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的喜悦和小华安带来的忙乱尚未过去,张承正试图研究一种既能磨牙又能当暗器使的“麻辣婴儿饼干”(灵感来源于糜贞的“产品多元化”提议),郭嘉就捧着药葫芦,带着一股淡淡的药香和一丝无奈,找上门来。
“主公,嘉有负所托。”郭嘉的声音依旧带着病弱的沙哑,但眼神清明,“针对三韩的经济战,效果……不甚理想。”
张承正拿着一个疑似饼干模具(造型像缩小版方天画戟)在手里比划,闻言头也没抬:“不理想?咱们的辣条和泡菜不是无往不利吗?高句丽都跪了,三韩那帮土鳖还能扛得住?”
郭嘉叹了口气,缓缓道:“此一时彼一时也。高句丽近乎灭国,其惨状三韩看在眼里,惊在心头。如今三韩各国,如马韩、辰韩、弁韩,皆已下令,严格限制与我来往,近乎闭关锁国。官方贸易渠道几乎断绝,唯有少数胆大商贾,通过些隐秘渠道,进行些小规模的民间交易,杯水车薪,于大局无补。”
“闭关锁国?”张承终于放下手里的“凶器”,瞪大了眼睛,“这帮棒子……呃,是三韩友人,是打算在半岛上当山顶洞人吗?连老子的辣条都不吃了?”
“非是不吃,实乃不敢。”郭嘉分析道,“高句丽前车之鉴,亡于‘渔阳胃’与‘手势羞辱’,三韩王室岂能不惧?他们如今视我渔阳如洪水猛兽,严防死守,生怕步了高句丽后尘。尤其是……”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古怪,“尤其是那位‘很小’的手势,如今在三韩上层已是禁忌,据说有贵族当众比划,直接被剥夺了爵位。”
张承一听,乐了:“哟呵?老子的手势还成违禁品了?这文化输出效果可以啊!虽然方向有点歪。” 他摸着下巴,在铺满了婴儿用品设计图和饼干模具的案几前来回踱步,“官方渠道断了,民间贸易量小……这不就跟后世某些国家搞制裁封锁一样吗?想用孤立政策对抗老子的经济霸权?”
他忽然停下脚步,眼睛一亮,猛地一拍大腿(差点把桌上的奶瓶震翻):“有了!他们闭关锁国,咱们就给他来个‘文化破壁’!硬的不行,来软的!经济战暂时受阻,咱们就打‘文化渗透战’!”
郭嘉微微蹙眉:“文化渗透?主公之意是?”
“他们不是怕咱们的辣条和手势吗?”张承脸上露出狡黠的笑容,“咱们就换点他们不怕的,甚至喜欢的东西过去!比如……音乐!舞蹈!戏剧!咱们搞点‘渔阳特色文艺作品’,包装成他们喜欢的调调,悄悄输送过去!”
郭嘉沉吟:“三韩之地,文化与我中原迥异,其民风……据闻喜好歌舞,尤其是一种节奏明快、动作重复、颇具感染力的集体舞蹈……”
“集体舞蹈?节奏明快?动作重复?”张承眼睛越来越亮,仿佛看到了宝藏,“这不就是……广场舞的雏形吗?!老子可是来自广场舞称霸小区的时代!”
一个绝(keng)妙(die)的计划在他脑中迅速成型。
“奉孝!立刻下令,成立‘渔阳文化输出总局’,下设‘三韩特别行动组’!”张承兴奋地手舞足蹈,“组长就让……让那个谁,那个在‘非诚勿扰’上跳高句丽舞跳得不错的李英爱她爹,李什么来着?就他吧!副组长让王铁柱兼任,负责道具和舞台的水泥化改造!”
郭嘉:“……主公,王副将恐怕更擅长凝固舞台。”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牢固!抗震!”张承大手一挥,“任务目标:在一个月内,创作并排练出一套具有渔阳特色、又符合三韩审美的‘魔性’歌舞!要求节奏感强,动作简单易学,歌词朗朗上口,内容要积极向上,潜移默化地宣传咱们渔阳的优越性!”
“歌词内容……”郭嘉觉得这任务有点超纲。
“简单!”张承张口就来,直接哼起了调调,还配上了动作:“(旋律参考某些洗脑神曲)‘渔阳~渔阳~好吃的多!火锅辣条英雄血~修路致富好处多~(重复扭胯动作)’ 副歌部分就唱:‘快来渔阳~巴扎嘿!’ 结尾一定要加上一个咱们渔阳的招牌微笑,露出八颗牙齿,手势嘛……暂时不用那个‘很小’的,换成点赞!”
郭嘉听着主公那五音不全的哼唱,看着那极其不协调的扭胯,感觉手里的药葫芦都在颤抖,病情似乎有加重的趋势。“主公……此等歌舞,恐……恐难登大雅之堂,三韩贵族未必会接受。”
“谁说要给贵族看了?”张承一副“你不懂”的表情,“咱们的目标是广大人民群众!是田间地头,是市井巷陌!这种魔性的东西,只要有一个大妈开始跳,很快就能传染一片!等三韩的老百姓都跟着‘巴扎嘿’了,他们的心还能不向着咱们渔阳?这就叫‘农村包围城市,广场舞征服半岛’!”
