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着疲惫的身子,带着瘸腿的小土狗回到茅屋时,夕阳已将天边染成了橘红色。
林氏和三个孩子早已望眼欲穿,见她平安归来,才齐齐松了口气。小明玥一眼就看到了姐姐身后怯生生的小狗,惊喜地叫起来:“狗!小狗!”
连日的灵泉调理让林氏精神好了许多,她看着女儿风尘仆仆却眼神发亮的样子,心疼又欣慰:“回来了就好,快歇歇。这是……”
“路上捡的,腿伤了,看着可怜就带回来了。”苏清鸢放下背篓,将买回的东西一一拿出。
看到盐巴、针线和那根红头绳,林氏的眼圈微微红了。这个家,终于又有了点过日子的气息。明玥拿到头绳,高兴得小脸通红,立刻让哥哥帮她扎上。
当苏清鸢拿出那包猪骨头时,明轩明宇的眼睛都直了,下意识地咽了口口水。他们已经太久没沾过荤腥了。
“晚上我们熬骨头汤喝。”苏清鸢笑着,又拿出瓦罐,“娘,这是我从镇上讨来的‘药泉水’,据说对身体好,您和狗娃都喝些。”她依旧用善意的谎言掩盖灵泉的来源。
林氏不疑有他,接过瓦罐,只觉得里面的水格外清甜沁人。
那只被取名“来福”的小土狗,在喝了些混着灵泉水的米汤后,竟也精神了不少,乖乖地趴在灶台边舔着受伤的后腿。
夜里,一家人喝着鲜美的骨头汤,就着糙米饼子和清炒小白菜,虽然简单,却吃得格外香甜满足。昏黄的油灯下,破败的茅屋里终于有了久违的暖意。
接下来的日子,苏清鸢更加忙碌。她白天照料菜地、家务,晚上则借着油灯的微光,意识沉入空间,如饥似渴地阅读外婆留下的那些医学典籍和药方。
她发现,空间仓库里不仅有成品药,还有大量处理好的常见药材,以及一些半成品的药膏基料。这大大方便了她。
天气逐渐转冷,村里不少老人和孩子手上脚上开始生冻疮,又红又肿,痒痛难忍。李婶子来看林氏时,就愁眉苦脸地提起自家婆婆冻疮犯了,晚上痒得睡不着。
苏清鸢心中一动。
冻疮膏!这东西制作相对简单,用料也常见,正好可以试试手。
她借口去屋后挖野菜,实则从空间里取了些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药材——当归、桂枝、红花、樟脑等,又取了一罐凡士林状的药膏基料。
回到家,她关起门来,按照书中记载的古法,小心地将药材研磨成极细的粉末,然后与基料混合均匀,再加入几滴灵泉水增强药效。很快,一小罐散发着淡淡药香、色泽棕红的冻疮膏就制成了。
她先在自己手上因干活而有些粗糙开裂的地方试了试,药膏细腻润滑,带着清凉感,十分舒服。
“婶子,”她找到李婶子,将小罐子递过去,“这是我以前看我爹弄过的冻疮膏方子,自己试着做了一点,您拿去给奶奶试试,看管不管用。”
李婶子如今对苏清鸢的“土方子”深信不疑,千恩万谢地接了过去。
过了两日,李婶子兴冲冲地跑来,满脸喜色:“清鸢丫头!神了!你那药膏真神了!婆婆擦了才两天,冻疮就不怎么痒了,肿也消了不少!她让我一定要来谢谢你!”
说着,她又掏出五个鸡蛋硬塞给苏清鸢。
冻疮膏有效!苏清鸢心中喜悦,却摆手推辞鸡蛋:“婶子,就一点药膏,不值什么,鸡蛋您拿回去给奶奶和狗娃补身子。”
“那不行!一码归一码!你这药膏要是拿去镇上,肯定不止这个价!”李婶子坚持要给,压低声音道,“丫头,你这可是好东西!比镇上药铺卖的还好!婆婆用了都说舒服,不刺激。”
苏清鸢心中微动。或许,这真的是一条路子?
又过了几天,村里另一个手脚冻裂的猎户用了李婶子分给他的一点药膏后,也找上门来,愿意用一张硝好的兔子皮换一小罐。
苏清鸢用剩下的材料又制作了几罐,换来了兔皮、鸡蛋、甚至一小袋豆子。
“清鸢丫头会做治冻疮的灵药”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小小的桃花村传开了。陆续又有几户人家拿着东西来换药膏。
苏清鸢来者不拒,但都只收取微薄的报酬,或是鸡蛋粮食,或是帮忙干点零活。她深知,在根基未稳之时,口碑和人缘比钱财更重要。
她制作得越发熟练,但每次都严格控制灵泉水的添加量,让药膏效果比市面上的好,却不至于好到惊世骇俗。
偶尔,她也会在去镇上卖菜时(她的菜因为品相好,已经小有名气,总能很快卖光),顺便去唯一的药铺“仁心堂”门口转转,观察他们卖的药材成色和价格。
她发现,仁心堂的药材品质只能算一般,但价格却不菲。一副最普通的治疗风寒的药材,也要几十文钱。而她的冻疮膏,效果更好,成本却极低。
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开始在她心中萌芽。
光靠卖菜和零星换药膏,只能勉强糊口。要想真正改善生活,供弟弟妹妹读书识字,将来有更好的出路,必须要有更稳定的收入来源。
与药铺合作?供应药材?或者直接提供药膏?
但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她按了下去。风险太大了。她的药材来源根本无法解释。一旦被人盯上,后果不堪设想。
还得从长计议。
眼下,最重要的是积累本金和经验。
她将换来的东西仔细收好,兔皮给母亲做了护膝,豆子发成了豆芽改善伙食,鸡蛋则留给最需要营养的弟弟妹妹和母亲。
日子依旧清贫,却充满了奔头。
夜深人静时,她抚摸着玉佩,意识在空间的药柜和书海中徜徉。无数珍贵的药方和医术在她眼前展开,那是她未来安身立命的最大宝藏。
她需要一个契机,一个能让这一切合理化的契机。
而在那之前,她必须像越冬的种子,默默积蓄力量,等待破土而出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