指着远处正在巡查田地的扎西,\"让扎西也来听听?这小子机灵。\"老周爽快地点头,从布袋里掏出一本薄薄的手册:\"正好,这是我编的《冬小麦田间管理手册》,你让他拿回去好好看看。\"
扎西接过手册,如获至宝。他小心翼翼地翻开第一页,上面印着\"农业学大寨\"的标语,下面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表。傍晚回家的路上,他逢人就炫耀:\"我看了!书上说麦苗要是发黄,可能是缺氮肥......\"
随着冬日的深入,尕玛村的生活渐渐有了新的节奏。白天,男人们轮流去田里查看冬小麦的生长情况,女人们则忙着纺织和准备过冬的物资。孩子们放学后,会结伴去田边玩耍,顺便帮着大人留意麦苗的变化。
\"凤院长,\"一天傍晚,扎西气喘吁吁地跑来,\"您快去看看!麦苗好像......好像有点发黄!\"他的声音里带着焦急,藏袍下摆还沾着田里的泥土。
凤紫鸾和君陌离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跟着扎西跑到田边。夕阳的余晖洒在麦田上,确实有几片区域的麦苗颜色比其他地方浅。老周闻讯也赶了过来,他蹲下身,用手指拨开麦苗根部:\"没事,这是正常现象。高原上温差大,有些麦苗长得慢,等再长几天就好了。\"
\"那要是......要是真有问题呢?\"扎西还是不放心。
\"真有问题也不怕。\"君陌离拍拍他的肩膀,\"我们有手册,有技术员,还有大家一起想办法。\"他的声音坚定而沉稳,让扎西渐渐放下了心。
夜幕降临,医疗站的煤油灯又亮了起来。凤紫鸾在灯下整理着这两天的观察记录,君陌离则在一旁计算着明年的农资需求。帐篷外,偶尔传来几声狗吠,更显得夜色宁静。
\"凤院长,\"君陌离突然开口,\"等冬小麦丰收了,咱们把学校再扩大点吧。\"他的目光落在窗外的星空上,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景象,\"多教几个孩子,多学点知识......\"
凤紫鸾抬起头,看见他眼中闪烁的星光。她轻轻点头,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笔记本边缘——那里夹着一片今天从麦田里摘下的麦叶,脉络清晰,绿得发亮,就像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虽然历经风霜,却依然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希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尕玛村的冬小麦在村民们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凤紫鸾和君陌离忙碌于医疗站、农田和学校之间,用他们的知识和热情,为这片高原土地播撒着希望的种子。他们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但只要携手共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