他越说越觉得此计甚妙:“再让马钧想想办法,搞点简易的、能循环播放这歌的‘魔音海螺’(简易留声机),让商队偷偷带过去,放在三韩的集市上!保证他们一听就上头,欲罢不能!”
“另外,”张承补充道,“戏剧也不能落下!让管宁先生组织人手,编写几个剧本!比如《霸道将军爱上我》(原型参考他与糜贞的‘优化营商环境’之夜)、《我在渔阳修路的日子》、《辣条改变人生》!要突出咱们渔阳的富足、开放和包容!演员就从那些归化的韩族美女里选,颜值要高,要有亲和力!”
郭嘉已经无力吐槽,只能提醒:“主公,三韩语言与我不同,这歌词戏剧,他们如何听得懂?”
“配字幕啊!啊不对,是配画册!”张承早有准备,“把歌词和台词大意,用连环画的形式画出来,简单直观!让他们看画就能明白个七八分!再说了,音乐和舞蹈是无国界的!魔性的旋律和动作,不需要语言也能传播!”
于是,在张承的强力推动下,“渔阳文化输出总局”迅速运转起来。李英爱她爹李朴(终于想起了名字)临危受命,带着一群归化的韩族舞者和渔阳本土的“文艺骨干”(主要是些嗓门大、不怕丢脸的士兵),开始了废寝忘食的创作与排练。
王铁柱则负责舞台和道具的“水泥化”与“轻量化”改造,试图研制出便于商队运输的“折叠式水泥小舞台”和“防水防蛀水泥乐器”(效果感人)。
马钧领着工匠们埋头攻关“魔音海螺”,一时间,工坊里充斥着各种鬼哭狼嚎般的试音声,附近的野狗都被吓得绕道走。
半个月后,初步成果验收在太守府后院举行。
张承、郭嘉、田楷、赵云等人作为评委出席。只见李朴带着一群打扮得花枝招展(审美略显浮夸)的演员们,在王铁柱出品的、灰扑扑但异常结实的水泥小舞台上,开始表演。
音乐响起(由几个士兵用简易乐器演奏,调子跑得堪比吕布的赤兔马),演员们随着节奏开始扭动,动作整齐划一且……极其魔性。歌词反复吟唱着“渔阳~渔阳~好吃的多~”以及那句洗脑的“巴扎嘿~”。
张承看得津津有味,忍不住跟着节奏摇头晃脑。郭嘉默默捂住了耳朵,低头猛灌药汤。赵云面无表情,但紧握的拳头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田楷的胡子抖得如同风中残烛。
表演到高潮处,演员们集体做出一个类似撒辣椒粉的动作,然后定格,露出八颗牙齿的标准化微笑,同时竖起大拇指。
现场一片寂静。
良久,张承率先鼓掌,打破沉默:“好!非常好!要的就是这个效果!魔性!上头!让人过目不忘!李朴,记你一功!所有参与人员,奖励辣条三包!”
他转身对郭嘉道:“奉孝,看见没?这就是文化的力量!等这套歌舞在三韩流传开来,我看他们还怎么闭关锁国!到时候,他们的年轻人会穿着印有‘渔阳巴扎嘿’字样的t恤(糜贞已准备投产),跳着我们的舞,向往着我们的火锅!这,就是和平演变的最高境界!”
郭嘉放下药葫芦,长长地舒了口气,语气带着一丝认命:“主公……英明。嘉只是担心,此物一出,恐……有伤风化。”
“伤什么风化?”张承不以为然,“这叫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等以后天下太平了,咱们还要举办‘环渤海广场舞大赛’呢!三韩代表队必须参加!”
他仿佛已经看到,不久的将来,三韩的田野间、集市上,到处都是随着“渔阳巴扎嘿”旋律扭动的人群,闭关锁国的政策在魔性的节奏中土崩瓦解……
“赶紧的!”张承大手一挥,“让商队行动起来!把‘魔音海螺’和歌舞教学画册,给我偷偷运进三韩!记住,前期免费赠送!培养用户习惯!等他们跳上瘾了,咱们再考虑收费或者……捆绑销售辣条和泡菜!”
看着主公那信心满满、仿佛已经用广场舞统一了半岛的背影,郭嘉无奈地摇了摇头,低声对田楷道:“田别驾,看来我等……还需备些清心去火的药材。”
田楷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觉得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心脏承受能力,都在接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一切,仅仅是为了给那位躺在摇篮里、流着口水的小主公,未来涮一片名为“三韩”的生肉片。
“唉,”田楷望着窗外湛蓝的天空,喃喃自语,“这争霸天下的路子,真是越来越……花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