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公司内部关于金贤宇的重新评估会议,在高层中引发的震动,暂时还未波及到练习生们日复一日枯燥而艰苦的日常。但在信息相对封闭的S.m大楼里,某些微妙的变化,依旧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漾开了一圈圈不易察觉的涟漪。
金泰妍结束了一天高强度的声乐和舞蹈训练,汗水浸湿了额发,独自坐在空旷的练习室地板上,靠着冰冷的镜子喘息。耳机里循环播放着几首公司收集来的demo小样,是为她们这批女练习生未来出道准备的备选曲。她的眉头微微蹙起,手指无意识地在地板上打着拍子。
其中一首旋律不错的曲子,副歌部分的转音处理,她总觉得有些别扭,尝试了几种唱法,都感觉未能完全表达出歌曲应有的情感张力,甚至有些拖累整体的流畅度。这种在细节上的纠结和追求完美,是她性格的一部分,也是她未来能成为顶级主唱的关键。她摘下耳机,轻轻叹了口气,感到一丝瓶颈期的烦躁。
就在这时,练习室的门被轻轻推开。负责她们这批女练习生的声乐老师探进头来,看到她,笑了笑:“泰妍啊,还在练?正好,有件事。”
声乐老师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张便签纸:“刚才在开教研会,听到老师们闲聊,说起最近很火的那个……金贤宇前辈,你记得吗?以前我们公司的练习生。”
泰妍抬起头,有些茫然地点了点头。金贤宇这个名字,她隐约有印象,是几年前很出名的一个公开练习生,后来似乎沉寂了。最近好像因为在综艺节目里表现出色,又火了起来。但这和她有什么关系?
声乐老师将便签纸递给她,上面写着一个邮箱地址和一行字:[金贤宇前辈的工作联系邮箱,据说在音乐制作上很有独到见解,非急事勿扰。]
“老师们说,这位前辈虽然主业转向综艺了,但音乐底子非常扎实,尤其是对歌曲情感处理和细节把握,有很特别的见解。你最近不是总纠结那几首demo的细节处理吗?如果实在钻牛角尖了,或许可以……尝试用这个邮箱,礼貌地请教一下?就当是多一个参考思路。” 老师顿了顿,补充道,“不过要记住,前辈现在很忙,态度一定要恭敬,问题要具体,别抱太大期望,明白吗?”
这显然是某位老师私下得到的、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带着一丝试试看的心态。但对于正处于困惑中的金泰妍来说,这仿佛是在迷雾中看到了一丝微弱的光亮。任何一个可能突破瓶颈的机会,她都愿意尝试。
晚上回到宿舍,泰妍坐在书桌前,对着电脑屏幕犹豫了很久。邮箱地址静静地躺在便签纸上。她与这位金贤宇前辈素未谋面,仅有的印象也是些模糊的传闻。这样贸然发邮件去请教,会不会太唐突?对方是正当红的前辈,会理会一个无名小练习生的疑问吗?
但想到白天练习时那种无力感,她还是下定了决心。她仔细斟酌着措辞,写了一封极其恭敬、简洁的邮件。
主题: 冒昧打扰,后辈练习生金泰妍关于歌曲细节的请教
正文: 尊敬的金贤宇前辈,您好。冒昧打扰。我是S.m公司的练习生金泰妍。从老师处得知前辈对音乐有很深的理解,十分仰慕。近期在练习一首demo时,对其中副歌部分的转音处理(附上简谱小节和音频片段)有些困惑,尝试多种方法仍觉表达不足,不知前辈能否在百忙之中,拨冗指点一二?万分感谢!祝前辈事业顺利。
她将存在疑问的乐谱小节拍照,并将自己试唱的、带有明显纠结痕迹的音频片段(仅相关段落)作为附件,一起发了出去。整个过程,她内心充满忐忑,几乎不抱任何希望。
出乎金泰妍的意料,第二天傍晚,她就收到了回复。邮件正文同样简洁,没有寒暄,直入主题:
主题: Re: 冒昧打扰,后辈练习生金泰妍关于歌曲细节的请教
正文: 泰妍练习生,你好。邮件收到。
你提到的这个转音(Re音到Fa音),原编曲设计意图是增强旋律的华丽感,但与你声线中天然的叙事感略有冲突。建议尝试两种方式:
简化处理:将装饰音减弱,强调主干音,用气息推动而非技巧炫技,突出歌曲的诉说感。
改变切入点:不从Re音直接滑向Fa,尝试在Re音稍作停顿,用轻微的气声过渡,再稳定落在Fa音上,增加层次和悬念。
附件是你试唱段的微调版,供参考。核心是“服务情感而非技巧”。你的声音有很好的质感,不必被复杂编曲束缚。
仅供参考。加油。
附件是一个简单的音频文件。泰妍迫不及待地点开。还是她的声音,但那个让她纠结的转音部分,被极其精细地调整过,采用了回复中提到的第二种方式。那个微妙的停顿和气声转换,瞬间让那个原本别扭的转折变得自然、深情,充满了故事性,完美契合了歌曲想要表达的情绪!
泰妍惊呆了。她反复听了好几遍,又拿起原版乐谱对照。这种调整,说起来简单,但精准地指出了问题的核心——不是她唱功不行,而是处理思路需要转变!这个建议,一针见血,直指要害!远比公司老师那些“多练练”、“找找感觉”的指导要具体、深刻得多!
更让她震惊的是对方对她声音特质的判断——“叙事感”、“质感”。这是她一直潜意识里追求,却从未被如此清晰点明的特点!这位仅通过一段有问题的试唱就能精准把握她声音本质,并提出如此高效解决方案的前辈,其音乐造诣和听力,简直深不可测!
巨大的惊喜和敬佩涌上心头。泰妍立刻回复了一封充满感激的邮件,并按照指导重新录制了那段副歌,效果果然提升显着。她鼓起勇气,又请教了另一个关于呼吸控制的细节问题。
金贤宇的回复依旧及时、精准,没有多余废话,每次都能切中要害,让她有茅塞顿开之感。几次邮件往来后,泰妍心中对这位神秘前辈的印象,彻底颠覆了。他完全不是传闻中那个“古板无趣”的样子,而是拥有极其敏锐的音乐洞察力、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一种……难以言喻的、能看透本质的智慧。他的指导,更像是一种高维度的“点化”,让她对歌唱的理解,跃升了一个层次。
夜深人静,泰妍戴着耳机,反复聆听着经过金贤宇“点拨”后自己录制的唱段,心中充满了遇到“伯乐”般的激动和温暖。这位遥远而耀眼的前辈,在她心中,不再只是一个综艺明星,更像是一位未曾谋面、却指引着她前进的音乐导师。一种混合着感激、崇拜和强烈好奇的复杂情愫,悄然在她心中滋生。
而在mop娱乐的办公室里,金贤宇回复完泰妍的邮件,平静地合上电脑。指导泰妍,对他而言,既是基于“先知”对这块璞玉的提前投资,也是一种对纯粹音乐问题的本能回应。他能“听”到她声音中蕴含的、尚未完全发掘的巨大潜力,就如同匠人看到一块稀世的原石。
他并未多想这几次邮件往来意味着什么。但一颗种子,已经在他不经意的灌溉下,落在了最肥沃的土壤里。音乐,成为了连接两个未来将闪耀一个时代的灵魂的第一座桥梁。第一卷的故事,在这样一段始于音乐、充满无限可能的静谧共鸣中,缓缓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