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京都,寒风卷着碎雪敲在窗上,发出 “簌簌” 的声响。
李扬站在监视器前,屏幕上正播放着《星你》第 12 集的初剪片段 。
“这里的情绪对了。” 他转头对剪辑师小陈说,“但转场可以再柔和一点,用窗玻璃上的雨滴特写过渡,从雨天切到室内时,别太突兀。”
小陈连忙对画面做出调整,淡蓝色的雨丝在屏幕上晕开,恰好遮住场景切换的痕迹。
李扬看着修改后的片段,满意地点点头。
“就按这个思路来,剩下的精剪就了交给你们。我会每天过来审一遍,有问题咱们再碰。”
小陈愣了愣:“李导您不亲自剪了?”
他记得《入殓师》后期时,李扬连每一帧的光影都要亲自调,常常在剪辑室泡到后半夜。
“你们剪得不错。” 李扬拿起桌上的分镜脚本,“电视剧讲究故事流畅,你们把握住人物情绪的起承转合就行。
我审核时要是觉得哪里不对,咱们再一起改。”
他顿了顿,看向其他几位剪辑师,“这也是给你们锻炼的机会,以后公司项目多了,总不能全靠我一个人盯着。”
众人脸上都露出兴奋的神色。能得到李扬的认可,还能独立负责精剪,对他们来说是莫大的信任。
李扬笑了笑,转身往外走去。
回到办公室坐下,墙上的挂钟刚跳过十点。
扬掏出手机想给范小胖发消息,问问她杂志拍摄顺不顺利,屏幕却先亮了起来,显示着 “王涛” 的名字。
这位大僵的总经理,上次见面还是半年前在香江李教授的实验室里。
“李总!按您要求设计的无人机样机做出来了!”
王涛的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
“太好了!” 李扬也是心情激动的问道,“最快速度给我送一台过来,我要看看实际效果。”
“我已经在首都机场了!” 王涛笑出声,“早上七点的航班从鹏城飞过来,刚取完行李。
本来想让助理送,想想还是亲自来,有些技术细节得当面跟您汇报。”
李扬愣了愣,随即失笑 —— 还真是搞技术的人,性子是又急又较真劲。
“我让人去接你,直接来公司。”
一个小时后,王涛走进了李扬的办公室,他眼下带着青黑,显然是没休息好。
一进门就把手里的黑色设备箱放在桌上,动作轻得像捧着什么宝贝。
“李总您看,这是第一代样机。”他搓了手,随即弯腰打开箱子。
箱子打开的瞬间,李扬的目光就被吸引住了
—— 银灰色的机身呈流线型,四个螺旋桨支架可以折叠,机腹嵌着个小巧的摄像头,整体造型已经和记忆中大僵第一代无人机有七八分相似了。
他拿起样机,机身很轻,指尖能摸到金属外壳的磨砂质感。
“参数怎么样?”李扬摩挲着摄像头的镜头,镜片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电池用的是松下
电芯,重量控制在七百克以内,能抗三到四级风,操控距离 500 米,续航 12 分钟。”
王涛递过份测试报告,“摄像模块按您的要求加了,我们用了三轴稳定器作为云台,但现在只能拍 720p 画质,防抖效果一般,还得优化算法。”
李扬点点头,按下开机键。
螺旋桨转动的嗡鸣声从微弱渐至清晰,样机平稳地升起,悬停在离办公室地面半米处。
他操控着遥控器,无人机灵活地左右移动,摄像头传回的画面在监视器上流畅显示,虽然画质不算顶尖,但在 2006 年已经算得上惊艳。
“多机协同呢?” 李扬突然问,“比如十台一起飞,能不能按预设轨迹编队?”
王涛抓了抓后脑勺,“这…… 还在试。现在只能两台同步,多了就容易断联。
我们想借鉴蜂群算法,但芯片算力跟不上,得等新的方案出来。”
“不错。” 李扬关掉电源,将样机放回箱中,语气却严肃起来,“但这还不够。我要的不是玩具,是能在大型活动上用的设备。”
王涛的眼神正了正神色:“您说的是……”
“2008 年奥运开幕式。” 李扬看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道,“我需要几百架无人机协同运动,组成动态图案,还要能实时传输高清画面。
现在的 500 米操控距离不够,续航得翻倍,最重要的是多机协同 —— 这才是核心。”
王涛的呼吸明显急促起来,他从背包里掏出笔记本,飞快地写着什么.
“多机协同需要解决信号干扰问题,得开发专用的通讯协议……
续航的话,换新型锂电池可能行,但成本会上去…… 远距离传输可以试试增强天线,不过重量会增加……”
他嘴里念念有词,手指在纸上画着电路图,刚才汇报工作时的拘谨一扫而空,眼里闪烁着科研人员特有的专注。
李扬看着他沉浸在技术世界里的模样。
为什么后世王涛能把大疆做到行业第一 —— 那是种对技术近乎偏执的热爱。
“资金不是问题。”
李扬打断他的思路,看着他窘迫地停下笔,忽然觉得好笑。
“需要多少研发经费,多少人手,尽管开口。
明天让财务跟你对接,再拨两百万研发经费。但有个条件 —— 每个月给我份进展报告。”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郑重:“我要的是两年内必须达标。奥运开幕式上,我要让全世界看到华夏的无人机技术。
不过你们也要注意保密,这件事除了你和李教授外,不能让任何外人知道。”
王涛猛地抬头,眼里的光比刚才更盛。
“李总放心!我今晚就回去跟导师商量,增加研究人员保证完成!”
“急什么。” 李扬看了眼窗外,雪已经停了,“今晚我做东,尝尝京都的谭家宫廷菜。”
晚上的谭家菜馆里,红木圆桌上摆着景泰蓝的餐具,红烧鲍脯泛着琥珀色的光,黄焖鱼翅上飘着翠绿的菜心。
王涛看着满桌的菜,显得有些拘谨。
“李总,太破费了……”
“犒劳你的。” 李扬给他夹了块鲍鱼,“搞研发辛苦,得补补身体。”
饭桌上,王涛几乎没聊别的,全是无人机的未来构想。
从农业植保到灾害救援,从航拍电影到电力巡检,他说得眉飞色舞,仿佛那些场景就在眼前。
李扬安静地听着,偶尔插一两句,心里清楚 —— 自己不仅投资了一个项目,更是投资了一个能改变行业未来的人。
他对两年后的奥运开幕式,多了几分期待。