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饭后,薛怀去邮局取包裹了。戚妤初想起来老于头还没吃饭,就买了两个肉包子去找老于头。
此时的老于头正躺在牛车上打盹,太阳有点大,他便将草帽盖在了脸上。
戚妤初伸手拉开草帽,露出了老于头的半张脸。老于头眯着眼睛看了一眼四周,见只有戚妤初,又把草帽拉回了脸上。“小丫头别闹,他们都没回来呢,我再眯会。”
“于大爷,他们就在我身后,马上就快到了。我给您买了包子,您快起来吃吧。”
老于头一听有包子吃,立刻就坐了起来。戚妤初把油纸递到他手里,示意他快吃。
老于头先把包子放在鼻子底下闻了闻,居然还是肉馅的。
“小丫头,你又给我买肉包子,这多贵呀。”
黑省的肉包子确实比南市的贵,但个头更大馅更足。南市的肉包子是一毛钱一个,一两粮票。黑省的是两毛钱一个,二两粮票。
如果不是戚妤初给老于头买,老于头即使手里有钱,也舍不得买来吃。
“没事的于大爷,您老要是觉得过意不去,就抽空帮我拉几车柴火,但运费我照付。”
戚妤初现在烧的柴火,都是顾岳鸿两口子抽空捡的。
他们每次都是拉着满车的柴,走四五公里的路送到卫生院。把柴送到后,还要整齐地垛进厨房里。如果赶上缸里没水了或是水不满了,顾岳鸿还会把水缸挑满。
两口子每次都是早早地来,送完柴就走,不耽误回去上工。
戚妤初很感动,别说没有血缘关系,即使是亲哥嫂,也不过如此。
“小丫头,不过就是拉几车柴火,还给啥运费呀?你的肉包子就够顶运费啦。”
“于大爷,一码归一码。包子是我请您吃的,不能算钱。您老先吃着,我去供销社买点东西。”
“去吧丫头,不用着急。他们回来也不怕,我等你一会儿。”
戚妤初想给顾家人买点布料做衣服,他留意到了,顾家人无论男女,总是那两件带补丁的旧衣服来回换着穿。
戚妤初先前就想买的,只是张小柔和苗可欣一直霸占着这个柜台,她懒得跟她们挤。
现在是午休时间,供销社也没什么人,戚妤初打算好好挑挑布料。
售货员见戚妤初穿得不错,态度很是热情。“这位同志,要买布料吗?你可以告诉我想做什么衣服,我给你介绍一下。”
“你好同志,我想给家里人做几条裤子和衬衫,不知道该选什么布料。”
“做裤子可以选棉布,咱们平纹棉斜纹棉都有,颜色也全。无论是给谁做都可以用。做衬衫的话最好选的确良,不但耐穿还凉快,洗完后一会儿就能干。就是有点贵,要八块钱一米。不过咱们这还有一款透气性很好的白棉布,做衬衫也不错。”
现在的的确良之所以贵,是因为国家还没有大量引进设备以达到量产。
戚妤初最后还是决定买的确良,虽然它不及棉布舒服,但胜在好洗。
“同志,我还想做几双鞋,应该买什么布啊?”
“鞋可以用穿不着的旧衣服做,这样比较省钱。”
“我想用好一点的布料,这样做出的鞋能穿的久一点。”
售货员看出来了,这是位不差钱的。于是介绍起来更卖力了。
“同志,那你就买灯芯绒吧,灯芯绒不但厚实还耐磨。在咱们这里,春秋穿还暖和。”
“好,那就要灯芯绒吧,衬衫用的确良。麻烦你帮我算一下,做两条男裤和两件男性衬衫、四条女裤和四件女性衬衫,六双鞋。另外还要给两个五岁的孩子各做一身衣服,一共需要多少钱和布票?”
