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子一户人家的后院,角落里摆放着一把旧锄头和一个耙子,它们像是两位退役的战友,静静诉说着往昔在田间地头的奋斗岁月。锄头的铁刃部分布满了锈迹,刃口已经磨损得不再锋利,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那是无数次与土地亲密接触留下的痕迹。木柄因长期握持,表面变得光滑,颜色暗沉,靠近铁刃处有一道细小的裂缝,仿佛在无声地讲述着曾经的艰辛。耙子的耙齿有些已经弯曲变形,甚至有几根耙齿已经断掉,只剩下参差不齐的根部,木质的耙头也有多处磨损,表面坑洼不平。
陆延走进后院,目光被这两件旧农具吸引。他走上前,弯腰拾起锄头,握住木柄,熟悉的触感涌上心头,又拿起耙子,轻轻抚摸着耙齿。“这旧锄头和耙子,以前跟着父亲在地里不知劳作了多少回,承载了好多农事的记忆。”陆延的眼神中满是怀念,思绪瞬间飘回到过去那些与土地为伴的日子。
小时候,每到春耕时节,天还未亮透,父亲就扛着锄头和耙子,带着陆延来到田间。父亲先用锄头把沉睡一冬的土地翻松,一锄一锄地用力刨下去,黝黑的土地被翻开,散发出泥土的芬芳。陆延在一旁看着父亲有力的动作,心中充满了敬佩。等土地翻松后,父亲再拿起耙子,把土块耙碎、耙平,为播种做好准备。陆延也会学着父亲的样子,拿起小锄头试着翻土,可没几下就累得气喘吁吁,父亲则会笑着过来指导他正确的姿势和用力方法。
到了夏天,田间的杂草长得很快,父亲又要拿着锄头去除草。他弯着腰,沿着田埂仔细地把杂草锄掉,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陆延有时也会帮忙,可总是分不清哪些是庄稼哪些是杂草,父亲便耐心地教他辨认。而耙子则在给庄稼施肥时发挥作用,父亲把肥料均匀地撒在地里,然后用耙子把肥料和泥土搅拌均匀,让庄稼能更好地吸收养分。
陆延还记得,有一年村里组织了一场农田劳作比赛,看谁能在规定时间内把地翻得又好又快,还能把杂草除得干净。父亲拿着这把旧锄头和耙子参加了比赛。在比赛中,父亲动作娴熟,不一会儿就把地翻好了,杂草也清理得干干净净,最终赢得了比赛。那一刻,这两件旧农具仿佛也因父亲的荣耀而熠熠生辉。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农具走进了田间,这把旧锄头和耙子渐渐被闲置在后院。但每当陆延看到它们,那些与父亲一起劳作的场景就会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这旧锄头和耙子,见证了父亲的辛勤付出,也见证了我成长的足迹。”陆延感慨地说道。这时,你也走进后院,点头说道:“是啊,它们承载着乡村劳作的记忆,是我们对过去田园生活的深深怀念。”
陆延和你商量着如何处理这两件旧农具。或许可以把它们清理干净,将锄头挂在院子的墙上,耙子放在下面,旁边配上一些关于农田劳作的照片,成为院子里一道独特的田园风景;或许可以将它们捐赠给村子的农耕文化博物馆,配上详细的使用说明和父亲劳作的故事,让后人了解过去传统的农耕方式。后院里,阳光洒在旧锄头和耙子上,它们在陆延和你的注视下,仿佛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将继续在岁月中见证乡村的变迁,传承那份勤劳朴实的乡村精神与农耕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