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晨雾还未散尽,医疗站后山的杏林已浸在淡金色的阳光里。凤紫鸾蹲在田埂边,指尖捻着湿润的泥土,看着卓玛妈妈和几个藏族阿妈弯腰插秧——她们脚下的试验田里,新翻的黑土里埋着去年秋收后留的青稞种,旁边还间种着从内地引进的耐寒蔬菜苗。
“凤院长,您来看!”扎西扛着锄头跑过来,裤脚沾着星星点点的泥渍,“东沟村的阿爷说,咱们这试验田要是成了,明年就能多收两茬菜!”他指着田垄间新插的木牌,上面用藏汉双语写着“高原耐寒作物试验田”,字迹虽稚嫩却工整。
凤紫鸾望着木牌旁那几株刚冒新芽的莴笋,忽然想起去年冬天——那时医疗站的菜窖里只有腌萝卜和干白菜,如今却能在海拔四千米的高原上,试着种出新鲜蔬菜。这背后是君陌离带着战士们用三个月时间,从山脚下背来三十车黑土,又请县农科所的老师写了种植手册,连张医生都跟着翻烂了两本《高寒地区农业技术》。
“阿妈们,这茬莴笋得注意防虫。”她起身拍了拍裤腿,从兜里掏出个小本子,“我昨天记了,等太阳出来暖和些,用烟草泡水喷一喷,比农药管用还安全。”
扎西挠挠头:“烟草水?那不是扎西阿爸抽的旱烟叶子吗?”话音未落,远处传来熟悉的军靴踏地声,君陌离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肩上扛着个鼓鼓囊囊的麻袋,正大步朝这边走。
“君参谋长!”卓玛妈妈直起腰,笑得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您这是背的啥宝贝?”
君陌离把麻袋往田边一放,解开绳子——里面是几十株带着泥团的番茄苗,叶片翠绿得能掐出水来。“县农科所支援的,说是耐寒品种,我今早四点就去汽车站接的。”他抬头看向凤紫鸾,眼角带着熬夜后的红血丝,“听说试验田要扩种,我琢磨着光有蔬菜不够,得再添点果菜。”
凤紫鸾接过一株番茄苗,指尖触到那饱满的果实,仿佛已经尝到了高原上从未有过的酸甜滋味。她忽然想起上个月君陌离蹲在菜窖里,借着煤油灯的光,一笔一画地抄农科所寄来的种植要点,钢笔尖在纸上划出沙沙的响声,像极了他在手术室里清点器械时的认真。
“小扎西,”君陌离把番茄苗分给几个阿妈,“这苗娇气,得搭架子。你们记着,等长到膝盖高,就用竹竿绑成三角架,别让它倒伏。”
扎西接过苗,突然想起什么,从兜里掏出个小本子:“君参谋长,我记着呢!您上次说‘深栽浅埋,见干见湿’,我都写在本子上了!”他翻开本子,里面密密麻麻记满了种植要点,有些笔画歪歪扭扭,像是怕忘了似的反复描过。
远处传来汽笛声,县里的班车缓缓停在医疗站门口。卓玛蹦蹦跳跳地跑过来:“凤院长!君参谋长!州里来的专家到了!”她指着车门口下来的戴眼镜的中年人,“那位是农科所的王技术员,说是专门来指导咱们试验田的!”
王技术员下车时,怀里抱着个牛皮纸包,里面露出几本彩色封面的农业图册。他快步走到田边,看着试验田里的作物,连连点头:“不错啊,这耐寒莴笋的移栽时机把握得刚好,番茄苗的根系也保护得不错。”他转头看向凤紫鸾,“听说这试验田是你们带着藏族同胞一块儿弄的?这种‘军民共建’的模式,值得推广。”
凤紫鸾正要说话,忽然听见身后传来细碎的脚步声。回头望去,只见几个穿着藏袍的小姑娘背着书包跑过来,最前面的卓玛妹妹手里举着张画——纸上用蜡笔画着杏花、番茄和扎着红领巾的赤脚医生,旁边歪歪扭扭写着“高原的未来”。
“凤院长,”小姑娘仰起脸,眼睛亮晶晶的,“老师说,咱们试验田种出的菜,要分给村里的阿爷阿奶吃!我阿妈说,等番茄熟了,要做番茄炒蛋给君参谋长尝尝!”
