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物产丰富,还没人敢来。
所以,他们把地笼投在这里,完全不担心没有收获。
地笼里放的饵料,是上午地笼里捕到的小杂鱼。
梁晓悦到了红树林后,给自己和沈行舟戴上口罩。
然后,把带来的一大包药粉,撒在了海面上。
海水把这些药粉融化,再由海浪把混合了药水的海水,传送到周边的海岸和树木上。
底下的滩涂里也会有残留。
沈行舟见她这行为,并没有问这些药是哪里来的。
只问她,这一包药粉撒下去。
能覆盖多大面积?药效可以持续多久?
梁晓悦淡淡回道:“能保证方圆五里,一个月内没有带毒的物种出现。包括有毒的海产生物。
而且,这些药物对人类和无毒鱼类的身体无害。”
沈行舟听完媳妇的话,激动道:“媳妇,你这也太厉害了。那你给我的那个药包能有哪些效果?”
“随身携带,方圆20米内,无毒物敢靠近。打湿了也不影响效果。药效可持续三个月。三个月后,你再换个药包。”
“媳妇,不愧是你!”
此时,两人还不知道,家里有好几个人等着求药呢!
两人回到家后,李斯同问:“你们真把地笼投放到红树林了?”
沈行舟:“这还能有假!”
李斯同:“行,看你明天的收获。若是收获好,下次我也去红树林投地笼。”
他家的地笼只在台风过后投放。
平时投放没什么大收获,他便懒得去。
她媳妇力气小,那么长一个地笼也扔不远。
别再把自己给扔海里去了。
这会,范桂香笑道:“你是真的懒得动,地笼都放在家里生锈了。”
徐慧琴:“范嫂子,这事你也别说李政委。我看家属院里下地笼的人是真的少。我家小刘一样不喜欢去下地笼。”
刘海华:“主要是我们没有老大的运气好啊!次次都空网,捞几只螃蟹或是小杂鱼意义不大。
还要洗地笼,整理地笼,确实挺麻烦的。”
通信部门长王卫国道:“下次我们提着地笼跟老大一起。他在哪处投放,我们就在他附近投放。”
其他几人也纷纷附和,说这个主意好。
这时,冯向阳见大家都在提下地笼的事。
没有一个人开口找嫂子要防虫药的事。
他便主动开口,询问梁晓悦。
梁晓悦见在场的几人都想要。
便回了卧室里。
再出来时,手里多了几个药包。
知道这几人都是有家属在部队里的,她便每人给两个药包。
没说得那么细致 ,只说多少有点防蛇虫的效果。
而且,三个月后就没有药性了。
众人高兴的接过。三个月的药效也不错啊!
他们哪怕只有一次机会去红树林赶海,也能有些收获了吧!
此时,他们还没知道,嫂子已经给红树林解决了危机。
更没想到,这个药包他们随身携带。后来还真救了他们的命。
沈行舟见大家把鱼肉都刮完了,肉糜也剁成鱼蓉了。
这会把鱼蓉里加入了红薯粉,葱姜水和食盐正在搅打鱼蓉。
近80斤鱼肉,掐头去尾,去鱼骨后有近30斤肉。
这会把鱼蓉分四个盆子。由四个人分别进行搅拌摔打增强粘性。
这样做出来的鱼丸有韧性。
范嫂子见鱼蓉搅打得差不多了。她便去厨房的大锅里烧水了。
待到鱼蓉搅拌好了,便端到厨房里,把丸子挤成圆形,放进温水锅中。
待到丸子挤完后,锅中开始大火烧水。
等到丸子全部浮上来,再煮半分钟,捞出立即过凉水,提升丸子的弹性。
这样,鱼丸就做成功了。
鱼丸刚出锅的时候,所有人全部挤到灶台前。
品尝他们这一下午的劳动成果。
几个人花了三个小时的时间。做了36斤鱼丸。
虽然剁鱼糜和搅打鱼蓉着实很累。
可这会品尝到新鲜出锅,香气四溢的鱼丸时。
大家就觉得这一下午的辛苦是值得的。
这鱼丸太好吃的,富含鱼肉的鲜嫩,又香又q弹。
沈行舟给他们一家分了两斤鱼丸。
又给支队长、政委一家送去四斤。
自己家也只剩下不到十斤了。
晚上,大家没有留在这里吃晚饭。
还帮他把借来的桌椅给送走了。
沈行舟把做鱼丸剔下来的鱼头鱼尾,让想要的自己拿些回去。
小黄鱼的鱼头没什么肉,所以就没有留。
但鱼尾却是不错的食材。
马友的鱼头肉质特别多。很适合单独做来吃。
鱼尾直接腌制了,打算做成鱼干。
这些鱼头鱼尾大家也没有嫌弃,一人带了一些回家 。
沈行舟只留了一份马友鱼头。
两口子晚上用马友鱼头做了一份剁椒鱼头。
再用青口贝加青菜煮了一道汤,加入葱花香菜调味。
中午的馒头还有几个没吃完。
晚上这几个馒头就是主食。
一顿简单又美味的营养晚餐,结束了忙碌又意义非凡的一天。
在这个时代,光领证还不能证明他们是两口子。
大家习惯性的认定,只有摆酒席了才算真的结婚了。
今天他们在战友的见证下喜结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