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醒来时,苏清鸢习惯性地推开窗,一股清冷的寒气扑面而来,视线所及之处,皆是一片洁白——京城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雪花还在慢悠悠地飘落,像柳絮般轻盈,将屋顶、树枝、街道都覆盖得严严实实,整个京城都笼罩在一片静谧的白色之中。
她裹紧了身上的棉衣,看着庭院里渐渐积厚的雪,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对青溪的思念。自从去年来到京城,她还从未回过青溪,不知道家乡的雪,是不是也像京城这样,来得如此安静又盛大。
心念一动,她悄悄进入了空间。空间里依旧温暖如春,药圃里的草药长势喜人,灵泉水潺潺流淌,与外界的寒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走到空间的角落,那里有一面神奇的“水镜”,只要集中意念,就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地方。
苏清鸢凝视着水镜,心中默念“青溪苏家”,水镜中很快浮现出熟悉的画面——青溪老家的小院里,也积了一层薄薄的雪,母亲李氏正坐在堂屋里,戴着老花镜,认真地整理着账本。账本是苏清鸢托人寄回去的,里面记录着她每个月给家里寄的钱和家乡药材收购的收支情况。李氏一边整理,一边时不时地对着账本露出欣慰的笑容,想必是看到账目清晰,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
不远处的田埂上,邻居苏老实正扛着一捆麦草,小心翼翼地铺在麦田里。雪天寒冷,麦草能为麦苗保暖,防止麦苗被冻伤。苏老实的动作虽然缓慢,却很认真,铺完一块麦田,还会仔细检查一遍,确保没有遗漏的地方。看到这熟悉的场景,苏清鸢的眼眶微微湿润——青溪的乡亲们,总是这样淳朴善良,不管天气多冷,都会用心守护着自己的土地和庄稼。
水镜中的画面渐渐移动,她看到了曾经行医的小药铺,如今已经交给了她的徒弟打理。药铺里温暖如春,几个乡亲正在排队抓药,徒弟一边熟练地称药、包药,一边耐心地解答乡亲们的疑问,像极了当年的自己。看到药铺依旧红火,能继续为青溪的乡亲们服务,苏清鸢心中满是欣慰。
关掉水镜,苏清鸢坐在空间的石凳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怀里的玉佩。雪花还在窗外飘落,京城的初雪虽然美丽,却让她想起了去年在青溪山遇到的萧九。那天也下着雪,她被毒蛇咬伤,是萧九及时出现,为她吸出毒液,还留下了这枚玉佩。不知道这样寒冷的天气,他是否安好?是不是还在为那些棘手的案子奔波?
若是萧九真的是靖王,那他此刻或许正在皇宫里处理政务,或许在军营中巡查,又或许在为查案而四处奔波。京城的冬天比青溪更冷,他会不会照顾好自己?会不会像她一样,在某个安静的时刻,想起曾经在青溪山遇到的那个小医女?
这些念头像雪花一样,在她的心里轻轻飘落,带着一丝期待,又带着一丝不安。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如此牵挂萧九,或许是因为他是她在困境中遇到的恩人,或许是因为那枚承载着承诺的玉佩,又或许是因为他身上那份清冷又坚定的气质,让她难以忘怀。
走出空间,苏清鸢看着庭院里的积雪,决定堆一个雪人。她拿起铲子,小心翼翼地将雪堆在一起,滚出圆圆的雪球,当作雪人的身体和脑袋,又用两颗黑纽扣做雪人的眼睛,用一根胡萝卜做雪人的鼻子,最后用一条红色的围巾将雪人围起来。看着自己堆好的雪人,她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仿佛又回到了在青溪时,和弟妹一起堆雪人的快乐时光。
这时,苏明玥蹦蹦跳跳地跑了进来:“姐姐,外面下雪了,我们去街上看雪景吧!听说京城的雪景可美了,还有人在街头卖冰糖葫芦呢!”
苏清鸢笑着点头:“好啊,我们叫上娘和哥哥,一起去街上逛逛。”
一家人走出家门,坐上太后赏赐的轻便马车,向集市的方向驶去。马车上,李氏看着窗外的雪景,笑着说:“没想到京城的雪这么好看,比咱们青溪的雪还要大。”苏明轩则拿出随身携带的书,一边看一边说:“等雪停了,我们可以去城外的山上赏雪,听说那里的雪景更美。”
苏清鸢靠在车壁上,看着家人开心的模样,又想起了萧九。或许,有些牵挂不必急于找到答案,就像这初雪一样,安静地放在心里,也是一种美好的期待。她只希望萧九能平安顺遂,希望有一天,能有机会再见到他,亲口跟他说声谢谢,顺便问问他,这个冬天,他过得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