君陌离蹲下来,接过小姑娘的画,指尖轻轻抚过那抹鲜艳的红色:“好,等番茄熟了,我一定来尝尝。”他抬头看向凤紫鸾,眼里带着藏不住的温柔,“到时候,咱们在杏树下摆个桌子,你炒菜,我打下手。”
凤紫鸾望着他眼底的笑意,忽然想起昨夜——君陌离在油灯下帮她修改试验田的报告,钢笔尖在“军民协作”四个字上反复描粗,就像他总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可她知道,那些从山脚下背土的日子,那些熬夜抄种植手册的夜晚,都是他无声的守护。
正午时分,试验田边支起了简易的帐篷。王技术员给大家讲解耐寒作物的管理要点,君陌离坐在最后一排,认真地记着笔记,时不时抬头看向凤紫鸾——她正蹲在田边,手把手教卓玛妈妈辨认病虫害,阳光透过杏树的枝叶洒在她身上,勾勒出一圈温柔的金边。
“凤院长,”散会后,君陌离跟着她走到杏林深处,“我有个想法。”他从兜里掏出个小本子,翻开其中一页,“我想把试验田的经验整理成手册,配上图解,发给每个村的赤脚医生。这样就算我们不在,他们也能带着乡亲们种菜。”
凤紫鸾接过本子,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草图——有番茄搭架的示意图,有莴笋防虫的流程,甚至还有用藏文标注的施肥要点。她忽然明白,这个总是默默做事的男人,早已把“传帮带”的责任,刻进了骨血里。
“好。”她轻轻合上本子,“等手册印出来,咱们给每个村的‘紫鸾消毒室’都配一本。”她抬头看向杏树,枝头的花苞已经鼓胀,像一串串粉色的小灯笼,“等杏花落了,咱们把这些手册和番茄苗一起,送到东沟村、西岭村……让高原的春天,不仅有花香,还有果香。”
傍晚,医疗站的广播里传来悠扬的藏语歌曲。凤紫鸾站在宿舍窗前,看着君陌离帮卓玛妈妈把试验田的工具搬回仓库。夕阳的余晖洒在他身上,把军装的轮廓镀上一层金边,也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一直延伸到她的窗前。
“凤院长。”卓玛端着两碗热腾腾的奶茶走进来,“君参谋长让我给您送来的,说是加了蜂蜜,暖胃。”她眨眨眼,“我听阿妈说,君参谋长今天帮着插了一下午秧,手都磨出泡了。”
凤紫鸾接过奶茶,指尖触到碗壁的温度,忽然想起上个月君陌离手上贴的创可贴——当时他说是劈柴划的,如今想来,大概是插秧时磨的。她捧着奶茶,暖意从掌心一直传到心底。
“卓玛,”她轻声说,“等试验田的番茄熟了,咱们给君陌离做碗番茄鸡蛋面吧。”她望着窗外的杏林,“就用他带来的番茄苗,结的第一茬果。”
夜色渐深,凤紫鸾躺在床上,听着窗外偶尔传来的虫鸣。忽然听见轻轻的敲门声,君陌离的声音隔着门板传来:“凤紫鸾,睡了吗?”
她披衣起身,打开门,看见他站在走廊里,手里拿着个小纸包:“给你的。”他打开纸包,里面是几颗晒干的杏脯,“卓玛妈妈说,这次新晒的,比上次更甜。”
凤紫鸾接过杏脯,指尖触到他掌心的温度:“你尝了吗?”
君陌离摇摇头:“我怕吃了,就尝不出你给的甜了。”他的声音很轻,却像春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
杏花在夜风中轻轻摇曳,花瓣落在两人的发间。凤紫鸾望着他眼里的星光,忽然明白,这一年的高原春天,不仅教会了他们如何播种希望,更让她读懂了这份藏在细节里的深情——是深夜里的一杯热茶,是插秧时默默递来的工具,是每一次转身时,总有人站在身后,用最朴实的方式,守护着她的梦想。
“君陌离。”她轻声说,“等明年杏花再开,咱们带着试验田的番茄,去每个村的‘紫鸾消毒室’看看。”
“好。”他握住她的手,指尖轻轻摩挲着她腕间的红绳,“等杏花再开,咱们一起看番茄挂果,一起听孩子们说‘高原的未来’。”
杏花雨轻轻飘落,像一场温柔的祝福,洒在试验田里,洒在医疗站的每一个角落,也洒在两颗紧紧相依的心上。这是属于他们的高原春天——有杏花的芬芳,有蔬菜的清香,更有爱与坚守交织的,最动人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