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就听船上一个年纪稍长,大概有50岁左右的妇人问范桂香。
“范同志,你身边这个闺女就是沈舰长的媳妇?”
范桂香:“没错!赵婶子,这就是沈舰长的媳妇,长得俊吧!”
赵婶子笑道:“这孩子确实长得俊。难怪之前别人给沈舰长介绍对象他都没兴趣。原来是喜欢漂亮闺女。”
范桂香立即解释:“赵婶子,这话就有些冤枉沈舰长了。他跟小梁同志几年前就订了亲。当然不能再去相亲。”
“原来还有这一说啊!那是婶子错怪沈舰长了。”
赵婶子又对梁晓悦道:“小梁同志,你可别怪婶子啊!是婶子没弄清楚状况。”
“赵婶子无妨!”
事后,梁晓悦才从范桂香那里得知,之前军营里许多人都想给沈行舟介绍对象。
他一个都没有去看,只说自己订亲了。
别人以为他是推托之词,有些胆大的姑娘还来军营里主动相看他的。
梁晓悦这会从赵婶子的话中也猜到,肯定不少人在打沈行舟的主意。
不过,他们已经结婚了,别人没机会了。
她们登船不久,船就开动了。
范桂香坐在赵婶子身边跟她聊天。
“赵婶子,你今天去镇上买点啥啊?”
“嗐,这不是儿媳妇前几天生了个小孙子嘛!这几天,孩子整天哭,可能是奶水不足。
我出去买点奶粉回来,再给儿媳妇买只猪脚炖了。看能不能下点奶。”
这一程要坐三个小时的轮渡,众人这会坐在船上聊着天。
徐慧琴坐在梁晓悦身边,也跟她聊着天。
“我昨天见沈舰长买了一台缝纫机回来,他对你可真好!”
“我们新婚,家里也没有置办什么。他怕我在家里无聊,就买了一台缝纫机回来。”
徐慧琴道:“我当初想要一台缝纫机,可是磨了我家那口子好些日子,他才弄够票。”
梁晓悦笑道:“我们买缝纫机的票,也是家里人到处跟人换的。”
梁晓悦活了两世,深知人性的黑暗。
大部分人都是嫌你穷,怕你比他富。
所以,她故意这样说的。
换票也是这年头很正常的现象。
提到换票,她对徐慧琴道:“徐同志,我手里有几张布票快过期的。你帮我问问熟悉的人,看有没有人愿意换的?”
梁晓悦这话故意说得声音稍大了些。
正好可以让附近的几人都能听到。
周围的人一听说她有布票,都双眼放光。
统统围上来问她怎么换?
梁晓悦看了看范桂香和徐慧琴。
范桂香看明白了,她这是询问自己应该怎么换。
便把平时大家换票的方式说了一下。
“看你自己想要什么票。一般五斤粮票可以换两尺布票。各种票据的换法都不一样。”
梁晓悦道:“我想要日用品类的票。如肥皂票、火柴票、煤油票等。”
她空间里有粮食和肉类。
所以,这类票据用不上。
像肥皂、火柴、煤油票这类的消耗品的票不多。
岛上虽然通电了,但是经常停电,每家每户大部分都是用煤油灯。
空间里虽然有香皂和洗发水,但是不能拿出来用。
所以,家里明面上还得要采购一些这类生活物资。
轮渡上的众妇女们立即挤到她面前,都说自己可以跟她换。
徐慧琴拉了拉梁晓悦的衣袖,“我也想换几尺。给家里的孩子做一身新衣服。”
梁晓悦点了点头。“好,我手里有一些。你要几尺我给你留着。”
“若是可以的话,帮我换个六七尺。”
“没问题!”
现在布的幅宽大部分是90厘米,所以做一套小孩子的衣服四五尺布就差不多了。
成人上衣大概要四至六尺不等。
梁晓悦对众人道:“大家身上都带了我要的这类票没?若是有的话,我现在就能跟大家换。
没带的,以后我手里有票了再跟你们换。”
有几个没带这类票据的女同志,不情不愿的退回了座位上。
梁晓悦身边这会还围了七八个人。
有的甚至直接把票拿出来往她手里塞。
她便从口袋里拿出一个手帕包。
打开后,里面全部是布票。
她对众人道:“这些布票是我娘家和婆家,两边帮我换的。想着让我这个新嫁娘买点布做几身新衣服。
所以,就有点多了。我怕不用就过期了。”
她解释着自己有这么多布票的原因。
至于家里有布的事,是一点都不能对外透露。
这年代的布票都是当年内使用有效,翻过年就无效了。(特殊情况除外)
所以,马上到阳历年底了,这些票不用就浪费了。
她拿出布票,先抽出七尺布票给徐慧琴,又看了看范桂香。
范桂香立即道:“我要一丈六尺。”
梁晓悦按她的要求抽出几张布票,递给范桂香。
这才开始给围在她身边的人换布票。
不多会,手里的一把布票就全部换出去了。
她手里多了些煤票、煤油票、香皂票和火柴票。
洗漱用品类的票没换到。
不过,她听众人说,部队里每个月会发这类物资。
省着点,也够一家人用的。
三个小时的航程后,她们终于到达了淡水湾码头。
众人下了船就上岸到路边去坐公交车。
这年头,大部分农村是不开通公交线路的。
他们这里也是因为有海岛部队,才在这一带开通了一条乡村公交线。
这时代的公交车是两个车厢的加长车。
中间相连的地方,有点像火车两节车厢中的连接位。
从外观上看,相连的部分像是布篷做的。
她们这一行人要坐到终点站,所以大家上车后就往最后边走。
公交车的票价是一毛钱一个人。
这年头小孩子坐车是不要票的。
也没有身高1.2米需购票的规定。
从码头坐车到镇上需要一个45分钟左右。
她们一行人到镇上的时候,已经是11点左右了。
下车后,众人就分散开了。
有的人去邮局寄包裹或是信件;有的去了国营商场。
大部分人直接去了镇上的供销社里。
国营商场里不收散货,她们带出来的海产品只有供销社里会收。
梁晓悦跟着范桂香和徐慧琴一起径直去了供销社。
下午回岛上的渡轮是2点钟。
除去坐公交车的40多分钟,大家采购的时间只有两个多小时。
这间供销社很大,里面有六个售货员。
见她们这一群人里有好几个都是挑着担子进来的,就知道她们是来卖海货的。
售货员立即找了采购员。
让他把这些海货验收,定价。
梁晓悦的淡菜干按1毛钱一斤的价格收走的。
她带了18斤多过来,卖了1块八毛钱。
她用这些钱肉票,买了两斤猪肉。
这里的猪肉比沪市便宜。沪市的猪肉1.2元一斤,这里只需要9毛钱一斤。
卖淡菜的钱刚好买两斤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