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清晨,秦宇轩刚把茶放在林致远办公桌角,红色电话就响了。林致远接完说:“通知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半小时后开红河引水工程专题会。”
秦宇轩立刻行动,联系办公厅发通知,同时翻出工程资料。他提炼出资金明细、进度表和问题清单,整理成摘要分发。通知名单上,省长周建宏排首位——他懂,重点项目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周建宏是落实核心。
会议上,省水利厅厅长汇报:“工程完成35%,3号标段因迁改滞后10天,施工队半停工。”财政厅补充:“下周拨款到账,迁改需地方配合。”
林致远看向周建宏:“建宏同志,政府要扛好主体责任。”随后强调:“3号标段必须限时破局。”他点名民政厅:“3天内拿迁改方案。”又叮嘱水利厅:“资金到位后,省政府统筹抢工期,每周双汇报。”
周建宏表态:“明天就去3号标段现场办公。”
散会后,林致远在摘要上画三角:“下午跟我去现场,建宏同志也会去。”
下午两点,两拨人在红河下游会合。围挡标语醒目,挖掘机停着,施工人员待命。村支书说:“安置点配套没好,村民没底。”
周建宏回应:“已对接住建厅,明天加队伍,10天内满足临时入住。”林致远补充:“党委会督促联动,跨部门难题随时报。”秦宇轩边记边拨通民政厅电话,提醒落实要求。
返程时,林致远对秦宇轩说:“建个统筹机制,你拟方案。成立推进领导小组,我任组长,建宏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主官为成员,每周开碰头会。”
“今晚整理,明天一早送过去。”秦宇轩应道。
11月10日,领导小组成立。首次会议上,周建宏分工:“设两个专班,副省长牵头,抽骨干抓落实,每周汇报。”林致远强调:“党委抓方向,政府抓执行。”
11月12日,咸兴机场征地有进展。省计委汇报,剩余5户达成协议,征地将收尾。秦宇轩整理简报,先报专班再呈林致远。
“通知建宏,明天去机场现场,督促清表,确保月底开工。”林致远说。
次日清晨,阳光洒在大地上,秦宇轩和另一位负责人带领着各自的团队,一同前往机场选址地。他们的步伐坚定而有力,仿佛对这个项目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到达选址地后,测绘人员迅速展开工作,他们手持测量仪器,仔细地标出了界线,为后续的施工做好准备。与此同时,几辆庞大的推土机整齐地排列在一旁,它们的引擎轰鸣着,像是在等待着冲锋的号角。
省计委主任也来到了现场,他向秦宇轩和其他相关人员介绍了项目的进展情况:“按照计划,我们要在五天内完成清表工作,然后紧接着就开始地基施工。”秦宇轩认真地点点头,表示对这个进度安排的认可。
然而,就在这时,秦宇轩注意到了一个问题——用水。他发现目前的用水方案存在一些分歧,可能会影响到工程的顺利进行。于是,他果断地示意负责该项目的专班人员,要尽快与水利部门进行协调,解决这个用水问题。
傍晚时分,忙碌了一天的秦宇轩回到办公室,开始整理当天的工作日志。他详细地记录了项目的各项决议、目前的进度以及接下来需要处理的事项。当他完成这些工作后,心中感到一种踏实和满足。
这时,老周走了进来,看到秦宇轩认真整理日志的样子,不禁笑道:“书记和省长一起联动,这效率可真是高啊!”秦宇轩也微笑着回应道:“是啊,大家都很努力,希望这个项目能够顺利推进。”
秦宇轩揉着肩膀,望着“党委统筹、政府落实”的标注,更明白:项目推进靠分工协作,他要记准细节,当好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