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常委会的会议室在三楼,窗外的梧桐树刚抽新芽。秦宇轩提前十分钟到场,指尖最先触到的不是文件,而是夹在“红星计划”方案里的一张便签——女友苏晓棠清秀的字迹写着:“听说今天常委会,别太急,记得吃早餐。”便签右下角画了个小太阳,和她白大褂上别的徽章一样。
他将便签收进内兜,取出两张照片摆在首页:一张是红星乡小学裂缝漏雨的屋顶,水痕深重;另一张是苏晓棠被孩子们围在夕阳下的画面,破旧的课桌椅在背景里歪斜排列。
会议开始,秦宇轩开门见山:“上周三在红星乡,我遇见一个叫妞妞的六岁孩子。她每天走两小时山路上学,冬天鞋子湿透,只能靠暖手宝焐脚。”他举起屋顶照片,“这是她的教室。上个月倒春寒,窗户碎了三块,老师钉上塑料布挡风。风一吹,哗啦作响,孩子们裹着棉袄上课。”
分管财政的常委立刻皱眉:“全县财政紧张,老旧小区改造、卫生院升级都等着用钱。校舍修缮能不能往后排?”
“不能等。”秦宇轩抽出数据统计表,指尖重重点在“辍学率”一栏,“医疗队驻乡后,辍学率已从18%降至6%。但上个月调研,三位家长明确表示:若教室继续漏风,就送孩子外出打工。我们等得起,孩子们的成长等不起。”
会议室陷入沉默。县委书记拿起孩子们围坐的照片,又翻看预算:“方案里除了修校舍,为什么增设绘本角和体育器材室?”
“这是晓棠的建议。”秦宇轩语气柔和下来,提到女友名字时,耳尖微红,“她驻乡时发现学校图书角全是十几年前的旧书,体育器材只有两个漏气的篮球。我们要做,就做扎实——让孩子不仅有学上,更有好书读、有地方玩。”
这时手机震动,苏晓棠发来消息:“会开完了吗?热粥在传达室。”他快速回复:“快了,等我好消息。”
他转向书记坚定承诺:“乡党委已组织党员志愿者承担15%的人工费。剩余拨款,我保证每分钱用在刀刃上,每周提交进度表。”
书记最终拍板:“红星计划是民生大事,不能让孩子等。专项拨款,优先划拨!”
散会后,秦宇轩快步下楼。苏晓棠正站在传达室台阶上,手提保温桶,发丝被风吹乱。
“批下来了。”他接过保温桶时触到她冰凉的手指,立即脱下外套为她披上,“下个月就动工,绘本角也一起建。”
苏晓棠惊喜地抓住他的胳膊:“真的?孩子们不用再挨冻了?”得到肯定答复后,她又从包里掏出保温杯:“给你煮了姜枣茶,润润嗓子。”
保温杯的温度从掌心传遍全身。秦宇轩望着她发亮的眼睛,忽然觉得常委会上所有的坚持都有了更深刻的意义——既为红星乡的孩子铺就读书路,也为了能与这个始终和他并肩的人,一起守护更多的希望。
“等校舍修好,我们去看康南的油菜花吧?”苏晓棠倚着门框轻声说,“你总说那里花开得最好。”
“好。”他注视着她的笑容,心底柔软,“就我们俩,去看最大片的花海。”
阳光透过梧桐新叶,将两人身影染暖。县委楼这个寻常角落,一项关乎教育的计划与一对年轻人共同的理想,在春日里静静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