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在大礼堂举行,除十二组辩论选手以外,还有一百二十位观赛学生。
主持人:“今天第一场辩题是:‘学习的快乐是否取决于成绩’。”
“在我右手边的是正方选手,来自初二(1)班。”
陈施欢四人起立鞠躬行礼,摄影机聚焦推进,背后的大屏幕是他们的怼脸镜头。
这组颜值高到犯规!!!
木知夏明媚俏皮,大方自信地笑着向台下的观众做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正方一辩,木知夏。”
“啊——太漂亮了!!!”
“知夏宝宝我爱你!勇敢做自己!”
“夏夏加油,你是最棒的!”
“……”
陈施欢五官小巧可爱,但气质却清冷有距离感,嗓音清脆悦耳:“大家好,我是正方二辩,陈施欢。”
“欢神牛逼,永争第一!”
“向阳卷不卷,还得看欢姐!”
“欢神祝我月考超常发挥,沾沾实力。”
“沾沾实力+1。”
“……”
季许执眉目俊朗,唇角微微下压,拒人于千里之外,声音不急不缓:“大家好,我是正方三辩,季许执。”
“啊啊啊啊啊好帅!”
“这么好听的声音,我活了,扶我起来我还能学!”
“男神你有这张脸干什么都会成功的!”
“每日一问,校草和欢神是什么关系?”
“……”
裴砚之眉清目秀,霁月风光,内双凤眼弯弯,亲和力十足:“大家好,我是正方四辩,裴砚之。我的队友们人气太高了,看来我只能蹭一蹭他们的热度,大家放心,我会努力不拖他们后腿的。”
“才不是!!!砚之学长最帅!!!”
“砚之学长勇敢向前冲!!!”
“我不允许你这么说自己!!!”
“……”
全场尖叫声响起来,一声盖过一声,似浪潮翻涌。
反方全体:……
这还怎么打?
底下那些人不会看脸投票吧?
主持人:“大家对正方选手们的热情很高涨啊,不过大家投票时还是要做到公平公正,这是对选手最大的尊重,是对台上的参赛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大家可以做到吗?”
台下集体:“可以!!!”
辩论赛赛制采用4V4新加坡赛制。
第一阶段:陈词阶段,正反方一辩各有三分钟立论时间。
木知夏的陈词主要说明了三点:成绩是学习成果的最直观的量化体现,成绩能带来外界的赞扬和认可,好成绩能开启更多的发展机制。
发挥稳定,走势很好。
反方为了能赢比赛也是下了狠功夫,而且反方的实力也并不弱,即使在外界影响下,他们仍然保持平常心来比赛。
反方一辩也是三点:他们认为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才是快乐的根源,兴趣驱动下的学习能带来更纯粹的快乐,解决学习难题带来的成就感就是快乐的重要来源。
稳扎稳打,对方一辩是他们队的队长,很熟练,一点都不怯场,看来也是一个老手。
陈词阶段只是开场热身,摆明观点。
第二阶段:攻辩阶段,反方二辩质询正方一辩(2分钟),正方二辩质询反方一辩(2分钟),反方三辩质询正方二辩(2分钟),正方三辩质询反方二辩(2分钟)。
反方和正方这边一样,除了一辩剩下的都是新手,但正方几个都是参加过很多比赛的人,因此多了些临场发挥能力。
反方二辩:“正方辩友,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因为解决了一道难题而感到兴奋,会因为理解了一个新的概念而感到满足,这些快乐难道不是在学习过程中直接获得的,而非取决于最后的成绩吗?”
“?很多学生在探索新知识时,会被知识本身的魅力所吸引,比如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对文学作品中精彩情节的陶醉,这种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快乐,难道是因为成绩才存在的吗?”
木知夏:“虽然在学习过程中解决难题、理解新概念会带来快乐,但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这个过程的量化体现。好成绩意味着在这个过程中知识掌握得更扎实、方法运用得更得当,它是对学习过程中付出和收获的一种认可,会让这种快乐更持久、更有成就感。而如果一直没有好成绩,可能会怀疑自己的学习过程是否有效,从而影响快乐。”
“我想大家在学习过程中都遇到过一个问题,明明上课时候会的题考试就不会了,往往就是因为满足于小成就,而忘了要反复巩固。得到一个好成绩,相当于把平时的小满足堆积在一块,形成一个大满足,而且这个大满足是直观的实际的,学习的快乐最后还是取决于成绩。”
反方二辩提出的问题他们早就想到过了,是很平常的问题,无非就是觉得过程的享受大于结果,而他们就是要告诉对方,没有结果过程都是虚的。
木知夏明显要高对方一筹,对方举的例子空泛,而木知夏的例子贴合实际,投票的主要还是学生,要让台下的观赛者有代入感,从而站在他们这一边。
对方二辩泄了口气,知道这一回合落了下乘。
陈施欢:“对方辩友,在学习中,成绩通常是一个明确的目标,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会努力学习。当他们实现这个目标时,会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带来的快乐难道不是取决于成绩吗?”
“反方认为学习的快乐不取决于成绩,那请问反方辩友,在没有成绩作为衡量标准的情况下,学生如何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又如何能从实现目标中获得快乐呢?”
反方一辩:“成绩只是学习的反馈,只是一个数字,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真正学习能力,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来判断努力是否有成效。而且,学习的动力和快乐更多来自于对知识的好奇、对自我成长的期待,而非仅仅是成绩的反馈。”
陈施欢看着对方掉入自己设下的陷阱,继续问道:“所以对方辩友觉得学的多少自己知道就好,不用展示给别人看,那么这场辩论你们是不是应该不该来?毕竟对你们来说最有意义的是昨天的准备工作,比赛的结果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