售货员扒拉了一会儿算盘,很快就报出了结果。
“同志,一共是一百二十七元外加十丈2尺布票。”
现在的布票最大面值的是十市尺,戚妤初数出十张十尺的布票和一张2尺的布票,连同钱一起递给了售货员。
售货员很少能见到这么豪横的顾客,一次性掏出这么多钱和票,眼睛连眨都不眨。
戚妤初又细心地为每个人选了合适的颜色,售货员把布料按照尺寸裁好,卷在一起装进了一个干净的尿素袋里。
“同志,你放心用,这尿素袋是干净的。我们为了装货方便,都洗过了。”
戚妤初接过了袋子,“我知道,谢谢你啦同志。”
“嗨,不用客气。以后要是再买布,你就直接来找我。咱们供销社的布不但花色全,还比百货大楼的便宜。”
戚妤初说了声好,扛着编织袋大步走出了供销社。
薛怀刚把包裹放在牛车上,就见戚妤初扛着一个袋子走了过来。他快步上前想接过袋子,却被戚妤初躲了过去。
“戚知青,这么大的袋子你怎么自己扛啊?以后要是再搬重物,你喊我就行。”
“不用了,薛知青。你忘了吗,我力气很大。” 戚妤初眉梢微挑,嘴角的笑肆意又明媚。
薛怀一愣,这才想起来人家是大力士。
老于头见人都回来了,甩动了一下鞭子提醒道:“大家都坐稳喽,咱们出发啦。”
随着老于头的话落,牛车开始缓缓移动。
三点多钟的太阳,还有些热,晒的人都恹恹的。
戚妤初把头埋进了衣领里,闭着眼打盹。
薛怀坐在戚妤初前面,努力坐直了身体,试图帮她遮挡住阳光。
牛车晃悠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回到了大队。老于头把牛车停在了知青点门口,大家纷纷下车。
戚妤初也要下车,却被老于头喊住了。“小戚知青,你不是要去大队长家吗?我送你过去。”
戚妤初有些受宠若惊,“于大爷,会不会太麻烦你呀?”
“不麻烦,捎带脚的事,坐好了啊!”
戚妤初索性躺在了牛车上,头枕着编织袋,任由身体随着牛车来回晃动。
队长媳妇大老远儿地就看见了牛车,她打着眼罩看了很久,也没看到戚妤初。她着急地喊:“于大哥,知青们都回来了吗?你有没有看见戚知青啊?”
老于头纳闷,“戚知青不就在车上呢吗?”
戚妤初听见队长媳妇的声音坐起了身,挥着双手回应:“大娘,我在车上呢,我回来了。”
不等牛车来到近前,队长媳妇就迎了上来。“你这孩子,我了你半天了,也没看见人影。还以为你跟薛知青没回来呢!”
“哪能啊,是于大爷要送我回来。车上没人了,我就寻思躺一会儿。大娘,咱们快回家吧,我给你们买了好东西。”
戚妤初利落地跳下牛车,把编织袋从车上拎了下来,“谢谢了于大爷,麻烦您了。”
老于头摆摆手,赶着牛车调了个头,“戚知青,我就走了。啥时候用牛车,就让岳鸿提前来通知我吧。”
“好的于大爷,您慢点。”
“老于大哥,家里的饭做好了,你吃点饭再走吧?”
“不用了弟妹,我家里的饭也是现成的。”
老于头赶着牛车走了,队长媳妇和戚妤初一直目送他走远了,才抬着袋子进院儿。
“初初啊,你买的啥呀这么沉?”
戚妤初神秘一笑,“好东西,进屋你就知道了。”
当戚妤初把扎袋子的绳解开,把里面的东西倒在炕上时,顾家人都惊呆了,他们没想到竟是满满一袋子布。
现在想买点布是很难的,一年到头才有七八尺布票。
这点布票想给大人做一身衣服都不够,何况还是一家人的份额。这个时期,很多人的衣服都是补丁落补丁的,所以这才有了后世流传很广的那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